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陳鄧新

來源: 刻度(ID:znkedu)

房企開始跑馬圈地

房企正成爲長租公寓市場一支重要的力量。

2020年1月4日,多家媒體報道萬科意欲在長租公寓賽道加碼,對此,萬科董事長鬱亮接受媒體採訪時坦承:“萬科做長租公寓快5年了,虧了90個億,直到今天,我才能告訴你萬科開始不賠了,把運營管理邏輯弄明白了。”

這意味着,在蛋殼等長租公寓品牌遭遇滑鐵盧之際,房企們或將跑馬圈地。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長租公寓市場規模已達1.73萬億元,到2025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3萬億元。

在前景遼闊的長租公寓賽道上,房企爲何之前一直處於相對落後的狀態?沒有租金貸這個天生缺陷,爲何仍難言崛起?

沒有租房貸,還有其他坑

“租房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可能遇到壞房東、黑中介,甚至更糟糕的是跳入火坑。”具有三年多租房經驗的周湯如是說。

2016年大學畢業之後,周湯就在西安謀生,而租房成爲頭等大事,相當長一段時間與同學一起輾轉多處合租,碰到不少煩心事。

譬如,有一次空調壞了,房東劈頭蓋臉地教訓他們怎麼不愛惜東西,把她的空調弄壞了,後來空調售後維修師傅表示,空調長久不用壓縮機出了故障導致開不了機,“翻起臉來根本不講道理,既不認籤的合同,也不考慮商量着來。”

不堪忍受之後,周湯將目光投向了長租公寓。

彼時,周湯與同事看上了某互聯網長租公寓經營的一套房子,押一付一,一年一簽,但租金可以月付,簽訂合約之時,對方拿出一堆文件要求籤字。

“所謂的月付就是‘租金貸’,銀行給公寓提前支付一年租金,我們每個月還銀行的錢。”周湯在一份文件中發現了端倪,“當時說行業都這樣,又不影響徵信,怕什麼。”

周湯在網上搜索一番,發現自如等長租公寓頭部企業的確都有這個訴求,最終簽了合同,所幸一年之後互聯網長租公寓暴雷潮苗頭初現,合同到期之後周湯與同事未再續約。

周湯告訴鋅刻度,如今他們已搬入一家萬科旗下的長租公寓泊寓,完全沒有“租金貸”的訴求:“誰說這是潛規則來着?”

一個問題解決了,另外一個問題又浮現了。

對周湯而言,房企長租公寓難以忍受的是電價按照商用電計費,不同地方價格不一,多在1.2~1.6元/度,而之前的互聯網長租公寓是按民用電計算,即每月家庭用電210度及以下電價爲0.5469元/度,210 - 400度爲0.5969元/度,400度以上爲0.8469元,這麼來看商用電是民用電貴二三倍,生活成本有較爲明顯的抬升。

“再想省,一個月水電費上400元,也So easy。”周湯戲虐道。

此外,有多名網友公開表示,泊寓也存在其他問題。

譬如,隔音比較差成爲網友的共識,堪稱聲聲入耳,隔壁說話都聽得一清二楚,有網友吐槽:“有的年輕人晚上放音樂,躺在牀上聽到環繞音響,晚上都睡不着”;某些店是沒有電梯的,網友抱怨外賣要在樓下去拿,不能送上樓,很不開心;管理員服務響應慢,能不動就不動,能不管就不管,修個東西要數個工作日;公共廚房有人不講究,鍋碗瓢盆滿地亂扔……

房企爲何之前跑不過“蛋殼們”?

事實上,房企的打法與其他選手的區別不僅於此。

重資產與輕資產的不同。

萬科旗下的泊寓、龍湖地產旗下的冠寓等青睞重資產模式,土地與物業以自持爲主,在此基礎上開發利用,因此多采用集中式運營。

而鏈家旗下的自如、蛋殼等青睞輕資產模式,不自持土地,房源幾乎都爲外購而來,當然這其中也有細微的差別:以自如爲代表的品牌,更爲側重獲取整棟、部分區域物業的長期使用權,運營兼具集中式與分散式,而以蛋殼爲代表的品牌,幾乎不自持物業,以分散式運營爲主。

重資產模式投入成本較高,令其租金價格也水漲船高,如此一來覆蓋人羣相對受限,發展規模遠不如輕資產模式來得快,譬如蛋殼手握超40萬套房源,而萬科旗下的泊寓僅有超13萬房源,雙方差距明顯。

資產證券化與“租金貸”的不同。

自如、蛋殼等主要通過“租金貸”上槓杆跑馬圈地,而房企則主要通過資產證券化融資,所謂資產證券化即以項目所擁有的資產爲基礎,以項目資產可以帶來的預期收益爲保證,通過在資本市場發行債券來募集資金的一種融資方式。

通俗易懂地說,資產證券化相當於發行一種特殊的債券,房企藉此降低重資產模式的帶來資金流壓力,從而分散投入的風險。

據克而瑞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長租公寓資產證券化發行規模爲107.21億元,2019年發行規模爲52.08億元,呈現發現規模下降、資金向頭部房企集中的趨勢。

一名私募人士告訴鋅刻度:“資產證券化好比補品,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租金貸’好比興奮劑,短期亢奮長期失落,現在‘租金貸’模式已被證僞,資產證券化或一舉成爲賽道重要的融資渠道,由於採取重資產模式,房企反而在資產證券化上佔據先天優勢。”

賺租金差與純收租金的不同。

自如、蛋殼等主要靠賺取租金差價,而房企則以純收租金爲主,這個不同在營業收入上有明顯的體現:2020年上半年,長租公寓行業第一的自如營業收入爲6200萬元,而萬科長租公寓業務的營業收入爲10.5億元。

除了租金之外,房企還通過增值服務挖掘消費潛能,譬如萬科旗下的泊寓一些房間是沒有洗衣機的,只能去公共洗衣機花錢洗衣。

這麼來看,房企的長租公寓與其他長租公寓堪稱兩個物種。

殺出重圍走向何處?

儘管看好長租公寓的房企不少,然而真正捨得下血本的卻不多。

據中研網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TOP30房企中逾6成公司涉足長租公寓,其中萬科旗下的泊寓和龍湖旗下的冠寓新增規模佔TOP10房企長租公寓新增規模比例近6成。

簡而言之,萬科與龍湖走在行業的前列。

公開資料顯示,泊寓累計進入33個城市,開業房間數超13萬,在租客戶超15萬人,整體出租率94%,續租率55%,累計服務40萬客戶,上半年營收10.5億元;冠寓開業房間數約7.9萬間,整體毛利率在32%~35%,出租率達到88.6%。

此背景下,房企要在賽道上更進一步,仍有兩大挑戰無法忽視。

一方面,長期盈利模式仍不明朗。長租公寓土地成本高、回報週期長,虧損成爲行業的代名詞,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房企的現金流負擔,而在持續虧損狀態之下,有的房企將其剝離獨立經營以避免影響主業,

因此,在長期盈利點仍在摸索的背景下,主流房企雖看好長租公寓的前景熱情參賽,但敢於投入重兵的卻寥寥無幾。

一名業內人士告訴鋅刻度:“一個解決思路是利用集體土地建設長租公寓,企業僅僅獲取土地的經營權和使用權,從而無需繳納鉅額的土地出讓金;另外一個解決思路是爲賣房引流,長租公寓的租金在一定年限內100%抵購房款或車位款,從而轉嫁經營成本。”

另外一方面,短時間無法成爲核心業務。房企投資的長租公寓雖然增長較快,但與主業相比就是小巫見大巫了,那可是一個17萬億元的市場,這意味着房企的重心難以在短時間內遷徙,進而就無法獲得更多資源的傾向。

“當前房地產開發仍是房企主業,且長租公寓多處虧損狀態,因此規模較小。”中原地產上海首席分析師盧文曦稱。

譬如2020年上半年,萬科長租公寓業務營業收入爲10.5億元,而總營業收入約1463.5億元,佔比不足0.72%。

對此,鬱亮近日也表態:“未來5~10年,萬科收入的大頭來自地產開發,這一點不會改變。”

從這個角度來看,長租公寓市場野蠻生長或告一段落,曾經在賽道落後的房企在合規時代或加快追趕的步伐。

至於,行業如何從虧損走向盈利,仍要繼續尋找答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