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的《史記》一書中有記載過劉邦這樣的一段自述:

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衆,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這是劉邦堪稱自嘲的上半句。

自身如此低下的評價加上影視劇中給我們留下的固有印象加持下,似乎並不衝突,特別是在和項羽這等英雄人物對比之下。

我們往往能夠信手拈來劉邦在史書中的某些黑料,像《史記》中所記載的那些劉邦近乎於地痞無賴的勾當。然劉邦並沒有像一般的英雄人物那般擁有值得讚頌的傳奇故事,卻有着作爲小人物在亂世稱雄的過人才能,這也是一介草民能站上權力巔峯的根本原因。

這時候有人想問,爲何能力匱乏的人能獲得成功,難道劉邦真如野史傳言只是平庸的投機倒把者?其實我們都被《史記》誤導了,有兩點能力劉邦卻非常人所能及,但是往往被我們所忽略。

乘時機和造時勢之能

首先就是造勢和乘機的能力。很多人不理解爲何劉邦爲何能找到的時機,並且及時抓住。其實不難找到找到答案,在劉邦年幼時,見秦始皇東巡時的情景便“謂然嘆息”,曰:“大丈夫當如此也!”。

我們已知當時的時間位於秦朝統治的鼎盛時期,對於秦始皇的風評往往都是站在道德評判的角度,亦或是關於刑法和度量衡的探討。而劉邦所見的卻是作爲皇帝雍容氣派的氣度。

故我們也就能得知,爲何史書中記載劉邦“常從王媼、武負貰酒,不給值,而勒令王、武兩家”這樣的小人,卻能夠找到向上攀爬的枝丫。機會從來不會白白出現,甚至連機會出現的現實很多人都不像劉邦那般敢去想象,結果往往會截然不同。

劉邦所乘之機都是他成就事業不可或缺的步驟,而真正體現劉邦才能的,卻是他作爲泗水亭長時發生的一件事。劉邦奉命押送勞工前往驪山修秦始皇陵,按照秦當時的政策和律法而言,這無疑是一份喫力不討好的任務,稍有不慎便會有殺生之禍。

這時意外的發生無疑再次將劉邦推向危險的境地,當時“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修陵的勞工中途跑路了一部分,作爲泗水亭長的劉邦根本無法交差,這時橫豎都是抄家之罪。劉邦此時的決策卻絲毫沒有受到情形的影響,反而選擇了一條和俯首認罪截然相反的路線。

他決定直接釋放剩下的勞工,並所說如下: “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很多人不理解這句話的分量,首先我們要知道勞工在逃跑之後的命運註定九死一生,而劉邦此時將選擇權交給勞工自己,看似是仁厚之舉,實則是爲自己造勢。無論勞工是否全部逃走,自己被治罪的結局已定。

然而劉邦此時之舉直接選擇爲自己造勢,獲得成就事業的人力基礎,從而獲得一線生機。從結果上不難看出,徒中壯士願從者十餘人。

這些人也成爲了劉邦成就事業的最初基礎,可以說在機遇和風險來臨之時,選擇的高難度也是一個人是否擁有抓住機會能力的最好體現。劉邦顯然很好的抓住了機會,即使這是死局下的唯一方法。

知人性和善任賢之能

回到開頭的那句話,爲何劉邦常常自謂不如手下,卻能任用才華卓越的人才?其實《資治通鑑》中他的話還有下半句,那就是:

“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項羽有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爲我擒也”。

這點恰恰點出了劉邦成功的最大助力,也就是對於人才的不吝任用,對於有才之人的任用手段,卻非常人所及。正如韓信所言,他手下帶兵越多越好,而劉邦帶的是將,多多益善。

反觀不斷從項羽處前來投奔的人才便可得知,劉邦的能力即使不出衆,然而對於能力如何運用,的確可以和他的大漢王朝的事業劃上等號。

說到劉邦之所以能夠保存基業,則全在於對人性的深度把控。這點從對韓信這一權臣處理便可得知,在韓信獲封淮陰侯的同時,劉邦卻並沒有在他炙手可熱之時放棄戒備。劉邦一方面希望韓信在戰場上的能力得到任用,一方面卻對於韓信的權力加以限制。

從史書中看,“信知漢王畏惡其能,多稱病,不朝從”。這就很好的體現劉邦對於任用人才和平衡權力的平衡,隨後劉邦就從一件極小的事情中,也就是韓信和樊噲的會見這件事中找到了蛛絲馬跡。

韓信在會見完樊噲之後說了一句“生乃與爲噲等爲伍!”,這在他人耳中這可能就是一句玩笑話,可能韓信當時也未曾想過這句話在當時的深層含義。然而這句話卻被劉邦準確抓住了重點,樊噲作爲劉邦最信任的部下之一,韓信這句話無疑是暴露自己不甘爲人之下的心態,從而奠定了死局。

隨後韓信“與家臣夜詐招赦諸官徒、奴,欲發以襲呂后、太子”的所作所爲,更加凸顯了劉邦對於人性的判斷準確。對於人性的準確把握,作用不亞於在風險來臨前的準確判斷。

我們所認識的劉邦風評低下,負面描寫也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程度,關於陰暗面的描寫也全都來自零散的傳記當中,這也讓劉邦的形象來到了無法逆轉的醜化的程度。

史官的文化傳統在歷史上往往就會帶來一個類似“實錄”的精神傳達的現象,再加上《史記》本身的流傳度,導致難以查實的史實更加無法加以考證。我們隨後看到的漢高祖究竟是怎樣的人,從結果看來目前只能從史實中得到。

建章立制,休養生息,勵精圖治。兵員歸家,豁免徭役,重農抑商,恢復社會經濟,穩定統治秩序。安撫人民生活,奠定了漢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礎。

對外和親匈奴, 開放邊境關市,積極緩和漢匈關係,這些確實不是我們印象中的那個地痞無賴可以做到的。毛主席這樣評價劉邦“封建皇帝裏邊最厲害的一個”,這無疑是對劉邦能力的最好評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