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談談離婚的女人在哪過年

【祖龍漢】

在中國人幾千年的傳統中,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種思想根深蒂固。

但同時在古時舊社會里,並沒有現如今這麼多的離婚案發生。除了有特定的情況下被休的女人,離婚,也就是說和離的少之又少。

故而,古人的大年三十兒,不存在考慮一個離婚的女人要到哪裏過年的社會現象。比如說70後至80後的父母,基本上能做到白首到老。

而如今,離婚率居高不下的情況,離婚了的女人,如果是獨生女當然沒問題,若不是獨生女的在哪過年,貌似也是一個尷尬的存在。

之所以要在大年三十直探討這個問題,並不是磳熱度。而是我身邊真實發生的一件事,讓我很有感慨。

我一單身男性朋友,在大約半個月前,聊了很久的女網友把行李寄到他哪,說是今年他們約在一起過年。這個女網友呢,也是本地人,比他大幾歲,但是離過婚的。家中有父母有兄長。

大約就是因爲是離婚的女人,也沒有男朋友,沒有兒女,在外面晃了一年了,回家過年很尷尬,找個人搭夥過年的這個意思。

本來這個就是一個露水夫妻,或是能發展成真情意的也有可能。萬一是緣分呢。我們都誇他有豔福。

可以這麼說,在一起相處幾天,得到了相互所需要。矛盾也就開始產生了。

這位女士呢,天天在外打牌,玩樂,不着家。當然那也不是她的家。經常夜不歸宿。

我朋友是這樣評價的:這離婚的女人就是不行啊,不着家,都到我這了,還四處浪,夜不歸宿,都睡一張牀上了,這關係都自我定位成什麼了,她居然不曉得尷尬,我這個男人都曉得尷尬了。

於是在大約一週前表示說你這樣不行,我不嫌你是離婚的,但是你既然來和我同居了,就得像個樣啊,不做事可以,夜不歸宿不行啊。於是和平分手。

對此,朋友表示評價:很多離婚的女人都看得開得很,一點也不自重,沒有想好好再過日子的打算。

前天我在釣魚的時候,喊我朋友一起去釣魚,朋友說不去了,這位離婚的女士又來了。

我百思不得其解啊,我問爲什麼,不是分了麼?還來?

我朋友說他現在的態度是來者不拒,走也不留,各取所需。

開了些玩笑之後,終於明白這女的家就在不遠處,坐車去自己的家也不過一個小時不到的車程,但是回家不知如何相處。與父母,與兄長都是一個尷尬的存在。

沒地方可以過年,和這個朋友一起將就到過年。一個出飯菜和住處,一個出身體。

如此真實的事件,我都感到很尷尬了。

於是我上網搜索了很多這方面在大年三十的故事。網絡段子,小視頻,不論真假,還真就發現了一個讓人忽視了很久的問題。

那就是離婚的非獨生女在哪裏過年。獨生女兒,任何時候離婚了,父母都會接納,因爲只有一個,沒有兄長姐妹,她就是父母的一切,就是離了十次婚,父母都會把她當寶。但是有兄弟姐妹又離婚的女人就很難搞了。有小孩兒的稍微強一點,有小孩嘛,有第三代人在,在前夫家,或是在自己父母家都可以將就一下。沒有小孩兒的,真的是在哪過年都尷尬。

我在網絡上一搜,還沒輸完整個問題,就彈出數條離婚的女人能不能在孃家過年的事情。我這完整一搜,發現離婚的女人在孃家過年還有禁忌。

基本上每年都有人在網絡問這個問題

我突然就明白了我這個朋友和他的這個離婚的女網友拱夥過年的尷尬事件的由來了。

把正是一尷尬,都是成年人,其實也沒有什麼麼尷尬。與其在新朋好友面前尷尬被說話,不說這樣搭夥臉皮一厚不尷尬。

我想這種世俗的壓力,也是爲什麼很多的離婚女人自暴自棄的原因。

原本以爲婚姻失敗了,還能回到以前的父母家,但發現身邊的父母兄長對她的態度比前夫更讓她寒心。

前不久在網絡小視頻上看到很多女人拍的視頻上有這樣的文案,說離婚的女人是沒有家的,諸如此類。

今日我見到實打實的實例了,才恍然大悟,原來果然如此。世俗這件事,真的是很難越過的坎。

這年頭,黃花大閨女沒有男朋友在家過年都覺得無所適從呢,更況乎離婚的女人感情生活一團糟的。那更是想遠離這個原生家庭。

都說涼薄刻薄之情,至親骨肉猶甚。從離婚的女人能不能回孃家的過年這個話題,可以見一斑。

婚姻愛情是自由的,親情是無限的。只是世俗的壓力是無形的,每個人都在努力活着。

在此不敢有對離婚的女人有半點不敬的意思,只願每個人都能經營好自己的感情。愛要越挫越勇,不要因一次失敗就放縱自己,勇敢擺脫世俗的壓力。因爲,自重自愛才是遠離世俗歧視的原動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