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順八年正月十六(1464年2月23日),明朝皇帝朱祁鎮駕崩,享年三十七,葬於裕陵,廟號英宗,諡曰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明英宗朱祁鎮,前後兩次在位,共計二十二年。三十七年的人生,七年太子,十四年皇帝,八年幽禁,最後八年又當皇帝。少年不識愁滋味,肆意北征的熱血,加上從皇位墜落的彷徨與毫無希望的恐慌,最終失而復得,勤政處事,這樣的人生不可謂不復雜。

英宗,指的是古代皇帝的廟號。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四位皇帝廟號爲英宗。在《諡法》中,“英”代表着出類拔萃、聰明智慧,屬於美諡,往往被贈予年少有爲的帝王(“出類拔萃曰英;道德應物曰英;德華茂著曰英;明識大略曰英”)。不過,對於這一廟號,自然引起了很大的爭議,也即很多人認爲朱祁鎮配不上英宗的廟號。那麼,問題來了,險些將明朝覆滅的朱祁鎮,爲何廟號爲英宗?他的英明之處在哪?

首先,明英宗朱祁鎮(1427年11月29日—1464年2月23日),明朝第六位(1435—1449年)和第八任(1457—1464年)皇帝,明宣宗朱瞻基長子,母爲孝恭章皇后孫氏。宣德十年,朱祁鎮正式即位,年號正統。因爲朱祁鎮即位的時候,還不到10歲。所以,明朝的朝廷大事全由太皇太后張氏操持,後者任用“三楊內閣”,動麓川之役,導致明朝的國力受到損耗。正統八年,朱祁鎮正式親政,因爲他寵信王振,導致宦官日益跋扈,從而禍亂朝政。

正統十四年(1449年),在宦官王振的勸說下,朱祁鎮御駕親征,攻打日益崛起的蒙古瓦剌部,發生土木堡之變,兵敗被俘,這導致明朝差一點就提前走向覆滅。在這個危急時刻,孫太后聯合兵部侍郎于謙,扶持郕王朱祁鈺登基稱帝,贏得京師保衛戰勝利。在此之後,明朝迎接明英宗回京,安置於南宮。

景泰八年(1457年),不甘失勢的朱祁鎮策動奪門之變,廢景帝朱祁鈺,殺少保于謙、名將範廣,迫害景泰一朝的忠良、功臣,復位稱帝,改元天順。因此,非常明顯的是,冤殺于謙等忠臣良將,是朱祁鎮有一個嚴重錯誤。不過,即便如此,朱祁鎮還是獲得了“英宗”的廟號。對此,在筆者看來,這主要是因爲朱祁鎮第二次登基後,還是做了一些值得肯定的事情。

一方面,經歷了土木堡之變及八年的軟禁後,明英宗朱祁鎮在天順年間開始任用了李賢、王翱等賢臣,又先後平定了石曹之亂,顯現了英明君主的風采。英宗曾對首輔李賢說過他每天的起居情況:“吾早晨拜天、拜祖畢,視朝。既罷,進膳後閱奏章。易決者,即批出,有可議,送先生處參決。”

其中,李賢入閣後,舉賢任能,以惜人才、開言路爲急務,名臣多爲其所識拔。他爲人耿介忠直,深受明英宗寵待。《明史》稱“自三楊以來,得君無如賢者。王鏊亦稱“國朝自三楊後,相業無如李賢。其得君最久,亦能展布才猷。”由此,非常明顯的是,李賢在明朝大臣中,獲得了較高的評價。

而就王翱來說,明英宗即位後,升任右僉都御史,協鎮江西,懲貪治奸。正統七年(1442年)至景泰三年(1452年),受命督遼東事務。他在任內整飭軍備,修築邊牆,並出擊兀良哈。隨後出爲首任兩廣總督。景泰四年(1453年)起任吏部尚書,以輔佐尚書王直。奪門之變後獨掌吏部事務,爲明英宗所敬重,累加至太子太保。一生歷仕七朝,輔佐六帝,剛明廉直。

在《出師表》中,諸葛亮告誡後主劉禪親賢臣,遠小人。後主劉禪一開始做到了這一要求,但是其後期親近黃皓等小人,導致蜀漢滅亡。與此相對應的是,朱祁鎮則是前期親近王振等小人,後來才重用賢、王翱等賢臣,這可以說是“亡羊補牢,猶未遲也”。

同時,對於朱祁鎮來說,還成功平定了石曹之亂,這無疑爲明憲宗朱見深執掌大權,恢復國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六日,宦官曹吉祥與大臣石亨、徐有貞等人勾結,趁明景帝病重時,迎明英宗復位,史稱“奪門之變”。明英宗復位後,石亨和曹吉祥在朝中的地位更是無以復加,石亨親屬數十人被授予衛所指揮、千戶、百戶,曹吉祥的侄輩數人因緣成爲都督,甚至有一侄得到封侯的榮譽。在此基礎上,石、曹二人相互勾結,圖謀叛亂的事件。最後,石亨坐獄瘐死,曹吉祥被磔刑于市。

另一方面,明英宗朱祁鎮復位後,還釋放了從永樂朝就開始被囚禁地“建庶人”(建文帝的幼子朱文圭,靖難後被幽禁宮中逾五十年),恢復宣德朝胡皇后的稱號,下旨停止帝王死後嬪妃的殉葬,《明史》贊曰“盛德之事可法後世者矣”。

就殉葬來說,明成祖朱棣崩逝,當時殉葬者共三十餘人,據《李朝實錄》載:「帝之崩,宮人殉葬者三十餘人。當死之日,皆餉於庭,餉撤,俱引升堂,哭聲震殿閣。堂上置大小牀,使立其上,掛繩圈於其上,以頭納入其中,遂去其牀,皆雉經而死。」明宣宗死時,仍有十個妃嬪殉葬。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明英宗遺詔,廢除自明太祖開始的宮妃殉葬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或許是他歷經磨難之後的靈光一點。

最後,因爲明英宗熱衷邊事勤遠略,所以任命了一大批邊將,如譚廣、王驥、蔣貴、蔣雄、趙安、蔣信、劉永誠、石亨(石兵)、石彪、梁智、楊洪、範廣、于謙、王越、王永、曹義、崔源等人。如果沒有土木堡之變的話,這些將領顯然可以做出更大的貢獻,乃至於重現明成祖朱棣時期的輝煌。

如今,提到明英宗朱祁鎮,人們恐怕會首先想到土木之變和錯殺于謙。或許有人會對其恨之入骨,但事實上他應該不算是個壞人,他的朝政處理能力也並不差,爲人也很勤快,雖然有兩大污點(打錯一仗,殺錯一人),也並不能完全抹煞他的能力。

比如明英宗曾對首輔李賢說過他每天的起居情況:“吾早晨拜天、拜祖畢,視朝。既罷,進膳後閱奏章。易決者,即批出,有可議,送先生處參決。”總的來說,對於明英宗朱祁鎮來說,從天子到階下囚再到天子,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後,他終於有所改變,至少沒有一直昏庸下去。正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朱祁鎮能夠獲得英宗的廟號,雖然存在一定的爭議,不過,這裏面顯然包含了後人對於他改過自新的肯定。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