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Jay Huang,

一個非典型性斜槓中年,學藝於會計師事務所、律所、上市公司、政府及智庫。精於稅籌,幹過審計,做過併購,現幫移民朋友做身份和財富規劃的跨境個人投資者。

今天在加拿大多倫多向大家問好。

上週沒有出現是因爲我去修房了。

事情的緣由是這樣的: 去年底我把房子租給一個在當地居住的租客家庭。

上月初因爲一些個人原因,租客突然搬離了房子。按照租房協議,他之前繳納的租房押金就被扣了下來。收回房子後,發現房子出現了一些損耗,需要修繕,所以就委託了熱心朋友找師傅來修房。與此同時,打廣告繼續招新租客。

我這次去修的是這套房子

出乎意料之外的是,疫情期間租房市場竟然異常緊俏。

招租廣告甫一打出,就收到很多問詢,很多人甚至等不及房子修理完畢,就着急約時間看房。

我大致統計了一下,從打廣告開始至今一共收到將近50多個潛在租客的問詢,約有10個租客在修房期間就迫不及待的跑來看房,房子還沒修完,就收到5個租房意向書。

經過謹慎的背景調查和信用調查,最後敲定了一個租房記錄和信用記錄雙佳的租客,房子事情告一段落,本週迴歸寫作。

新租客和她的兒子在後院曬太陽

在這次招租過程中,我遇到幾個中國租客,其中有一個租客的情況很有意思。

他們一家四口,來自首都北京,來加拿大不到一個月時間。他們在國內有好幾套房產,身價估摸着應該有上億,夫妻兩人在北京也有很好的職業。

我比較好奇的一件事是像他們這樣的上層中產階級爲什麼會移民加拿大?

我在加拿大居住了將近5年,實話實說,我的個人感受是,加拿大比不上中國。此次疫情來襲加拿大政府的表現,特別是初期的表現和一些個人經歷,更加深了我這個想法。

不過有道是盲人摸象,每個人看問題的出發點不一樣,關注的重心不一樣,得出的結論可能也會不一樣,多角度看問題才能看到事物的全貌。比如聽聽這個來自北京富裕家庭的描述就很有啓發性。

他們自己也坦陳從經濟發達程度,生活便利性,賺錢機會多寡以及難易度這個角度出發,加拿大遠遠比不上中國。

資本和人才是最聰明的,哪裏利益大就往哪裏流。

中國持續多年佔據全球吸引外資榜首以及海外精英,特別是華人羣體掀起歸國潮這兩件事就很能說明問題。

除了民族感情外,錢纔是他們回國的最大動力。

一句話,想賺錢,賺大錢,賺快錢,中國是全球最好的國家。

不過人生不能只有賺錢,還要有點其他的。

除了自然環境,人文環境以及相對比較全面的社會保障福利體系等衆所周知的優點外,他們還談到了加拿大的另一個優勢,這個倒是我之前沒有想到的。

這個獨特優勢就是這一代捍衛階級地位以及下一代保持階級地位的難易程度。

被他這麼一說,我記起幾年前在澳洲時也遇到過一個來自國內的富豪家庭,他們是屬於家裏有礦的級別。

他們也是在孩子讀初中的時候暫時放棄國內生意,全家移民到澳洲。閒聊起來,他們話裏話外似乎也在表達同一個意思。

中國的成功人士不全是民間所描繪的那種掛大金鍊子的土豪形象,他們中的一些人之所以能成功除了遇上了好時代,運氣好以及自己努力外,他們對事物和社會的洞察力同樣也是超出常人的。

我根據這些年在海外所經歷的人和事,仔細咂摸咂摸,發現他們提的這個點還真是這麼回事。

總結下來,一句話:對中國人來說,海外要比中國好混,特別是中產階級。

爲什麼呢?

借用相聲演員郭德綱的一句調侃“不是我很優秀,全靠同行襯托”。

最近十幾年,特別是2008年經濟危機之後,西方各國貧富差距開始加大,社會分化嚴重。

曾經被認爲是社會穩定器的中產階級羣體迅速縮小,除了一小部分人實現了階級上升外,絕大多數人都在階級掉落,西方社會曾經引以爲豪的橄欖球社會正在加速向金字塔社會轉變。

不過和中國金字塔相比,西方金字塔有個顯著特點,那就是各階層異常牢固,不僅往上流動很難,往下流動也很難。

除了我們所熟知的西方社會已經過了高速發展期導致階級穩定性強之外,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同爲金字塔底端,西方同行不如中國同行上進,他們普遍聽天安命,想要改變自己命運的意願沒有中國同行那麼強烈。

即使同爲中產階級,不需要996,不需要24小時隨時待命,只要稍微努努力,上點心思,你就能很容易從同行中脫穎而出,因爲西方同行想的最多的是週末/假期開着房車,駕着遊艇全家出去Happy。加班?不存在的。

無論是中產階級還是金字塔底層,他們普遍沒有中國同行的那種焦慮感。

西方金字塔的這種特點可能主要是由於以下幾個原因:

客觀上的原因是人均資源多,社會對弱勢羣體的保護力度比較得力導致人民的危機感不強,特別是加拿大。

人人有飯喫,人人有屋住,人人有錢拿。

前幾天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小土豆)又派糖:加拿大新任財長方慧蘭宣佈政府將在9月份聯邦政府救困金計劃(CERB)到期後,繼續發放三大新福利。

有好事者算了一筆賬,此次疫情大流行,每家最多可以拿到約25萬人民幣的政府福利金。

主觀上的原因是西方人的生活理念,消費習慣和中國人有極大的差別。

大多數中國人都還是秉持着量入爲出的傳統,對債務不太感冒,他們或多或少都會備點存款。

但西方人則習慣於寅喫卯糧,消費主義盛行,他們秉持的理念是“Life is short, enjoy the life”(人生短暫,及時行樂),所以西方人普遍沒有存款,相反還身背一大筆債務。

日常生活中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是,和中國人不同,他們還信用卡一般不會全部還清,而是選擇最低還款額,即使未來需要多承擔一筆高利息。

可即便如此,他們的現金流也是極其緊張的。

和中國不同,他們的工資一般是一週一結或者兩週一結,很少會看到一月一結的公司,這是因爲一月一結他們的現金流就斷掉了,可即使一週一結,很多人還是需要找小額貸款公司才能過關。

所以如果人生沒有奇蹟,比如中彩票之類,他們的一生就被債務死死的摁在地上,永世不得翻身。

此外,中國人有個特點,喜歡攀比,攀比雖然不好,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正是這種攀比心才激發了中國人強大的進取心。即使身處金字塔底端,他們也都有一顆向上攀爬的心。

而西方人普遍都有一種樂天知命的灑脫,說的難聽一點就是死豬不怕開水燙。

或許是他們知道他們的一生也就這樣了,再怎麼折騰也實現不了階級躍升,所以就沒必要費那個勁,因此他們普遍沒有那種你追我趕的競爭狀態,而是不着急慢慢來的精神面貌。

所以你想象一下,作爲一箇中產階級,

在中國你必須要全力奔跑,不可以有絲毫鬆懈,因爲後面有一大堆如狼似虎的追兵,你敢歇口氣,後面的人就會蹭蹭的反超,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你的壓力和焦慮感可想而知。

在加拿大,你完全可以閒庭信步,慢慢欣賞沿途風景,不用擔心被反超,因爲後面根本就沒有追兵,西方的底層有飯喫,有酒喝,有牀睡,知足常樂,除極少數人外,基本都安於現狀,除非你自己作,比如黃賭毒,否則很難掉隊。

除了你這一代外,在加拿大,下一代要保持階級地位也比中國容易很多。

上文說的北京家庭和澳洲有礦家庭有個共同特點,他們孩子的成績在中國不算拔尖,處於班級的中游水平。

在中國掐尖的教育體制下,他們孩子很大可能最後就會成爲極其普通的芸芸衆生。

想到自己這一代辛辛苦苦書包翻身好不容易打下的階級地位,由於自己下一代的技不如人,很可能會被打回原形,心理就充滿了焦慮感。

而在加拿大這個問題就會小很多。中國人的智商在世界各人種中公認是排在前列的,所以在中國資質平平,成績平平的孩子到了加拿大很多都成爲了班上的學霸,而好成績對於申請好學校(世界名校)和好專業(醫生,律師)是非常有幫助的。

即使是中國學渣,在加拿大的出路也要比在中國寬很多,比如最近熱議的有着中國臉孔的外籍學生出口轉內銷低分就讀中國名校。

再不濟,在加拿大做個技術藍領,收入待遇也不次於高級白領,也是妥妥的中產階級,這比在中國做藍領無論從地位還是收入看,都要高一個檔次。

所以想象一下,兩個賽道:

A賽道,大部分選手都很聰明,打滿雞血,上進心,求勝欲極強。

B賽道,除小部分人外,大部分選手智商不高,懶懶散散,安於現狀。

請問你在哪個賽道更容易勝出?你會選擇哪個賽道?

還是郭德綱的那句話“不是我很優秀,全靠同行襯托”。

西方底層更能爲你的人生兜底。

資產上千萬的富豪只有1元年薪,他們背後打的是什麼算盤?手握香港人核心命脈,進軍英國投資的李嘉誠,爲什麼要配好幾本護照?關注高淨值TIMES,到公衆號後臺,回覆“真相”看全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