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林媽咪

在孩子教育的問題上,孩子一旦犯了錯,又或者有什麼問題,第一時間想到的會是媽媽。

的確,在孩子成長的過程裏面,媽媽起着十分重要的決定性作用,畢竟陪伴着孩子,照顧孩子的起居飲食等大部分都是由媽媽來完成。

可是,不着邊的爸爸,您到哪裏去了?

其實,父親在孩子的教育裏扮演的角色同樣重要。一個父親的好或者壞,也會嚴重影響孩子的成長髮育。孩子是否優秀,取決於父親是否參與其中。

而現實生活中,就是有很多爸爸,並不配合育兒工作,還總覺得自己沒有問題。比如這四種爸爸,可以說是讓媽媽們有有口難言。

1)不懂得尊重媽媽的爸爸

一個女孩子,遠離自己的父母而嫁到別人的家庭,每天都要迎合別的家人的同時,爲他生兒育女,有苦說不出,換來的卻是自己丈夫的不理解。估計這是大部分媽媽的痛。

即便生活得如此艱辛,照顧孩子那樣的疲乏,但還是渴望自己的丈夫能夠給予自己一份溫暖的愛。這時候要是爸爸的不理解和埋怨,就會讓媽媽情緒變得不穩定,從而也直接影響着孩子的情緒,讓孩子變得脆弱和敏感。

雖說一個家庭裏吵架是家常便飯的事,但是吵架先不說影響着夫妻關係的大小程度,若在孩子面前吵架的父母,其實就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

孩子會誤認爲是因爲自己而導致父母吵架,心裏會缺乏安全感,並且容易自卑。一個沒有溫暖的家庭,孩子會覺得爸爸欺負媽媽而映射到自己身上來,認爲爸爸也不疼愛自己。

爸爸無論工作多忙,工作壓力多大,也請體貼一下媽媽。其實媽媽的壓力並不比爸爸少,當她照顧一家子的起居飲食的時候也特別辛苦。哪怕爸爸不能分擔這份工作,也請稍微理解一下媽媽,媽媽情緒變好了,孩子也變得樂觀,家庭也更加和睦。

2)來無影去無蹤的爸爸

爸爸喜歡用把工作繁忙掛在嘴邊,好不容易有了回家的時間,但一聽到孩子的吵鬧聲就覺得特別心煩,於是就恨不得一直往外跑不回來。

其實爸爸別忘了,父愛和母愛在孩子成長過程當中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爸爸嘗試停下匆忙的腳步,多與孩子交流一下。孩子心情不好,肯定是有原因的,沒有一個孩子喜歡無理取鬧,大人和孩子也會覺得累。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哪怕只是簡單一個擁抱,也請不要吝嗇,大膽向孩子表達一下爸爸的愛意。

3)一味說好的爸爸

爸爸疼愛孩子是正常的,但並不代表一味地按照孩子的意願走。

這個其實是極不負責任的表現。

《以家人之名》裏面的齊明月的爸爸,就是很典型的例子。齊明月說小時候只要齊明月說什麼,爸爸都說好。相反,她的媽媽在對比之下就相當的嚴厲,大事小事都要管。

隨着孩子長大,齊明月也開始明白爸爸之所以很好說話,其實只是把責任都推給媽媽包攬罷了。

一味說好,並不見得就是對孩子和寶媽的贊同,而是一種傲慢和逃避,我不想找麻煩,那你說什麼就是什麼好了。

其實,育兒路上本就應該是父母雙方互相討論互相商量着的,如果雙方觀點不一致,也應該好好坐下來溝通,而不是用一種看似妥協,實則逃避的態度來面對。

面對孩子時,爸爸請做好一個好榜樣,別一味地把責任往外推,這樣只會把孩子和家庭越推越遠,繼而冷落了孩子,失去了家庭。

4)樣樣喜歡否定的爸爸

都說多鼓勵孩子,才能幫助孩子建立起足夠強大的自信心。在家庭教育裏面,很多父母都喜歡一個做紅臉,一個做白臉。

“慈母多敗兒,嚴師出高徒”,爸爸似乎都很喜歡當這個“嚴師”的角色。

而作爲負責孩子教育的媽媽,被爸爸這樣事事否定,也會充滿委屈。

父親沒有參與過程,就不要輕易來評判孩子和媽媽。並不是說嚴厲就是錯,但必須得有度。

孩子要是長期處於特別緊張和嚴厲的環境,內心的恐懼感就會越來越嚴重,久而久之孩子就變得自卑怕事。如果孩子能受到爸爸或多或少的鼓勵,也許這種鼓勵會成爲孩子前進的動力,這種動力也會幫助孩子走出恐懼的陰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啓蒙老師,要想培養出優秀的孩子,離不開父母的參與和陪伴。

不光媽媽要在育兒中不斷進步,爸爸也應該更加深入地投入進來,用同樣謙虛的態度來對待育兒這件事,讓自己不斷進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