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電氣化、自動駕駛、數字化/智能網聯技術日新月異,在重塑整個汽車產業變革趨勢的同時,也在短期內體現出不同的商業價值,尤其將帶來整車電子電氣相關價值的大幅提升。

根據羅蘭貝格的預測,汽車電子電氣相關的BOM(物料清單)價值(不含電池與電機),將從2019年的約3145美元(豪華品牌L1級別ADAS汽油車)提升至2025年的約7030美元(豪華品牌L3級別自動駕駛純電車)。

新四化趨勢對汽車電子相關BOM的影響趨勢 1)[2019-2025;美元/車]

大部分的價值增長來自電氣化

其中,大部分的價值增長來自電氣化。儘管其會爲傳統燃油車動力電子相關的BOM帶來大約400美元的成本節降,但電池管理系統與電驅動相關硬軟件(例如逆變器、動力總成域控制器DCU、各類傳感器)也帶來了超過2600美元的BOM價值提升。

同時,電驅動系統的價值也將伴隨越來越多的高電壓電子器件而有所提升,例如OBC(車載充電)、逆變器等,這些高功率器件的需求也將帶來半導體及其原材料的創新。

電氣化技術概述 [2019-2025]

傳感器、HPC、軟件帶來價值提升

自動駕駛對整車電子電氣價值的影響短期上主要體現在傳感器、車載計算平臺與軟件等方面。羅蘭貝格觀察到,儘管不同車企在L4/5級別自動駕駛上的技術方案和投資規劃尚未確定,L1-3級別所需要的高性能計算平臺及基礎軟件已經成爲未來的重點研發與採購需求。

而且,車企(如特斯拉)未來可能採用硬件、軟件、車型分別獨立研發的理念,因此需要超前設計提供算力冗餘的HPC(高性能計算)平臺來應對短期的L1-3級別相應方案,尤其是在傳感器融合所需的算力方面,並同時爲中長期的L4/5方案做預留。

相關電子元件BOM1)的變化——以豪華車型爲例[美元]

可以預見,L3級別相關傳感器、HPC以及搭載的軟件算法能夠帶來至少850美元的BOM價值提升。

智能座艙成爲品牌差異化重點

在智能化與互聯互通方面,智能座艙成爲短期內車企實現產品差異化且投資回報可觀的方案。汽車產品的迭代方式已經從百年前的不作迭代(單產品生命週期)發展至如今的平臺化迭代(單平臺生命週期)。

而隨着消費者需求的不斷升級,對車載場景、功能和服務的需求將大幅增加(尤其是從消費電子領域轉移至出行領域),對產品迭代提出了新的訴求。同時,在全球汽車市場進入下行通道與存量競爭時代的大背景下,對座艙智能化需求的滿足將會成爲車企競相爭奪的下一個差異化重點。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差異化並不意味着無法盈利,跨界技術已經爲汽車做好了“鋪墊”,如高端手機芯片可通過技術改進或外掛微控制單元MCU的方案同時解決安全和算力問題,而在線升級OTA技術儘可能地將底層硬件的生命週期拉長以降低研發與升級成本。

羅蘭貝格的研究顯示,電子電氣架構改變帶來的硬件與軟件的價值提升(~510美元)將明顯高於純IVI(車載信息娛樂)系統和Connectivity(互聯互通)系統(~230美元)。其中,座艙域控制器及基礎軟件(如OS)將成爲未來5年的價值高地。

相關電子元件BOM1)的變化——以豪華車型爲例[美元]

更加重要的是,日益複雜的智能化迫使車企改變電子電氣架構與整體研發模式。電氣化與自動駕駛的發展瓶頸仍在覈心部件、算法與政策,而智能化則決定了短期的產品、服務以及品牌價值的差異化打造,從而直接影響車企的盈利性與價值鏈定位。

羅蘭貝格指出,未來,如果車企不關注軟件與數據,則會喪失軟件與數據本身的利潤,以及基於軟件和數據的服務帶來的可持續利潤(10倍於傳統硬件的淨利潤)。對這部分高利潤和用戶經營權的喪失會增加成爲代工廠的概率,即只能依靠製造和銷售整車硬件獲取低利潤。

熬過“峯底年”的中國車市還值得期待嗎?

有序放開汽車限購,汽車消費這回“穩”了嗎?

訪談 | 篤定前行:倍耐力以創新理念引領發展之路

話語權、角色分工、價值……科技巨頭與整車廠“磨合”中的關鍵詞

瑞銀研究:告別“里程焦慮”,中國電動車技術的演化與迭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