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人身險監管“跨年無休”新政迭出:“這些新規新政找到了問題的關鍵”

2020年12月31日,銀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將近期人身保險產品監管以及監管報告審覈中發現的典型問題進行通報。2021年1月6日,下發《關於進一步規範互聯網人身保險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徵求意見稿)》;1月11日,發佈《關於規範短期健康保險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1月12日,發佈了《人身保險公司監管主體職責改革方案》。

以問題爲導向,監管部門“跨年無休”的節奏,令嚴監管的氛圍深入行業。值得一提的是,在不少業內人士的眼中,這些新規新政找到了問題的關鍵。“行業主體在感到壓力的同時,也認識到這些監管措施的必要性,這將有助於建立良性循環的市場格局。一個令人信任、健康發展的行業,是真正的利好。”

花大力氣從根本上治理亂象

商業健康險無疑是行業發展的大勢。2020年1月23日,銀保監會等13個部門聯合發佈了《關於促進社會服務領域商業保險發展的意見》,力爭到2025年,商業健康保險市場規模超過2萬億元。

近年來,行業健康保險業務快速發展,年均增速超過30%,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但也存在較多突出問題。

爲此,監管部門下大力氣解決這一問題。2020年1月7日,銀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下發了《關於規範短期健康保險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徵求意見稿)》。經過充分調研、反覆論證,2021年1月11日,正式印發了《關於規範短期健康保險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

《通知》明確,短期健康險不得保證續保,嚴禁把短期健康險當做長期健康險進行銷售。要求保險公司每半年披露短期健康險業務整體賠付率,接受社會監督。嚴禁捆綁強制搭售,限制消費者購買產品和服務的權利。嚴禁隨意停售,保險公司停售短期健康險產品,應當披露具體停售原因、停售時間,以及後續服務措施等信息。要求保險公司規範設定健康告知信息,不得無理拒賠。

“監管部門對問題把脈很準。”一家壽險公司專業業務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最令人欣慰的是,監管部門指出’部分公司無序競爭,不利於全社會形成正確的健康保險消費觀念’,這體現了一種責任和擔當,是對問題本質的認識,有理由相信行業會更好。”

2020年4月3日,銀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還發布了《關於長期醫療保險產品費率調整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保險期間爲1年以上以及保險期間爲1年但含有保證續保條款的醫療險適用費率可調,且首次調整時間不早於產品上市銷售之日起滿3年,調整間隔不得短於1年。

此外,2020年2月26日,銀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發布了《關於進一步規範健康保障委託管理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保險公司開展健康保障委託管理業務,應符合《健康保險管理辦法》規定的經營健康保險的條件,並在開辦地區設有分支機構或服務合作機構。此外,爲體現保險公司服務優勢,這次修訂規定可以將疾病審覈和費用支付、失能收入損失審覈和費用支付、護理審覈和費用支付、健康管理服務等納入委託事項,使健康保障委託管理業務能夠更好地成爲商業健康保險的有益補充。

北京工商大學保險專業副主任宋佔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健康保險管理辦法》修訂實施以後,長期醫療險、短期健康險規範性文件陸續出臺,以《健康保險管理辦法》爲主的健康險監管規則體系逐步建立健全,健康險監管的專業化更是穩步推進。

除健康險領域外,監管部門還開啓了意外險市場清理整頓的大幕。2020年3月5日,銀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下發了《關於加快推進意外險改革的意見》,計劃用兩年的時間扭轉意外險市場亂象叢生的局面:到2020年底,意外險費率市場化形成機制基本建立;到2021年底,意外險費率市場化形成機制基本健全。

同年6月1日,銀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下發了下發了《意外險市場清理整頓工作方案》,側重產品管理、銷售管理、渠道管理、理賠管理和內部管理等方面的問題,通過有序推進意外險市場的各項改革措施,使市場亂象叢生的局面得到根本改變。

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員朱儁生表示:“意外險總的保費規模不高,但其滲透力強、保單件數多、保障屬性高,監管部門對意外險市場亂象的治理,可以提高保險消費者的獲得感。”

對市場變化反應越來越迅速

“開門紅”是保險行業習以爲常的營銷節點。在受疫情影響、業績承壓的環境下,保險公司再度燃起力拼“開門紅”的鬥志,“開門紅”大戰一觸即發。

對此,監管部門的一紙通知亮明態度。2020年10月29日,銀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下發了《關於加強規範管理促進人身險公司年度業務平穩發展的通知》,指導保險公司堅持“保險姓保”的發展理念,摒棄片面追求規模和業績、以高費用換取短期業務發展的經營思路,迴歸風險保障本源,科學制定發展戰略,合理規劃全年發展任務,平衡業務發展節奏,有效防控經營風險,促進保險市場平穩健康高質量發展。

很快,保險市場感受到了監管部門的決心和力度。2020年12月31日,銀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將近期人身保險產品監管以及監管報告審覈中發現的典型問題進行通報。其中,根據上述《通知》要求,對保險公司報送的年度業務發展計劃進行了全面審覈,並對發現的問題點名數家保險公司,起到了警示作用。

“行業對‘開門紅’ 的利弊心知肚明,但是誰也不想掉隊,於是‘開門紅’ 的內卷越來越嚴重,這實際上脫離了以保險消費者需求爲中心的初衷。監管部門的一系列舉措使行業重新認真審視規模和價值的關係,逐步重塑文化內核和發展目標。”某壽險公司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坦言。

銀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明確指出,將在行業“開門紅”、新政策實施等關鍵節點,對產品開發、銷售等行爲進行持續監測,堅決打擊違規開發保險產品、產品炒停、誤導宣傳等行爲,對發現的違法違規問題,將依法採取監管措施或行政處罰,並嚴肅追究責任。

事實上,不僅在傳統的關鍵節點上,監管部門對市場變化的反應越來越迅速。2020年以來,各地惠民保險呈現星火燎原之勢,但借惠民保險熱度低價炒作等問題顯現。

2020年11月20日,銀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下發了《關於規範保險公司城市定製型商業醫療保險業務的通知(徵求意見稿)》,要求保險公司在開展定製醫療保險業務時,遵從商業保險經營規律,市場化運作,按照經營可持續、風險可控的基本原則,合理制定保障方案、科學確定責任範圍。

其中,更是明確指出,將重點查處保障方案缺乏必要的數據基礎、未按規定使用備案產品或未及時報告保障方案;參與惡意壓價競爭;違規支付手續費;誇大宣傳、虛假承諾、誤導消費者;拖賠惜賠;利用不正當手段套取、騙取醫療保險基金;冒用政府名義進行虛假宣傳;泄露參保人信息或擅自用於其它用途等問題。

國泰君安非銀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劉欣琦認爲,這將有效避免市場非理性競爭帶來的承保虧損風險,有利於產品持續經營,把“好事辦好”。

推動行業主體迴歸保險保障

2020年以來,疫情對各行各業都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保險業也不例外。面對疫情,監管部門第一時間出臺措施,指導擴展保險責任,規範贈險和宣傳等行爲,推廣電子化回訪,既爲行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也展現了保險的責任。

目前,保險行業主體迴歸保障的格局已經基本確立。曾經一度佔比較高的中短期業務得到糾偏,中短期業務保費佔比僅爲4%,佔比從2015年高峯時期下降了近九成,萬能險業務佔比爲15%,佔比從2016年高峯時期下降一半。

在這一過程中,監管部門作出了諸多努力。2020年,人身保險業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專家諮詢委員會成立後,定期結合市場情況變化研究討論人身保險業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調整的必要性及其影響,形成相關建議供監管部門決策參考,發揮了建設性作用。

2020年8月11日,銀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根據非現場監測情況,發現部分保險公司萬能險賬戶財務收益率低於實際結算利率,約談了12家人身險公司總經理和總精算師,責令整改。隨後,保險公司相繼根據萬能賬戶實際投資情況科學合理確定實際結算利率,降低了利差損等風險隱患。

此外,監管部門採取多項措施,推動行業轉型,改善業務結構,規範銷售行爲,提高發展質量,保護合法權益。

在銀保監會銀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指導下,2020年11月5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與中國醫師協會發布了《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2020年修訂版)》,中國精算師協會發布了《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2020)》,這將使新版重疾險保障範圍進一步擴展、賠付條件更爲合理、引用標準更加客觀權威。

還有《普通型人身保險精算規定》、《關於強化人身保險精算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人身保險公司保單質押貸款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等一系列新規新政的出臺,以及對公司和產品存在的典型問題定期通報制度的建立,推動了行業發展行穩致遠,增強了保險消費者的信任感。

行業對外開放蹄疾步穩。2020年6月,友邦保險內地分支機構改建爲友邦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獲批,這是國內第一家外資獨資人身險公司;2020年11月12日,發佈《關於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人身保險產品有關工作的通知》,明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型跨境醫療保險產品、2020版定義粵港澳大灣區專屬重疾產品等的發展。

據瞭解,監管部門正在積極推動大病保險、長期護理保險、商業養老保險、商業健康保險等發展。例如,銀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針對長護試點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將出臺一個試點規範性文件,重點對保險公司參與長期護理保險服務的投標行爲、服務能力、財務管理、風險調節機制、市場退出進行規範,壓實公司主體責任,確保服務水平和理賠質量。

正如2020年12月16日,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所說,我國人身保險市場存在巨大發展空間,但仍處於初級發展階段,發展前景一片光明。人身保險要適應人民羣衆對健康、養老、安全保障等需求,提供豐富優質的產品,這需要全行業的共同努力。

(作者:李致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