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意義有很多種,體會不同地方獨特的風土人情,感受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歷史文化,世界那麼大,都想去看看,歡迎關注小編,帶你一起去看大千世界的精彩紛呈。

說到皖南, 很多喜歡旅遊的人都很熟悉,這個地域一年四季都很美。在皖南,有春天的油菜花,有被譽爲山水畫廊的新安江,有徽派古建築,還有厚重的人文歷史。

除了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景點和景區,在皖南大地也星羅棋佈地分佈着很大數不清的古村落。而有意思的是,我們中國的古村落,但凡有點特色的,都會在村名裏體現出一二。比如張家村,李家村等,讓人一看就知道這個村裏的姓氏大多數是張姓和李姓。

人們印象裏的“漁村”

但是安徽皖南的歙縣,卻有這麼一個村落,可以說是最“名不副實”的,也可以說得最“騙人”的一個村子了。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這個村叫“漁村”,但是千百年來,這個村子從來不打漁!甚至也不是沿江沿海的村子,而是賣花的!讓人感覺嘖嘖稱奇,這個村就是近年來名聲大噪的“賣花漁村”。

打漁

賣花漁村,是安徽“徽派盆景”的發源地,位於黃山市歙縣新安江上游的南岸溝谷腹地。是一個叫“漁村”卻但從來不打魚不賣魚的村子。很多人可能要問,既然“賣花漁村”不打魚不賣魚,又爲什麼叫作“賣花漁村”呢?據瞭解,這是因爲這個村子的村頭像魚嘴、村腰如魚肚、村腳似魚尾,從山上往下看,整個村子就好像是條大魚。又因村形似魚,再加上村民基本上都是靠賣花爲生,因此就叫做“賣花漁村”。

由於賣花漁村的地理位置氣候溫暖溼潤,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爲盆景植物的生長及樹樁的培育,提供了優越場所,因此村子裏的家家戶戶都以種花,培制花樁,製作盆景爲生。別看賣花漁村是一個山野小村,事實上,其種花的歷史已逾千年。

史料記載,賣花漁村自南宋時已培育花樁,明代已相當興旺。由於與外地的貿易交流,許多徽派風格的花樁盆景流入江浙滬、以及廣東、山東等地,徽派盆景種類繁多,賣花漁村徽派盆景以“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知”的獨特魅力多次在全國梅展中獲金獎。

如今的賣花漁村共有200多戶村民,越700餘人,在家從事盆景種植和銷售的村民佔90%,許多村民出去打工後覺得不划算又回到村裏。當然回到村裏,不是打漁,而是開啓了鄉村旅遊以及從事盆景銷售。

而最近恰逢春節,又因爲氣溫的回升,賣花漁村梅花競相開放,春意盎然,吸引不少遊客前往觀賞。尤其是這兩天,更是遊客如織,可以用“火爆”來形容。

不知道大家聽說過這個“漁村”沒?如果你也有興趣的話,可以去這個小村走一走,看一看。本文作者原創,部分圖片整理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