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 曹勝

精彩紛呈的文化展覽活動一直是人們節假日重要的休閒娛樂項目。今年,隨着元旦和春節假期臨近,人員的流動和聚集越來越頻繁,增加了疫情傳播風險,各地防疫部門陸續發出健康提示:倡導非必要不出境,建議廣大羣衆在家過節。今天,人民論壇特別爲大家制作“線上會展”,一起去看看古代的“會展”什麼樣!

現代的會展是通過聚會、會議而進行的產品、商品、物品、作品的展覽,使得參與者迅速瞭解相關行業的動態、生產的發展以及物品的工藝。在中國古代,也有類似用於物資展覽、商品交易、藝術欣賞、物品展示的會展形式,其通過定期或不定期的集會、展覽,形成了古代豐富多彩的展示、展覽與博覽,促進了商品的流通與工藝的提升。

品類豐富的貢賦展示

在中國古代,貢賦常常是將當地的特產呈貢於朝廷,作爲地方政府對中央政府的義務。最早的貢賦是大禹在治理山川的過程中,逐漸瞭解各地物產,制定出來天下九州的貢賦。《尚書·禹貢》記載了據說是大禹時確定的九州貢賦,從其描述來看,基本都是各地的特產,如青州進貢海鹽、細葛布與各種海產品,揚州進貢瑤、琨筱、簜、齒、革、羽、毛等。

大禹所鑄九鼎,將天下珍禽異獸、物產貢賦鑄於其上,象徵九州,這便是最早的貢賦物產的圖像展示。大禹治水成功之後,便在塗山大會諸侯,各部落進獻禮器,以示臣服於夏禹。各地諸侯在朝覲時所進獻的物品,便是最早的特產展示,也是最大規模的物資展覽。

這些進貢的物品,來自全國各地,匯聚于都城之後,便要進行統一管理,在大會諸侯時分門別類地陳列,象徵周王擁有天下,諸侯也以此表示臣服。《尚書·顧命》記載周成王傳位於周康王時,在堂上不同方位陳列出各種物品。其中既有夏、商流傳下來的前代遺物,也有諸侯進貢的物品。對周王室來說,這便是一次傳世珍寶展;對繼位的周成王來說,這也是一次深刻的就職教育。

周代設專門的職官來管理貢賦,按照祀貢、嬪貢、器貢、幣貢、材貢、貨貢、服貢、斿貢、物貢的分類處理。並且在朝會、祭祀、賓禮等活動中,適當地展示相關物品。如天府一職,掌管祖廟的收藏,平時收集國之玉鎮、大寶器,在舉行祭祀、喪禮時,將這些藏品陳列出來,既作爲禮器使用,又向來賓展示,以增加儀式的神聖感,使得主賓通過觀禮,增進對先祖的敬重。而掌管樂器庸器的典庸器、掌舞器的司幹、掌立國祀之禮的肆師等,在特定的禮儀活動中,都有收藏器物、陳列器物的責任。由此來看,朝廷典禮中使用的器物、貢品,對其進行收藏與展示,便是古代中國官方最早的展覽。

秦漢之後,朝廷特定禮儀活動舉行的展覽,便由少府監負責,採購物品、接收貢品。地方官員有時進獻貢品,常常採用陳列的方式,以示博備。如開元十一年(723年)十一月十七日,安祿山派遣兒子安慶緒等人向唐玄宗進獻貢品,便將“金、銀、錦、罽、駝、奚車佈於闕下。婦人皆衣以文錦,飾以義須,盛陳列以爲壯”,類似於舉行了一個小型的范陽特產展覽會,讓唐玄宗與楊貴妃觀看。

這些貢品有時寫在清單上,類似於展覽說明書。順治二年(1645年),豫王多鐸巡視江南,原南明大臣紛紛進獻貢品,據說錢謙益進獻的禮品最薄。從其流傳下來的禮品單來看,有流金銀壺、琺琅銀壺各一具;蟠龍玉杯、宋制玉杯、天鹿犀杯、葵花犀杯、芙蓉犀杯、琺琅鼎杯各一套;琺琅鴿杯、銀鑲鶴杯各一對;宣德宮扇、真金川扇戈陽金扇、戈奇金扇、百子宮扇、真金杭扇各十柄;真金蘇扇四十柄、銀鑲象箸十雙。記錄此事的《江南聞見錄》作者感慨說:“以是爲簿,則厚者可知。”認爲由此可以推知,其他南明舊臣進獻的物品之多,可想而知。

定期朝會的貢品展示、歲末計會時稅賦覈算,可以視爲中國古代官方最大規模的物品展示和物資展覽。與之相伴生的貢賦清單、禮品清單,便是最早的展示名錄,成爲熟悉各地特產、瞭解最新工藝的嚮導。

形式多樣的集市展銷

在民間的物品展示,主要是在定期舉行的集市上進行展覽與交易。據說在神農時代,便形成了集市,“日中爲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集市既是貨物的集散地,也是產品的展示地,更是物品的交易之所,使得集市成爲古代最廣泛的貨物展示場所,也成爲最普遍的展覽方式。

在周秦時期,已經形成了市場管理部門,統一規劃市場佈局,並分區排列貨物,如《周禮》載內宰一職,要“佐後立市,設其次,置其敘,正其肆,陳其貨賄,出其度、量、淳、制”,主管市場交易。司市則具體負責市場的佈局與交易,如按照次序區分地段、劃分市場,按照貨物分類陳列店鋪,招致商賈以使貨物豐盛、錢幣流通,通過度量確定價格招徠購買者,通過質劑結成買賣雙方的信任而避免爭訟等。肆長負責管理貨物的擺放,使名相近而實不同的相互遠隔開來,使實相近而名不同的放在一起,使得貨物分類正確、價格公平。由此可見,集市中的貨物實行嚴格的分類管理,使其能夠名實相副,使得消費者能夠比較質量、價格,而形成公平交易。

集市交易分爲大市、朝市和夕市。大市在日過正午的時候開始交易,以百姓爲主;朝市在早晨開始交易,以商賈爲主。夕市在夕時開始交易,以男女小販爲主。類似於我們現在的全天市場、早市、夜市。班固在《西都賦》中描述長安的貨場與集市:“九市開場,貨別隧分,人不得顧,車不得旋,闐城溢郭,旁流百廛,紅塵四合,煙雲相連。”人聲鼎沸,貨物雲集,使得市場不僅成爲產品的展覽地,也成爲百姓聚會的場所。《漢武故事》記載漢武帝即位後,常常出宮遊玩,“常晨往夜還,與霍去病等十餘人皆輕服爲微行,且以觀戲市裏,察民風俗”,到市場之中看戲、遊賞,可見西漢時的集市規模之大、物品之多,足以讓皇帝流連忘返。

漢魏時長安、洛陽的集市規模巨大,成爲天下物品的集散中心和展覽中心。長安市有九所,各方二百六十六步,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東。四里爲市,凡九市,吸引天下客商皆來交易。洛陽設三市,其中,金市在大城西,南市在大城南,馬市在大城東。隋大業六年(610年),爲了滿足物資的集散與交易,煬帝擴建了長安、洛陽的市場規模,使得長安、洛陽的集市更便於貨物展示、物品交易和物資集散,促使兩京成爲國際貿易的中心,來自西域和海外的珠寶、玉石、香料、珍禽異獸、藥材、馬匹以及土特產品和中國的絲綢、茶葉和各種器物得以充分展示與交易。

在地方的集市,則按時間進行交易。如北京的內市每月初四、十四、廿四設場貿易;西蜀地區逢“亥”日爲集市日等。大多數地區採用五日一集,輪迴輾轉;經濟發達的城鎮也有采用十天四集,定期舉行。集市所採用的便是產品展覽與現場交易的方式進行,明代北京城隍廟附近的集市,每月三日,“陳設甚夥,人生日用所需,精粗畢備,羈旅之客,但持阿堵入市,頃刻富有完美......其他剔紅填漆舊物,自內廷闌出者,尤爲精好”,不僅交易日常物品,而且還有出自宮廷的舊貨展示交易,類似於舊貨市場。清代北京每年正月初六起至十六日止,開廠甸,“合九城之地攤,皆聚於廠之隙地。而東頭之火神廟,則珍寶、書畫、骨董陳列如山阜。王公貴人,命婦嬌娃,車馬闐塞,無插足地,十日乃止”,在火神廟舉行最大規模的古董展示、交易。至今各地城隍廟及古建築周邊仍有帶有展覽、收藏、交易性質的舊貨古玩市場,只不過從臨時的交易場所演變爲固定的交易場所,但其中展示、收藏與交易的方式,卻與北京城隍廟的集市一脈相承。

繽彩紛呈的節會展覽

節會展覽是在特定節日舉行的展覽活動,相對於貢賦側重於物產物品、集市側重於生活用品,古代在節會舉行的展覽,則常常具有專題展覽性質。如唐代天寶後期,在劍南地區,中元日百姓得以觀覽原本祕藏的器物。宋代範純仁知永州時,“每朔望日,必陳列其家所藏四朝宸翰及宣賜器皿於堂上,率其子孫羅拜其下。拜畢,緘藏如初”。每月舉行一次家藏書法、繪畫以及朝廷所賜物品的展示,讓子孫進行觀賞,然後再封藏起來。這些小規模的專題展覽,不以交易爲目的,類似於現在的博物展。

從唐代便形成的花會,則是更大規模的展覽、遊賞活動。唐穆宗時,每年宮中花開時,便對外開放花開之所,使得長安百姓能夠結朋聯黨,遊賞於花叢之中。北宋時各地形成了規模宏大的花會。宋金盈之《醉翁談錄》言穀雨前後,洛陽城中“不以朝貴士庶爲間,每於此月,當牡丹盛開之際,各出其花於門首及廊廡間,名曰鬥花會。富貴之家,設宴以賞,姿傾城往來遊玩。都人是日盛飾子女,車馬闐街,珠翠溢目,一春遊賞,無出於此”。家家戶戶將牡丹放在家門口,供遊人觀賞、品評,形成了全城參與的花展。洛陽的官方也順應百姓,舉行萬花會,宴集之所,舉目皆花。揚州也受此影響,在芍藥盛開時,舉行萬花會,以爲娛樂。

開封則在重陽形成了菊花會,《東京夢華錄》載:“九月重陽,都下賞菊有數種:其黃白色蕊若蓮房,曰‘萬齡菊’,粉紅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黃色而圓者曰‘金鈴菊’,純白而大者曰‘喜容菊’,無處無之。酒家皆以菊花縛成洞戶......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遺送,上插剪綵小旗,摻飣果實,如石榴子、栗子黃、銀杏、松子肉之類。”在重陽前後,賞菊、遊玩、聚餐於一體,不僅帶動了菊花的種植與銷售,而且也形成了菊花爲特色的產業鏈,還形成了全民出遊的風尚,至今,洛陽、開封仍在穀雨、重陽舉行花會,其觀光、遊賞、消費、娛樂的會展業態,比北宋更加豐富多彩。

這種帶有時令性質的節慶活動,常常成爲商家推廣新產品、引領消費理念的檔口。《東京夢華錄》載北宋在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重新結絡門面綵樓,花頭畫竿,醉仙錦旆”,百姓至於酒家品嚐,常常中午時分,好酒便一售而空。商家便推出新出的螯蟹、新採的石榴、漓勃、梨、棗、慄、孛萄、弄色棖桔等,招徠顧客。中秋之夜,全城通宵達旦,娛樂遊賞,形成繁榮的夜市經濟。

廟會也是節會展覽的重要方式。清代北京的隆福寺廟會,每月九日舉行,百貨雲集,熱鬧非凡。《清稗類鈔》載天津舉行的娘娘會,也是“旗幟鹵簿,寶玩珍奇,無不備具”。明代王穉登《吳社編》記載江浙地區的廟會,也是百姓集會娛樂的節日,其中有松花會、猛將會、關王會、觀音會,常選春節、元宵等節日,或所祀之神的誕辰,參與展示的內容有雜劇、神鬼、人物、技術、纏結、樂部、珍異、火器、祭器、散妝等類別,可以說是民間最大規模的博覽會。《廣東新語》記載清代佛山的真武廟會,“排列珍異花卉莫可算。觀者駢闐塞路,或行或坐,目亂煙花,鼻厭沉水。簪珥礙足,簫鼓喧耳”,成爲古代最爲熱鬧的民間博覽會。

節日、節慶的百姓聚會、商家展覽所形成的業態,不以物品集散與交易爲目的,卻帶動了百姓的娛樂、餐飲、遊賞、購物需求,至今仍在很多城市延續,成爲展示城市風貌、展現城市發展和展覽地方特色的綜合會展模式,不僅刺激着本地百姓消費,而且吸引外地遊客觀光、客商交流,是最大規模的城市會展與會銷。(作者系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導)

來源 :人民論壇雜誌及人民論壇網

河北共產黨員

全面 | 深度 | 權威 | 專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