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上一百,形形色色,物以類聚,人以羣分。社會將人羣分成幾個不同的層面,構成一定的結構。在所有的社會結構裏,紡錘型是最爲穩定的結構。當人類社會進入商品經濟階段,紡錘型中最大的中間層面自然會對應經濟活動主力層面,而其他層面人數多少不一,處於紡錘型的其他部位。對於羣體的分層結構,如果放到個體身上來看,一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也會處於不同的社會層面。

根據長期的觀察,我們將目前的社會分爲生物層、動物層、情緒層(高級動物層)、情感層、理智層、理性層(高級理智層)、自然層、本性層(高級自然層)這8個層級。

生物層。

這是一個沉默的階層,他們拼盡了全力,僅僅是爲了活下去。他們是無收入或者低收入者、重病者、重度殘疾人等。對他們來說,最大的目標就是生存。也有很多其他層面的人因病因災暫處於這個層級。處於這個階層的羣體就像沉默的生物,社會很少能聽到他們的聲音。受限於身體或者原始資本,他們向上發展的空間很小。這部分人不多,但社會應該予以充分的重視和關懷。

動物層。

處於動物層面的人用下半身思考,用拳頭解決問題,他們停留在動物的本能階段。

食色性也,對於物質資源的爭奪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原動力之一,因此,動物層也就成爲商品經濟社會的主力層。

在動物層的初級階段,嗜血的原始資本積累充斥着動物間的撕咬,殘酷而現實,適者生存的叢林法則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發展到中級階段,結果主義大行其道,萬事只看結果不看過程,榮華富貴是最終的目標。

飽暖思淫慾,處於動物層的人在滿足了基本生存需求後,對生活品質的提高依然處於本能層面,喫喝嫖賭視爲人生最大的享受。在他們眼裏,人生的價值就是喫喝玩樂找女人,那些“不喫不喝不找女人的人還活着幹啥”,成爲他們判斷人生意義的標準。這個層級的人們酒肉朋友多歡樂多,他們很輕易地得到快樂,也很輕易地失去心靈成長的機會。很多人終其一生停留在這個層面。

動物層面是當前社會的主力層,佔有絕對資源,人數最多,成功者的絕對數量也最多。

實踐經驗讓這個層面的人認爲所有人都應該處於這個層面,如果一個人做法不同,那麼這人不是失敗者,就是在假裝。不管有沒有得到榮華富貴,動物層面的人都堅信叢林法則,推崇動物本能論,是他們處理一切事物的出發點和準則。

經濟社會注重實用,強調效率。動物層不問過程,不管手段,只看結果的做法正好適應了這一階段的要求。這樣做事,如果方向正確,最有效率,如果方向錯誤,很有可能最短視,也最具破壞性。

動物層人數最多,人的一生中,也有很長一段時間處於動物層。所有人都需要在動物層面解決生存和繁衍問題。

制約動物層向更高一層發展的,不是失敗,恰恰有可能就是在動物層面獲得的成功。

情緒層。

興奮、高興、憂愁、悲傷、憤怒是這個層面的關鍵熱詞。這一層面的人做事憑一時興趣,大喜大悲,他們的最高追求就是激情。實際上,動物也有喜怒哀樂,情緒層就是動物層的高級階段。

隨着年齡的增長,很多人離開了這個層面,而那些停留在這個層面的,多數是因爲幾次強烈的挫敗經歷或者遭遇長期不公平的境遇,在無力改變現實後,選擇一次次地發泄情緒。主動尋找憤怒的信息,再發泄,成爲他們生活的必需品。

制約情緒層向上發展的往往是相對薄弱的意志力和對事物的全面認知。這個層面的人耗費了大把的時間和精力,有人終其一生停留在這個層面。

情感層。

人是感情動物,感情是更加細膩的情緒,人從這一階段開始脫離動物。

這一層面是多事之層。圍繞這一層面的文化產品極爲豐富,大部分詩歌影視文學作品描述的都是這個層面的故事。

“有情有義”是情感層判斷人品好壞的標準,“浪漫”是這個層面的最高追求。多數人一生中必須經歷這個階段,而那些終其一生爲情所困的也不在少數。

制約着情感層向更高層面發展的往往就是感情本身,過於重感情的人被困其中而難以自拔。

理智層。

經歷了情緒、情感層面,到了理智層面,就像在混亂中找到了秩序,在烏雲中發現了一片晴空,理智層面將一切都秩序化。

理智層將感情放在其次的位置,將責任放在首位,做事不是“想不想”,而是“該不該”。但理智走到了極端就是冷酷無情,又回到了動物層面的頂級階段。所以理智層橫跨了人和動物,在這一層面可以輕而易舉地發揮和利用動物的本能和人類的情感。

很少有人能夠一直停留在理智層面,歷史上“一怒爲紅顏”的故事說明,理智層很容易掉落回情緒層。停留在這一層面的人,如果沒有一定的定力,就是天生的無情。更多的人因爲理智久了,爲了更大的把握,在秩序中開始使用邏輯,而上升到了理性層面。

理性層。

理智層面的高級階段就是理性層面,理性就像一盞明燈,可以照亮整個人生。理性已經脫離了情緒、情感和理智。理性層源於數據和思考,依靠豐富的認知,所以並不需要太多的定力。

制約理性層面向更高層面發展的因素,恰恰就是太過於理性。那些科學家和一些自詡爲堅定的科學主義的人註定一生只能處於這個層面。

我們要知道理性不是目的,也是人類認識世界適應自然的手段之一,人還需要一些感性,因爲世界是圓融的。如果理性是樹幹和枝椏,那麼感性就是樹葉、花朵和果實。理性的縫隙需要感性去填補。

自然層。

自然層與整個自然融爲一體,開始迴歸本性。這一層對理性層面補充了感性,處於這一層面的人是極少數。

本性層。

本性層已經完全迴歸。處於這一層面的人在保障自身的基本生存條件後,與其他所有層面的人幹着同樣的事情,但已經沒有同樣的實質。他們和光同塵,隨順衆生,自然而然而地終了一生。

絕大多數人的一生在前6個層面穿梭,最後停留在某一層面,走到人生的終點。他們有些受限於身體狀況,有些受限於原始積累,有些受限於知識儲備,而多數受限於認知能力和意志力。同樣來到世上走一遭,同樣承受着生老病死,在不同的層面,收穫卻不一樣,這就是人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