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重混,還是輕混,或者是歐洲那邊比較常見的48伏,各式各樣的混合動力,我已見過許多次。但這回面對比亞迪的DM-i超級混動,生出一悲一喜。喜:純電續航最高值120公里,實在夠牛;悲:在汽車媒體從業多年,參加過多次節油比賽,從來都是拿冠軍,可這次,只得了亞軍。

2021年1月11日,比亞迪發佈了DM-i超級混動技術,同時發佈3款搭載該技術車型的預售價,秦PLUS DM-i補後預售10.78萬元起,宋PLUS DM-i補後預售15.38萬元起,唐 DM-i補後預售19.78萬元起。

隨後,比亞迪舉辦了試駕活動,請參與者體驗秦PLUS DM-i和宋PLUS DM-i。本文所記錄的,便是這次體驗活動中,對於DM-i超級混動技術的感受。

所謂“超級”,恐怕不是吹牛,您看看行駛數據——秦純電續航55公里/120公里,混動最大續航1180公里/1245公里;宋純電續航51公里/110公里,混動最大續航超過1100公里。經常看到有人詢問走新藏線的加油問題,事實上,從西藏阿里到新疆葉城1067公里,如果開這個超級混動,根本無需考慮加油站在哪,一箱油就能到。

您可能奇怪,比亞迪的混動不是早就有嗎?沒錯,它第一次推出插電混動,是在2008年,據說那是全世界首款插電混動的量產車,但如今已經是第三代技術了。

據廠家介紹,此次推出的DM-i平臺,注重的是節能,而已經上市的DM-p動力,注重的性能。可見,雖然都是混動,但主題不同,可以滿足不同需求的購車人。

DM-i平臺的具體內容,是由1.5升發動機、電混系統、功率型刀片電池、交直流車載充電器等組成。

據廠家測試數據,在虧電狀態下,百公里油耗3.8升,續航與加速方面的成績也很棒。與純電相比,我認爲插混更有優勢,因爲它一方面可以上綠牌,享受新能源的種種政策優待;另一方面,又能避免純電車的里程尷尬與冬季尷尬。

與其它品牌的插混車型不同,該車提供兩種充電模式,以宋PLUS DM-i爲例,左側是加油口,右側是充電口——直流快充,從30%充到80%需30分鐘,從15%充到80%需40分鐘;希望更爲節約一些,可使用交流慢充,居住環境合適的話,在家裏就行。

如果滿電,可選擇純電駕駛模式,秦與宋的最大純電續航分別爲120公里和110公里。剛纔之所以說見它生“喜”,是因爲我的一位友人,因故將工廠從市區遷至延慶,每日開車來回奔波200公里,想省點兒油費,但又不喜歡純電車,希望買輛插混,可市面上品質信得過的插混車,純電續航大都在五六十公里。這次比亞迪的超級混動,應該可以讓友人如願了。

雖然它的純電行駛里程很優秀,但更爲優秀的,是在虧電狀態下,靠燃油行駛的表現。事實上,這纔是這款超級混動的核心價值。爲了表現這一點,我們的體驗過程是首先加滿油,電量只剩餘25%,然後出發,行駛百餘公里後,再次加油,根據加油量判斷油耗。

我曾試駕過數款混動車,儘管有些車型也具備純電駕駛模式,但大多數還是以油爲主,比如狠踩油門時,發動機便會悄悄啓動,加入進來,與電動機合力。而比亞迪的這個超級混動的設計思路是以電爲主,即使一腳油門到底,負責驅動的,還是電動機。

從下圖可以看出,在虧電+市區的情況下,它的電驅動佔比仍然高達81%。這個思路,與以往的混動技術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說是徹底顛覆。

那麼,在虧電狀態下靠電動機驅動,電從哪來?靠發動機驅動發電機獲得。

其實,鐵路線上的相當一部分內燃機車就是這麼做的:發動機——發電機——電動機。您可能疑惑,爲啥要兜個圈子,直接讓發動機驅動不就得了。原因很簡單,任何一臺發動機都有個最佳工況,讓發動機驅動發電機,可將工況始終保持在最佳狀態——排放最低、最省油的狀態。

不兜這個圈子的話,完全依靠發動機,勢必要考慮到起步、加速、急加速等各種情況,從而無法讓發動機保持在最佳工況。事實上,每次說到某款發動機熱效率極高,達到多少多少的時候,那個漂亮的數值,僅僅是在最佳狀態下。比亞迪的設計,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發動機,讓它基本保持在理想狀態(熱效率43.04%),這,就是省油的奧祕。

DM-i超級混動根據功率分爲3款:EHS132、EHS145、EHS160。以宋PLUS DM-i爲例,它的51公里純電續航車型裝備EHS132,110公里純電續航車型裝備EHS145。我試駕的這輛車是EHS145。在底盤處,安裝着專用的功率型刀片電池,機倉裏是1.5升驍雲-插混專用發動機,最大功率81千瓦,最大扭矩135牛•米,與發動機並列的是雙電機,電混系統最大功率132千瓦,最大扭矩316牛•米。

事實上,汽車勻速行駛時需要的功率並不大。比如時速80公里時,往往只需要十幾個千瓦。但在加速時,尤其是地板油式的急加速,瞬間所需功率可能會超過100千瓦。在這方面,電動機的反應,通常比發動機更有優勢。比如這輛宋,我雖然沒機會進行加速測試,但一腳油門踩下去的感覺,非常爽——廠家測試百公里加速是7.9秒。

我們試駕路線從深圳坪山區到福田區,單程50多公里,開始的一段,路況很好,過龍景立交後,遇到擁堵。到了北環大道上,行駛更爲不暢。

當處於走走停停的路況時,我反而高興起來,因爲這恰恰是電動的優勢。近幾年經常有人議論電車與油車的優劣。我的觀點是,在上牌受限的前提下,根據個人需求——如果買車單純爲了上下班,電車值得考慮;如果還有旅遊需求,油車更有優勢。而插電混動車,剛好把這兩種優勢進行了綜合。

在北環大道上的香水一街附近,我們進行了折返。

折返時,儀表顯示百公里平均油耗爲3.1升。

在中控屏上,駕駛者可以對電量進行設定,最低值爲25%。也就是說,當電池容量低於25%時,發動機就會啓動,驅動發電機發電,充電至一定程度,又會自動停止。如果您帶了個電火鍋駕車郊遊,打算到了目的地後大喫大喝,可以將設定值提高一些,比如50%,這樣,抵達後電池裏有足夠多的電,供您使用。

在行駛中,我觀察到,當充電至27%—30%時,發動機就會熄火。當然,這只是我根據油耗顯示估計出來的,它的啓動與熄火,我並沒有感受到。從介紹看,在高速行駛時,發動機會參與,因爲這時是發動機的最佳工況。可在駕駛中,我覺察不出發動機什麼時候參與進來。總之,它的行駛很平順。

返回到出發地,儀表盤顯示百公里平均油耗3.3升。

還是在出發前的那臺加油機,把油加滿。

因爲涉及到比賽,加油非常緩慢,最後一點兒油,幾乎是一滴一滴送進去的,差點溢出來。

最終,我駕駛的這輛車,加油量2.63升,共行駛113公里,摺合百公里油耗2.33升。這個成績排名第二,第一名是百公里油耗1.36升,第三名與第四名分別是3.14升和3.99升。

另一組人員試駕的是秦PLUS DM-i,他們的成績爲:2.48升、2.54升、2.61升、2.80升。

我在汽車媒體從業多年,參加過許多次節油比賽,從來都是拿冠軍,因而對自己的駕駛技術頗爲得意。可這次,只得了個亞軍,很是鬱悶。

鬱悶只是瞬間的事兒,其實我更爲比亞迪感到高興。即使按第四名的3.99升看,這項技術也是夠牛的。因爲,我試駕過同級車型,以同樣的方式駕駛,差不多在五六升左右。據廠家消息,這兩款車分別在今年3月初與3月中旬上市,我期待着下次能夠對它們進行全面試駕,最好能再走一次新藏公路,用一箱油從阿里到葉城。

那可就更牛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