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度]對華政治偏見難消除,西方制度腐敗卻被無視!“透明國際”排名掩蓋中國之治

[環球時報記者 範凌志]28日,總部位於德國柏林的非政府組織“透明國際”發佈2020年全球“清廉印象指數”評價結果,中國得分爲42分,與阿根廷、科威特、巴林等並列第78位,居於中等偏上位置。清華大學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過勇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得分和排名整體呈上升趨勢,但由於“透明國際”人員構成、價值理念、運作資金以及指數的數據來源均有濃厚的西方背景,該項評價仍不能客觀反映我國反腐敗工作取得的成效。

中國得分和排名逐年上升,“北高南低”仍未改變

“透明國際”從1995年起每年發佈“清廉印象指數”得分和排名,反映的主要是商人、學者及風險分析人員對有關國家主要是商業領域腐敗情況的觀察和感受。“透明國際”中國會員組織理事、湖南大學教授袁柏順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清廉印象指數”近年來是基於世界經濟論壇等12個專業調查機構的13個數據源進行彙總,按照簡單平均法來計算的,對全球約180個國家/地區的公共部門腐敗程度進行評分和排名。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中國的得分和排名整體呈上升趨勢。在此次“透明國際”發佈的有關分析報告中,中國反腐敗工作得到的公衆評價整體處於較好水平。84%的中國受訪者認爲政府在反腐敗方面成效顯著,83%認爲本國反腐敗機構作出了積極貢獻,在參評國家和地區之中名列前茅。

在2020年度的“清廉印象指數”中,發達國家排名仍位居前列,新西蘭和丹麥被評爲全球“最清廉”國家(88分), 與2019年排名相同。美國得分和排名連續3年下降,由2017年的75分第16位逐年降至2020年的67分第25位。發展中國家得分和排名普遍不高,印度得分(40分)比2019年降低1分,排名降至第86位;巴西(38分)排名第94位,俄羅斯(30分)排名第129位。

袁柏順透露,“清廉印象指數”要算出最後得分,需經過選擇數據源、將數據源標準化到0-100的範圍、計算平均值和報告不確定性的度量等步驟。具體數據源包括“民主項目”(由瑞典哥德堡大學等發佈)、“世界競爭力報告”(由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發佈)、“貝塔斯曼轉型指數”(由貝塔斯曼基金會發布)等。

疫情當前,西方制度性腐敗更加凸顯

袁柏順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透明國際”開發了多項評測指數,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評測的“清廉印象指數”無疑是當中較具影響力的一項,但外界對它的批評很多且一直存在,其客觀公正性廣爲國際社會所詬病。

觀察歷年數據,“清廉印象指數”排名一直存在發達國家在前,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後的“定勢”。該指數能在多大程度上客觀呈現各國的清廉狀況?在過勇看來,儘管“清廉印象指數”顯示中國近年來得分和排名整體上升,但排名仍沒有客觀全面反映中國反腐敗成就。尤其是在當前中國之治與西方之亂形成鮮明對比的情況下,指數排名總體態勢沒有發生實質性改變。

過勇認爲,“清廉印象指數”難以避免地存在意識形態和政治偏見,“即便美國等存在非常嚴重的腐敗,透明國際依然給予較高排名,沒做到客觀公正”。西方制度性腐敗突出,美西方資本家在選舉時爲政客提供政治獻金,在政策制定中通過遊說集團施加影響,在新政府中謀得要職參與政策執行,政商兩界通過“旋轉門”達到利益交織,法律允許利益交換,將腐敗行爲合法化。“例如2020年,特朗普接連免去4位聯邦機構監察長。監察長主要履行內部監督和反腐敗職責,有關監察長被解職均由於特朗普及其執政團隊高層受到監察長調查。這種行爲是爲逃避腐敗調查而濫用權力。”

過勇還以應對新冠疫情爲例提到,2020年中國在應對疫情與反腐敗方面進一步體現出制度優勢。中國政府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加強對抗疫物資及款項管理使用的監督,嚴肅查處相關腐敗案件,成爲疫情發生以來唯一恢復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反觀西方,治理問題頻發,與疫情相關的腐敗、瀆職和濫用資金醜聞迭出。例如美國白宮高級顧問、特朗普女婿庫什納和多名共和黨議員的家族成員,涉嫌從政府疫情紓困計劃中大肆獲利;加拿大高層涉嫌收受賄賂、不經競標直接將疫情期間義工補助項目交予同其私人關係密切的慈善組織;英國政府已公開的1200份政府抗疫醫療資源採購合同中,約一半資金流向英國政界人士親友經營的公司。”

袁柏順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清廉印象指數”從數據源到計算方法及其影響,在國際上都存在爭議。“比如該指數多個數據源中,調查羣體爲企業高管、專家等精英羣體,而不是普通民衆,多爲外部調查而非受評測國家民衆的感知;計算方法上將數據源簡單平均導致評價結果的系統誤差,等等。而且,還有更多涉及腐敗是否可以被量化評價等更具理論性的問題。”

中國廣大普通民衆更有發言權

“我國得分和排名近年來呈現整體上升趨勢,體現出國際社會及相關組織不得不正視我國反腐敗工作取得的成就。”過勇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國在反腐敗領域取得的發展與中國共產黨堅定不移推動反腐敗事業密不可分,“十八大以來,黨中央聚焦反腐敗問題,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將全面從嚴治黨作爲推動黨和國家發展的重大戰略,深入推進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形成了更爲嚴密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堅持反腐敗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打虎’‘拍蠅’‘獵狐’,在一體推進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體制機制過程中,探索出一條長期執政條件下解決自身問題、跳出歷史週期率的成功道路。”

除了國內保持對腐敗行爲的高壓態勢,中國反腐敗舉措在國際合作和追逃追贓層面不斷取得成績也是不爭的事實。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1月至11月,“天網2020”行動追回外逃人員1229人,其中“紅通人員”28人,黨員和國家工作人員315人,監察對象289人,追回贓款24.45億元人民幣。

《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中國領導人多次在出訪、出席國際會議、會見外賓等重大外交活動中介紹中國反腐敗理念和實踐,充分彰顯了中國全面從嚴治黨的立場、決心和信心。中國先後擔任亞太經合組織(APEC)、二十國集團、金磚國家等框架下反腐敗機制主席,引導通過APEC《北京反腐敗宣言》、《二十國集團反腐敗追逃追贓高級原則》等重要國際文件,主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廉潔絲綢之路分論壇併發出《廉潔絲綢之路北京倡議》,多次對外宣示中國願與國際社會共同打擊腐敗的堅定決心。

“中國反腐敗的理念和成就得到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理解和認可,廣大發展中國家高度認同中國的反腐敗決心和舉措,向中國學習借鑑的願望十分迫切,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也積極評價中國反腐敗工作。”過勇表示。

袁柏順說,中國排名上升趨勢從最直接的、技術層面原因來看,在於指數來源數據的變化,2020年“清廉印象指數”涉及中國的8個數據源中,有3個來源報告對中國的評分較上年有所提升。“但從最終的原因來說,當然主要是中國在腐敗治理、營商環境方面的改善以及全球競爭力上升的結果。雖然‘清廉印象指數’並不直接、即時反映反腐敗成效,但從長期來看,反腐敗的成效終究會間接體現在對該國或地區公共部門腐敗程度的感知上。”

對於中國的反腐敗效果,中國廣大普通民衆其實更有發言權。國家統計局開展的黨風廉政建設民意調查數據顯示,人民羣衆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滿意度逐年走高。“反腐敗的成效自有人民公正評價,‘透明國際’應該審視自己的指數。”過勇說。

過勇對《環球時報》表示,從國際形勢看,少數西方國家仍然不能正確看待中國反腐敗的發展,包括“透明國際”在內的一些國際組織不免在評價中夾雜政治偏見,不願全面客觀看待近年來我國反腐敗工作取得的顯著成效和在國際上產生的積極影響,並繼續無視西方所謂“民主清廉”幌子下的制度性腐敗等深層次問題。“這需要我們更加堅定中國反腐敗道路自信,不盲從迷失在西方各類指數評價中,而是要積極主動地向世界講好中國反腐敗故事,不斷提升中國反腐敗國際話語權。從國內形勢看,中國已經構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權力監督制度和執紀執法體系,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複雜,必須持續保持高壓態勢。今年是建黨百年和‘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十九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作出部署,要求態度不變、決心不減、尺度不松,一刻不停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中國有信心取得更多成績,繼續鞏固和發展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