青海湖是目前我國面積最大的湖泊,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是個鹹水湖,具有三高特徵——高寒、高鹽、高鹼,所以水體比較貧瘠,湖中生物不多,代表生物就是青海湖裸鯉,俗稱湟魚。湟魚在網上一般被認爲是青海湖裏唯一的魚類,甚至有網友說:“青海湖裏只有湟魚,要是找到第二種魚,那一定是水怪!”

但這種說法明顯錯誤,我之前去查找關於青海湖生態環境的資料時瞭解到,青海湖裏的原生魚類除了湟魚之外,還有幾種鰍科魚類,但是它們體型太小,而且不常見,所以就被忽略了。

據《青海省土著魚類名錄》和《青海省土著魚類種類及保護對策》顯示:青海湖流域確認分佈的土著魚類有6種,不確定分佈的有1種,依次爲青海湖裸鯉、甘子河裸鯉、硬刺高原鰍、斯氏高原鰍、梭形高原鰍、隆頭高原鰍。北方花鰍在青海湖水系倒淌河有過採集記錄,尚需調查。甘子河裸鯉的分類地位也不確定,有地方說它是青海湖裸鯉的亞種,有地方說它是獨立物種。

《青海湖魚類面臨的生態危機與環境治理探討》一文表明:青海湖流域魚類組成相對簡單,除人爲引進的鯉、鯽等魚外,原生土著魚類僅有9種,其中鰍科高原鰍屬魚類7種,花鰍屬魚類1種;鯉科裸鯉屬魚類1種(即青海湖裸鯉)。8種鰍科魚體型較小,主要分佈於入湖河道、河口區及湖區近岸

雖然上述對青海湖魚種類的說法有差異,但至少能說明,青海湖裏不止湟魚一種魚,硬刺高原鰍、斯氏高原鰍、梭形高原鰍、隆頭高原鰍這四種高原鰍是確認有分佈的。從其他資料庫裏也能查到它們在青海湖裏有分佈的記載。

▲硬刺高原鰍(Triplophysa scleroptera),又名硬鰭高原鰍,最大個體長23.3釐米,重160克。分佈在青海湖和黃河上游,每年3月份青海湖周河流融冰時即開始上溯,在水深0.5—1.1米、有洄流的沙底河段產卵繁殖。

▲斯氏高原鰍(Triplophysa stoliczkae),廣泛分佈於青藏高原,在海拔5200米的西藏龍錯溫泉裏有分佈,是世界上生存海拔最高的魚類之一。

梭形高原鰍(Triplophysa leptosoma),又名修長高原鰍,分佈於青藏高原北部的自流水體,長江黃河的上游,柴達木河,格爾木河,青海湖及河西走廊。

隆頭高原鰍(Triplophysa alticeps),最大隻有9釐米,分佈於青海湖淺水區、湖岸邊的沼澤和入湖河的緩流河段。

這四種高原鰍也是我國特有物種,但名氣不大,不受關注。高原鰍屬魚類大多數都分佈在我國西部的高海拔水系中,還有很多新種等待發現。

除了幾種土著魚類之外,青海湖及周邊水系還出現了一些外來魚類。

王世勇等人拍到的鯉魚

2017年的新聞《青海湖耳海發現大批鯉魚,絕大多數是人爲放生的》顯示:青海攝影家協會成員王世勇一行五人到青海湖附近的耳海(青海湖東南部的一個小湖泊,與青海湖隔着一公里的沙丘)去拍鳥。拍鳥過程中他們發現湖邊淺水區有魚羣遊動,且是體型較大的魚類,起初他們以爲是裸鯉,拍到照片發現這些魚明顯是鯉魚。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實驗室主任表示,耳海里確實有鯉魚,絕大多數是人爲放生的,這些鯉魚超過3公斤的很多。耳海的含鹽量遠低於青海湖,在倒淌河注入的區域幾乎是淡水,湖中水草繁茂,鯉魚能存活下來並繁殖。

這些鯉魚運氣好,被放生到耳海里,要是被放生到青海湖裏,多半活不下來。

一羣人在往小泊湖裏放草魚

2012年8月網上傳出一則消息,引發熱議。2012年8月12日早晨一羣人在青海湖東部的小泊湖放生一卡車草魚,估計有上萬條,聽說這些草魚是大老遠從銀川和蘭州運過來的,到達時都已經半死不活了。小泊湖是青海湖水位下降後遺留下來的溼地,面積比耳海還要小。所以此事在網上引發強烈反響,網民紛紛質問,這到底是放生還是殺生?這些草魚的結局如何沒有公佈,多半是“全軍覆沒”了。

青海湖的觀魚放生節原本是爲了增殖放流、恢復湟魚野生種羣而舉辦的活動,但有些人卻趁機將一些外來魚類放生到青海湖裏,這些魚不適應青海湖的環境,會快速死亡。生命力較強的活下來,會對當地脆弱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漁政部門就曾發現有人在湟魚產卵河道里放生外來魚類,這樣的違規放生有可能會干擾湟魚的繁殖。

青海湖裏不止有湟魚這一種魚,還有幾種鰍科魚類,但很容易被忽略。除了土著魚類之外,還有一些被違規放生的外來魚類,青海湖不適合它們生存,盲目放生就是在殺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