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親69歲,近半年我發現他時常忘事,而且性格也變得沉默孤僻,我很擔心他患了阿爾茨海默症。”日前,讀者周女士致電本報,諮詢如何能預防、發現阿爾茨海默症?專家指出,當發現家人或周圍老年朋友出現近事遺忘,說話重複,記不住熟人和日期等11種情況時,及時帶他們就醫。

01

年齡越大越易得阿爾茨海默症

“在中國,60歲以上每20人就有1人患阿爾茨海默症,年齡越大,阿爾茨海默症發病率越高。”重慶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蔡志友介紹,隨着中國社會老齡化的到來,老年人口數增加,患阿爾茨海默症的老人也越來越多,隨着年齡的增加發病率也越來越高,比如65歲以上發病率爲5%,75歲以上發病率爲11.5%,85歲以上發病率爲30%。

究其原因,阿爾茨海默症最常見的七大危險因素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肥胖及有癡呆家族史、低文化程度、有腦外傷病史等。另外,如果年輕人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不健康,比如熬夜、不運動、飲食不健康、用腦過度、壓力大、焦慮抑鬱等,日後也易得阿爾茨海默症。

02

出現11種情況及時就醫

蔡志友說,阿爾茨海默症患者常表現爲容易忘事、性格突然改變、方向感變得很弱、行爲怪異、想表達的話卻含糊不清等。

近事遺忘是阿爾茨海默症患者的一大重要表現,這種遺忘逐漸會發展成短期記憶缺失。不過,並不是所有的記憶力不好都是阿爾茨海默症導致的,老年人的大腦退化,記力減退是正常現象,這種正常的記憶力減退也會導致他們經常忘事兒,這樣的遺忘在旁人提醒後,會很快恢復記憶。但是,阿爾茨海默症的記憶缺失後,是難以恢復的。

另一方面,老人的性格變化也不能被盲目地認定爲阿爾茨海默症的表現,實際上,一些老年人性格突然變得沉默孤僻,也有可能是老年抑鬱症的表現,需要到醫院進行專業的量表評估,老年抑鬱症和阿爾茨海默症的治療方式完全不同,一定不能搞混。

蔡志友說,當發現家人或周圍老年朋友出現以下11種情況時,請及時帶他們就醫:近事遺忘,說話重複;記不住熟人和日期,做事丟三落四;在熟悉的地方迷路;分不清楚年月日,甚至季節等;不分季節亂穿衣;思維混亂等;無法合理管理錢財;安排膳食,難以勝任家務等;計算速度變慢;複雜的計算不能完成;逐漸出現計算錯誤。

03

蔡志友說,從輕度健忘發展到死亡,阿爾茨海默症是一個緩慢而持續的過程。然而,目前診斷阿爾茨海默症,在臨牀上還沒有特異性指標,多數是通過詢問病史、生理學檢查、認知等量表測查及醫學影像學檢查,最終診斷是否是阿爾茨海默症。

很多患者及家屬都認爲一旦得了阿爾茨海默症,就等於患上“絕症”一樣,是不能治好的。雖然目前阿爾茨海默症還不能治癒,但是通過合理治療是可以緩解癡呆症狀、減慢疾病發展速度。堅持合適治療方案,加上家人悉心照顧,可以推遲發病年齡,減輕患者症狀,讓他們更幸福、更有尊嚴地生活下去。

需提醒的是,照顧阿爾茨海默症患者,除了要將老人的生活起居管好,其實老人在診斷後的焦慮、孤獨感,更需要與人分享家人需要用點心,因此要多與患者聊天,多理解並更加關心患者。

04

“研究發現,不論哪種血管病變,都會對阿爾茨海默症有促進作用,預防阿爾茨海默症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避免動脈硬化和缺血,這個目前認爲對阿爾茨海默症預防是很重要的。”蔡志友說,預防阿爾茨海默症平時要多運動,少喫油脂刺激性食物,多喫清淡,多喫粗糧。除了邁開腿,還要多動腦。平時可以打打麻將、算算賬,動口、動腦、又動手。

另外,老年人要多交朋友,參與社會活動和認知功能訓練,有助於提高對生活的滿意度,且有助於保持心理健康。

本公衆號未署名文圖作者請與本報聯繫,以奉稿費。

戳原文,訂健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