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年,大家都在討論,地產上下半場,究竟有什麼本質區別,應該如何應對。明源君認爲,所有行爲的背後,都藏着深入骨髓的觀念。

有些觀念,在地產上半場是絕對正確的,但在地產下半場,卻顯得偏頗甚至錯誤了。只有破除掉這些錯誤觀念,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

下面,明源君就舉幾個例子,以拋磚引玉。

土地是最珍貴的資源,拿得越多越好

地產上半場,大家把拿地叫做“投資”,把發給員工的錢,叫做“管理費用”。

單從名字本身來感覺,“投資”可能有回報,“費用”則是一去不回。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地產上半場,靠土地賺到大錢的確實不少。

有人拿着一塊地幾年都不開發,幾年之後把地賣掉就賺了幾個億。還有房企幾乎是無差別拿地,看中的幾個城市,能拿到的地全部都拿,其規模也因此迅速擴張。

可地產下半場,情況卻完全變了。

拿地太多,現金流斷裂,最終賣掉自己的地產百強,已經不止一家。辛辛苦苦幹了幾年,最後一算賬卻虧本了的地產項目,也不在少數。

爲什麼呢?

地產上半場,土地紅利、週期紅利存在,借錢也容易,只要一直加碼,總能等到市場普遍上漲的一天。可地產下半場,普遍上漲這件事不存在了。借錢越來越貴越來越難,沒有等到市場回暖,企業卻已經垮掉了。

地產下半場,大家都說要向製造業學習。

製造業老闆基本不會囤積機器、原料等生產資料,夠用就好。因爲機器、原料每天都在折舊、都在貶值,囤積得越多虧得越多。

五條紅線之下,因爲囤地太多借錢太貴而關門的房企,也會越來越多。

明源君認爲,地產下半場,地產行業最重要的資源,第一是人才,第二是人才,第三還是人才。與其囤地,不如積極培養人才!

管理紅利、科技紅利、品牌紅利方興未艾!只有人才才能盤活資源、創造財富!

房企的首要目標是創造利潤

很多人覺得房企存在的目的就是創造利潤,因爲沒有利潤房企就活不下去。

可根據德魯克的經典理論,任何企業的首要目標,都不應該是“創造利潤”,而應該是“創造客戶”。

這兩者的本質區別在於:“創造利潤”只是面向當下的,“創造客戶”則是面向未來的。

舉例來說,如果有一家房企,以今年的年度利潤爲首要目標、唯一目標。那麼:

1、 房企研發新產品的千萬預算應該被砍掉,因爲它在當年不產生任何利潤。

2、 大部分品牌費用應該被砍掉,因爲它們在當年也不產生任何利潤。

3、 提升標杆項目品質的計劃應該被中止,因爲它會消耗更多成本。

4、 回饋老客戶的服務計劃應該被中止……

這樣一來,房企當年的利潤好像增加了幾個億,可如果這種行爲持續下去,幾年之後,整個房企都會陷入危機。

地產上半場,剛需客戶是主力。大部分客戶是買第一套房,經驗不足,而且市場整體供小於求。所以,只要有房子就能賣出去,單純追求利潤的房企,似乎也能生存。

地產下半場,改善客戶是主力,客戶對產品要求越來越高。你沒有新產品吸引客戶不行;你不做好服務不行;你沒有品牌也不行……如果你不創造客戶,總有一天你就會沒有客戶。

堅持長期主義,想要不斷創造客戶的房企,應該做好以下2點:

1、 高管團隊要保持穩定。

一個打算幹10年的總裁,和一個只想幹2年的總裁,想的事情是完全不一樣的。

只打算幹2年的總裁,完全可以在給老闆上交一張漂亮報表的同時,埋下一些5年後纔會爆發的隱患。

2、 考覈不能只偏向利潤。

好房企內部,一定有一些人幹着和當年利潤無關,卻和未來有關的事情,這是必須要投入的。

銷售額是最重要的考覈指標

地產人都很重視銷售額,往往也就用銷售額增長了多少,來衡量自家房企,還有各區域、城市公司今年幹得如何。

可事實上,在“因城施策”情況下,全國各地情況完全不同,再用淨增長多少來衡量區域、城市公司的業績是有問題的。

舉例來說:

甲城市今年遭遇調控加碼,總的銷售規模下降了。其他競爭對手在當地的銷售普遍下滑了20%,可甲城市公司通過自身努力,實現了10%的增長。

乙城市今年有利好消息,總銷售規模增長了50%。有的競爭對手在當地的銷售增長了70%。而乙城市公司卻只增長了30%。

如果你根據絕對數字,說乙城市公司幹得比甲城市公司好,還因此給乙城市公司大筆獎金,這公平嗎?

地產下半場,樓市總規模基本橫盤,不再大起大落。

在這種情況下,考覈區域、城市公司業績,有一個數字,比銷售額更加重要,那就是“市場佔有率”。

絕對銷售額提升,市場佔有率下降,說明你在被邊緣化。

絕對銷售額穩定,市場佔有率上升,則說明你打贏了對手、跑贏了大市,越來越安全!

戰略比落地更重要

有個故事是這樣說的:

5個人都到了40樓樓頂,互相吹噓自己是怎麼上來的,甲說自己是拿大頂上來的,乙說自己是做俯臥撐上來的,丙說自己是劈叉上來的……事實上,他們都是坐電梯上來的,他們說的不過是自己在電梯裏的不同姿勢,和他們能否上到樓頂完全沒有關係……

地產上半場似乎也是這樣,只要趨勢跟對了,區域選對了,不管幹得如何,都能賺到錢,只是賺多和賺少的區別。所以纔會有很多人覺得,戰略比落地更重要。

可地產下半場,落地比戰略更重要。

地產前幾十強的戰略,越來越趨同了。比如,大家都看好同樣的一些城市和區域。再比如,大家都越來越重視運營和服務。

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事情,不是看你知不知道應該做什麼,而是看你能否做得到。

舉例來說,大家都知道產業勾地很便宜,可你如果沒有品牌,沒有招商、運營能力,根本就勾不到。

大家都知道要降低融資成本,可你如果沒有上市,信用評級又不高,又沒有優質資產,就很難借到便宜的錢。

大家都知道要提高人均產出,有標杆房企人均產出超過1個億,可如果你的標準化深度不夠、人才素質不夠、管理體系也不完善,很難提高人均產出……

總之,在地產下半場,落地能力是戰略得以執行的前提。落地能力不強,戰略再好也沒用。

因爲公衆號平臺更改了推送規則,如果不想錯過內容,記得讀完點一下“贊”和“在看”,這樣每次新文章推送纔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你的訂閱列表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