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是清朝歷史上最有名的大臣之一,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爲“晚清四大名臣”,而且單純的論功勞,曾國藩還要在另外三人之上;爲何呢?因爲曾國藩是湘軍的領袖,李鴻章不僅是他的學生,而且李鴻章的淮軍還是曾國藩一力促成的,骨幹都是湘軍精銳搭建的;而左宗棠也是出自湘軍,雖然和曾國藩關係不大,但多少有點聯繫。

曾國藩崛起於太平天國禍亂天下之際,當時清朝廷拿太平天國實在是沒辦法,軍隊腐朽,拿着制式軍械還打不贏拿菜刀拿棍子的太平天國軍,丟城失地一潰千里;清朝廷只得讓地方組織團練,期望他們能稍微阻攔太平天國軍一下。而曾國藩,就是朝廷任命的團練組建者之一;其實啊,這曾國藩就是個正兒八經的文人,手無縛雞之力,也沒學過什麼兵法韜略。

但朝廷的命令下來了,也沒辦法,於是就和湖南巡撫張亮基開始組建團練,不會的什麼就學吧,別說,還真給曾國藩琢磨出點東西,他將帶兵練兵之法和儒家思想結合起來,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體系,平時練兵帶兵什麼的都讓那些將軍校尉們去做,他主抓思想紀律,還特地編了首軍歌;別說曾國藩這一套還真有用,後來湘軍歷經了無數苦戰、惡戰,硬是死戰不退。

曾國藩自己也沒想到,自己竟然轉型的如此成功,在率領湘軍平定太平天國之後,一舉成爲清朝乃至歷史上的一員名將,正兒八經的儒將。不過在曾國藩組建湘軍團練之前,其實就已經是朝廷中的從二品高官了,而且他在官場上的事蹟還非常傳奇,十年七遷,連升十級;要知道普通人十年可能一級都升不了,就算上面有人,十年最多也就升個三五級就很不錯了。

更爲關鍵的是,這曾國藩讀書也不是特別厲害,雖然刻苦,但自他考試以來,就沒得過前三,最好的成績也不過是長沙府童子試時考了個第七名;後來考取了秀才,在鄉試的時候也僅僅排名第三十六,成了個沒什麼名氣的舉人,但好歹能參加會試了;結果兩次參加會試都沒考上,直到第三次會試的時候,考取了三甲第四十二名,賜同進士出身。

這同進士出身什麼意思呢?就是名義上有了,但不是正統,如果哪個犄角旮旯有缺呢,就從這“同進士出身”你的人裏挑一個,還要各種送禮纔有機會,這與正兒八經的進士是有區別的。如果沒有特殊的機緣,可能一輩子也就是個縣令之類的小官了。但曾國藩運氣好啊,因爲曾國藩被軍機大臣郭佳·穆彰阿看中了,因而成了穆彰阿的門生。

這穆彰阿是誰呢?穆彰阿出自滿洲鑲藍旗人,雖然不是上三旗,但至少也是個旗人,他的父親郭佳·廣泰曾任內閣學士、右翼總兵;這穆彰阿也算是有才,並沒有像和珅那樣以“文生員”的身份踏足官場,而是參加旗人科舉,考中了進士,後一路平步青雲,歷任禮部侍郎、兵部侍郎、刑部侍郎、工部侍郎、戶部侍郎;後又升任總管內務府大臣、左都御史、漕運總督、工部尚書直至入軍機處。

其實在清朝官場,只有進入軍機處纔算是正兒八經的成爲真正的高層,此後穆彰阿又繼續高升,比如翰林院掌院學士、兵部尚書、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等,而且還晉封太子太保,獲賜紫繮。而且還曾主持鄉試三次、會試五次,並在覆試、殿試、朝考等考試中評選文章,還充任編纂國史、玉牒、實錄等史料的總裁官,門生故吏遍佈天下,很多知名之士都受過他的引薦,因此在朝中黨羽衆多,號稱“穆黨”。

而且穆彰阿深得道光皇帝信任和器重,在朝中權勢極大;有穆彰阿的提攜,所以在之後朝考中,曾國藩列一等第三名,而且道光皇帝還親拔曾國藩爲第二,選爲翰林院庶吉士。這爲將來曾國藩的平步青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由此可見穆彰阿的權勢之強,受皇帝之喜愛。正是有穆彰阿的幫助,曾國藩才實現了十年七遷,連躍十級的壯舉。

但在穆彰阿下臺後,曾國藩的日子也就不好受了,雖不說被貶,但也基本沒有更上一層的機會了;後來更是因母親去世而回家丁憂,這官員回家丁憂個兩三年,要是朝中無人幫忙的話,基本上就很難再回官場了,即便回去,也沒位置了,最多就是個閒職。但曾國藩運氣好,組建團練與太平天國作戰,以自己的方式重入中樞,最終官至總督,並形成了自己的勢力,連朝廷都不敢輕易動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