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這個名字,很多人都知道,而且他和秦始皇之間複雜的關係,更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話題,關於呂不韋到底是不是嬴政的父親這件事,昭烈君在之前的文章裏寫過,感興趣的可以看一下。

簡單來說,呂不韋早期是個有大眼光大格局的商人,他是不可能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部都壓在一個虛假的事情上面,呂不韋在見到異人之前,就已經是邯鄲城非常成功的商人了。

這種風險無邊界的事情,作爲一個成功的大商人是不會做的,呂不韋口中的奇貨可居絕不是偶然的成功,而是呂不韋這個人奇特的經歷所造成的,在他身上,融合和兩種不同的氣質。

(01)天生的商人

中國歷史非常悠久,這不是一句空話,我們今天說的哪怕是再習以爲常的詞彙,不是那種成語典故之類的,就算是最普通的話,能夠給你追溯到他的起源,只不過我們很多時候自用而不知吧了。

就說買東西吧,現在網上購物,買完就有剁手的衝動,但你知道東西這次詞語,也是有着非常久的歷史淵源的,別看他普通,真要解讀它,你甚至能解讀出一部極簡中國史。

這個買東西,其實就是他的字面意思,買東買西,東西就是方位上東西南北的那個意思,他之所以會成爲今天這個意思,是以因爲宋朝之前的商業都有着嚴格的規定,做生意的必須被固定的城裏的一個個固定區域,而且每個區域買的東西也不一樣,這個被稱爲坊市。

木蘭辭裏的那句“東市買駿馬 西市買鞍韉 南市買轡頭 北市買長鞭”,指的就是在不同的坊市買不同的物品,久而久之買東西便成了我們口語的一個用法,已經失去了他原本的含義,因爲商品經濟發達了之後,城市裏就取消了這種固定坊市的規定,大家做買賣也就比較自由了

中國長期重農抑商,但這並不是自古以來就是這樣,而是儒家思想佔據主導地位之後造成了,在春秋戰國時代,商品經濟就已經很發達了,甚至國與國之間還有貿易戰。

你要說春秋戰國那麼多國家誰最會做生意,那答案肯定是衛國,因爲衛國人實在是太能做生意了,甚至可以說身下來就是做生意的一把好說,你甚至都能從他們的名字中看出來。

衛國有什麼特殊的嗎,除了在戰國時代沒什麼存在感之外,這個只是個表面現象,衛國的確是國君瞎折騰,國力也一直不行,春秋時代,還偶爾能翻起幾個浪花,到了戰國時代更是完全沒有存在感了,典型的用拳頭說話的時代,衛國看上去沒什麼特殊的呀。

衛國人可不這麼看,儘管衛國不怎麼樣,但是他們除了被叫做衛國人之外,其實還有一個名字,那就是商人,商朝的商。

我們現在做生意用的這個商人,就是源自於這個商朝,足見那是個多麼會做生意的一羣人,不是說宋國是殷商的後裔封國嗎,怎麼又跟衛國扯上關係了呢?

這就要說到當年分封的智慧了,宋國的確是殷商王室後裔的封國,但那僅僅指的是王室,就是簡單地把殷商王室那一小撮人,封到了宋國這個地方,讓他們繼續延續祖宗的香火,但真正的廣大的商人主體,其實還在他們原來的地方。

這地方,周天子也要防着呀,於是派了自己最親的康叔去那裏做了國君,他是周文王姬昌與正妻太姒所生第九子,周武王姬發同母弟,這身份可以說已經是當年周武王分封的時候,最嫡親的諸侯國了,目的就是要他好好看管這些商人後裔。

商人跟周人不同,周人是個典型的農業立國的國家,早期的文化水平比較落後,商人風俗跟周完全不同,商人喜歡占卜,喜歡冒險,更有一種闖天下的激情。

正是這種特性吧,時間久了衛國國君彷彿是被同化了一樣,衛國國家不大,但國君做的荒唐事真不少,而其國民普遍比較開放和奢靡,周代是說的鄭衛之風靡靡之音,指的就是這個地方。

這樣的特使造就了衛國人喜歡駕馬車縱橫馳騁在華夏大地,做着賤買貴賣互通有無的商人,衛國思想開放,也出了許多的頂級人才,呂不韋就是誕生在這濃厚的經商氛圍之中。

(02)邯鄲是國際大都市

衛國國小,所以衛國人經常是全天下各個國家到處跑,而呂不韋最終是在趙國成的富商巨賈,而當時趙國的邯鄲可以說是國際性的大都市,是個商賈雲集的地方。

很多事不能只看表面,衛國人經商得多,出了個呂不韋,趙國的邯鄲商賈雲集,所以呂不韋去趙國做生意,似乎也是順理成章,但是這裏如果再追問一句,爲什麼邯鄲的商品經濟就能如此發達呢,呂不韋爲什麼不是在別的地方無法成爲大商人呢。

這背後也並不是偶然因素,而是因爲當時的邯鄲是個非常適合做生意的地方,除了交通地理位置之外,還有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正是這個因素造就了邯鄲獨特的商業地位。

當時戰國七雄,每個國家的都城都算得上是繁榮富足,但如果你到了齊國首都臨淄,除了繁華之外,你感受到的是濃濃的學術氣氛,因爲那裏有全世界最早的官辦大學,稷下學宮,比當年孔子收徒的規模不知道大多少倍。

趙國的邯鄲有着非常濃郁的商業氛圍,主要是因爲當地人的心中,實際的利益纔是最重要的,完全沒有儒家那種,君子不言利的虛僞。

這樣的氛圍得益於趙國出國兩個驚世駭俗的大學問家,這中間肯定也是相輔相成的關係,這樣的思想能在趙國產生,說明趙國有着這種思維的土壤。

這兩個人分別是慎到和荀子,慎到提出了“忠臣害國論”,荀子更是提出了鼎鼎大名的“性惡論”,尤其是這個性惡論,是中國稍有的思想源頭,但後期被儒家死死的反對和扼殺。

我們這裏不是討論性善還是性惡,只想說儒家主張的性善論,最終的結果就是,讓中國人長期處在虛僞的狀態,心裏想的跟嘴上說的完全不一樣,而且反對商業,認爲商業會敗壞人的心靈。

很難想象,如果當年戰國混戰,是趙國贏了,此後的中國是怎樣一種走向,性惡論大行其道,在當時就是經商最好的環境。

大家做生意都敞開了說,爲的就是掙錢,就是要消費,就是要奢靡,這纔是商人促進經濟的本質,可惜後世的儒家不明白這個道理,硬是把道德抬的高高的,來不斷的壓制商業。

衛國的人,邯鄲的氛圍,呂不韋的前半生算是非常成功的商人,但也正是因爲這種成功,讓他能夠清晰地看到這背後的危機。

(03)奇貨到處都有

呂不韋的奇貨可居在中國是非常有名的成語,但這個成語也讓大家誤以爲,像異人的這種情況,真的很少見,呂不韋算是運氣好而已。

但事實上是,異人這種國外的質子,在春秋戰國時代非常普遍,各個國家相互派遣王室成員做人質,是當時外交結盟的一個常見現象。

而且呂不韋的投資路數,根本就是爛大街的路數,看好一個公子,協助他回國繼位,之後獲得豐厚的獎勵,這種事在那個時代屢見不鮮。

遠的不說,就說楚國後期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楚考烈王,他就是當年被楚國派去秦國當人質,而且老父親快死的時候,秦國不放人,質子這種身份,被刁難被欺負也是常有的事,人質嘛,來就是幹這個的,你以爲是讓他來享福來了嗎。

當時楚考烈王手底下就有一個人,叫做黃歇,冒着巨大的風險,讓楚考烈王偷偷回國,自己爲了麻痹秦國人,還留在秦國,後來東窗事發,黃歇差點被殺。

這種協助公子登基的事情,呂不韋不是第一個乾的,肯定也不是最後一個,要是論風險,那呂不韋的風險,肯定也算不上最高的,單看黃歇的經歷,就感覺他冒的風險似乎更大,以爲自己隨時都可能被秦王殺掉。

那爲什麼呂不韋的奇貨可居就如從出名呢,因爲呂不韋選對了國家,所以獲得了所有這種投資回報中最高最大的,做了秦國的丞相,把六國都踩在腳下,隨時都有吞併六國的可能。

這樣的成就,比起春秋戰國許許多多,在各種流亡公子王孫身上下注成功的,那顯然是呂不韋獲得了最大的成功。

這一切並不是偶然,而是呂不韋眼光看得透,通過天下四處經商,尤其是各種消息都與商人來說都是非常敏感的,他已經能夠判斷,秦國統一天下是很快就要到來了,再留在邯鄲,最終一切都會灰飛煙滅。

呂不韋的眼光纔是一起的關鍵,奇貨本來也沒有多稀奇的,勇氣可嘉風險很大,但這些別人都做過,呂不韋超越別人的地方是他對未來時局的把握,這超越了同時代的很多人,也讓呂不韋獲得了巨大的回報。

從衛國人,再到邯鄲,最終到咸陽,這每一步看似沒有關係的人生經歷,對於呂不韋來說,都是成功的因素。從來沒有什麼好運氣,成功也不是靠偶然獲得,看清了呂不韋這些種種經歷,你也許會對呂不韋奇貨可居這件事有一個全新的認知。

聊最野的八卦,說最正的歷史,歡迎關注昭烈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