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柄雙刃劍:一方面,高達數億的微博用戶,可以成爲新浪金融發展的根基。另一方面,當像“微博借錢”這樣的金融產品,連年化利率“明碼標價”都做不到時,它又真能承擔起拯救新浪的重任嗎?

作者 | 劉珊珊

編輯 |楊銘

“具體年利率,根據每個人信用評估的情況不一樣(而決定),各家平臺也都是這樣的。”4月12日,微博借錢相關人士如此向“極點商業”回應稱。

此前,有媒體質疑稱,微博借錢、哈囉出行臻有錢等,面對央行動真格的“年利率明碼標價”新規“充耳不聞”,並未及時進行整改。

按3月12日央行公告要求,所有從事貸款業務的機構,包括消費金融公司等,在網站、移動端應用程序、宣傳海報等渠道進行營銷時,應當以明顯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並在簽訂貸款合同時載明。

業內人士表示,年化利率不明,是消金公司被投訴暴力催收、高利貸、套路貸等現象的根本原因。

從目前情況來看,微粒貸、支付寶借唄等大部分貸款平臺,都按照央行規定“明碼標價”,但仍有微博借錢、哈囉出行臻有錢、馬上消金等卻未按照規定執行。

那麼,微博借錢等,爲何置央行明文規定於不顧呢?

有業內人士對此表示,在新浪私有化退市之後,新浪金融等垂直業務的獨立發展,將承載着新浪未來希望——根據財報,金融科技業務已經成爲新浪廣告業務之後的第二大營收來源,而在其第三方支付、基金代銷、消費金融、網絡小貸等現有多種業務佈局中,依靠微博流量的微博借錢,正是其中主要收入來源。

每個人利率都不同的微博借錢

作爲新浪金融官方平臺上線的一款針對個人信貸產品,微博借錢沒有單獨的APP,而是需要通過微博APP中的“我的錢包”操作。

截至目前(4月12日),微博借錢依舊未明確公示年化貸款利率,僅表述爲“大約可借200000元,1000元借一天,利息低至0.2元,日息最低0.02%起,最快5分鐘到賬。”

從“極點商業”親自驗證來看,需要借款人進行身份驗證、個人徵信授權、資質審覈等步驟之後,纔可獲得年化利率信息——這一操作方式,與央行“以明顯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的要求明顯不符。

“我們是按照央行要求對借款人顯示年利率的。”微博相關人士向“極點商業”回應稱,平臺目前確實未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年化利率是根據個人信用評估給出,需要借款人提交個人信息才能體現。”

按照其說法,年化利率根據個人信用評估不同而不同,不同差異會多大?信用好的,是不是年利率低?如果信用不太好,那麼會最高達到多少年利率?“千人千面”評估方式,是否會有其他爭議和風險?

“金融機構包括銀行在內,在評估個人消費貸款利率和信貸額度時,都是通過風控模型去評估,每個機構都有自己的風控模型,對申請人進行評估,然後給出對應的額度和利率,確實是千人千面。”上述微博相關人士表示,目前各平臺個人消費貸款利率最高不超過IRR(內部收益率)36%,但同一用戶,因爲各個平臺的風控評估模型不同,各平臺給的利率也不大一樣。

“確實很多消費金融平臺,或者金融科技平臺,需要在借款人填寫相關信息後,根據信貸記錄、職業收入等的不同,給出不同的貸款利率。”一位金融科技公司人士表示,表面看是爲了更靈活的風險把控,但其實是爲了更多收益。

有不少消費金融平臺目前公示了利率或者利率區間。如微粒貸明確標註“年利率12.775%(1千元用一天,只需0.35元)”;支付寶借唄明確標註“年利率14.6%,日利率萬5.5”;中郵消金顯示年利率在14.04%-23.76%、平安消金顯示年化利率14%-24%。

有消金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消金信貸產品低位年化利率範圍在10%-15%,高位年化利率範圍在18%-36%。“真正的問題是,如果千人千面,那麼就意味着在不同平臺借款,年利率差距就會相當大,甚至可以達到36%紅線。”

“年化36%”,是消金行業多年放貸標準紅線。2017年底,互金專項整治小組強調,各類機構以利率和各種費用形式對借款人收取的綜合資金成本,應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間借貸利率的規定(即年化利率不超過36%)。

2019年10月21日,兩高兩部正式施行《關於辦理非法放貸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其中第二條進一步將“年利率36%”作爲刑法上有罪無罪的分界線。2020年8月,民間借貸迎來有史以來最嚴格的“紅線”,其司法保護上限爲15.4%,取代原來“以24%和36%爲基準的兩線三區”的規定。

儘管如此,但互聯網貸款年化利率如何計算、是否應加入各種難以計算清楚的手續費、服務費、管理費等等,長期以來頗有爭議,也造成各平臺利率表述形式各異,計息方式相當複雜,成爲被投訴暴力催收、高利貸、套路貸的最大根源。

“因爲信貸產品年利率的故意模糊化、隱藏化,讓用戶實際上根本不知道如何計算出來,消費者知情權也無從保障。”有業內人士表示,這也是央行明文規定各平臺“年利率明碼標價”的重要原因。

微博借錢也是如此——2019年11月底,它就被質疑爲捆綁飯圈和粉絲經濟,一則倡導粉絲不要因爲追星而盲目網貸、同時質疑微博借錢利率過高的帖子成爲熱帖。根據此後媒體報道,“微博借錢”在借錢過程中,除收取利息費用之外,還收取部分服務費,綜合之後,用戶負擔的實際成本超過36%。

金融已成新浪第二大營收來源

直到目前,知乎、貼吧,包括微博平臺上,仍有諸多對微博借錢的投訴,且投訴集中於高利率與暴力催收。

“微博借錢就算提前還款,利息36%的紅線邊緣一樣要給,還設置不能提前還款。多收的費用,平臺不會寫出來(有隱形收費)”在知乎,用戶“XINXIN”曬出貸款截圖稱,自己在2020年找微博借錢借款7600元,共分9期在2021年4月23日還清,但總利息爲1184.88元,“合同協議中年利率是24%,但實際還款利率卻是36%。”

“對於微博借錢來說,想要平息質疑之聲其實很簡單,像其他平臺那樣,以明顯的方式向借款人明示年化利率,並在簽訂貸款合同時註明。”一位觀察人士說。

那麼,微博借錢爲何不願意這麼做?

相關資料顯示,微博借錢上線於2017年3月,運營主體爲北京微聚未來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微聚未來”),主要向微博用戶提供借款服務——該公司成立於2015年,2017年7月份獲得新浪集團戰略投資控股,正式成爲新浪金融旗下金融科技服務平臺。

其官網資料顯示,作爲一款信貸產品,微博借錢累計放款額突破300億元,註冊用戶超過1000萬,合作機構超過40家。對接的資金方包括百信銀行、光大銀行、新網銀行、中信消金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微聚未來只是新浪金融業務線中的一條,而微博借錢,也只是新浪金融龐大業務中,最重要的一個——過去10餘年來,新浪金融已在悄然間,將第三方支付、基金代銷、消費金融、網絡小貸等多類金融牌照收入囊中後,旗下擁有微聚未來、得令智選、倉石基金、理財平臺等四大業務線,覆蓋消費金融、財富管理等多種業務。

以微博APP“我的錢包”爲例,除了“微博借錢”,還覆蓋了理財、基金、保險、分期商城等金融服務領域。而在微聚未來旗下,則還有花花金、幫幫貸等借貸產品,上述兩種業務,均在2020年推出,並且首單ABS產品也在去年4月於深交所發行。“花花金”同樣掛靠在微博錢包體系內,並且目前已經搬家到微博借錢。

根據新浪金融此前公佈的數據,微聚未來已成爲其營收增長的主力軍。2017年全年,微聚未來營收佔新浪金融營收的70%。2018年該比例爲65%,爲4790萬美元。

根據微博最新財報,2020年其月活躍用戶數(MAUs)達5.21億,平均日活躍用戶數(DAUs)達2.25億,這成爲微博借錢的流量靠山——依託於新浪微博的強大流量,微博借錢過去幾年來推出了多項營銷推廣活動以及廣告語,比如通過開屏廣告、熱搜話題等導流,吸引大量微博用戶參與。

一個典型案例是,2019年雙11期間,微博借錢推出“雙十一網購勢力榜”活動,其中將網絡借貸和粉絲打榜捆綁。微博推出明星榜單後,在微博借錢借款金額≥1000元,爲偶像點贊數翻兩倍,借款金額≥5000元,點贊數翻5倍。因追星粉絲多爲青少年,微博借錢此舉涉嫌誘導青少年借貸而遭到官媒輿論譴責,活動只能被迫提前結束。

根據《北京商報》報道,目前微博錢包進行了品牌升級,未來將會在金融服務產品推廣和運營方面發力。微博借錢方面也表示,微博錢包將圍繞錢包品牌啓動了一輪推廣活動,以提升用戶認知。

微博借錢等爲主的金融科技業務對新浪而言相當重要。回顧最近幾年新浪財報數據發現,2019年,新浪金融科技淨收入爲2.07億美元,較2018同期1.11億美元有大幅提升。而根據新浪私有化之前公佈的2020年Q2財報,新浪非廣告營收爲1.15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9940萬美元增長16%,新浪也在財報中表示,這主要得益於新浪金融科技業務的營收增加。

具體來看,新浪金融科技業務在2020年Q2淨收入爲7164.6萬美元,收益成本爲5220.1萬美元。而新浪金融科技業務包括金融科技服務和新浪媒體其他業務,後者收入爲400萬美元。由此來看,金融科技業務淨收入約6764.6萬美元,成爲微博獨立後,僅次於廣告之外的第二業務來源。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北京商報》報道,新浪金融現有業務中,密切依靠微博流量的微博借錢是主要收入來源。

這意味着,微博借錢,已成爲新浪僅次於廣告之外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不過,隨着P2P金融紛紛暴雷,P2P金融越來越處於政策嚴厲管控之下,對於微博借錢目前的營業規模、營收情況等問題,微博借錢方面未再進行相關披露。

金融業務決定新浪未來走向

業內人士認爲,微博借錢“充耳不聞、不肯整改”背後,是新浪在金融方面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野心。

新浪金融起步大概在2010年前後。起初提供專業金融媒體服務,以資訊平臺爲主,屬於***旗下的版塊。營收以廣告收入爲主,與***和新浪微博的營收模式沒有差別。

此後,新浪加快對金融行業的佈局速度,比如在2011年9月,成立了子公司“新浪支付”;次年2月,微博推出了在線支付工具“微博錢包”;2013年7月,新浪獲得了央行頒發的《支付業務許可證》,圍繞C端陸續開展起理財、生活繳費、小額信貸、保險等金融服務;2015年,推出新浪分期。

新浪所擁有的金融牌照

2017年,在將各頻道金融業務整合後成立新浪金融事業部,新浪金融由此成爲繼***、微博之後的下一個戰略業務板塊。

經過10餘年的悄然佈局、廣泛撒網之後,除前述圍繞金融牌照開展的業務外,新浪金融還涉及P2P、現金貸、貸款超市、信用卡代償產品等多個產品,如新浪有借、新浪卡貸、浪小花、新浪分期、新浪金融、新浪有還、大王貸款、趣用等一系列金融類APP,但當前部分已被下架。

這背後的現實問題是,儘管業務遍地開花,且背靠微博超級流量,但新浪金融不但無法和阿里、騰訊、京東、字節跳動、美團等互聯網巨頭的金融佈局競爭,也無法與陸金所、平安科技等金融巨頭競爭。

“新浪金融業務發展主要依靠微博導流,但分散在各個平臺,佈局雜亂無章,無法形成合力。”一位瞭解新浪金融的相關人士表示,加上監管政策的收緊,新浪金融已停掉了很多金融App,只留下部分核心平臺。

同時,更多是因爲業務違規問題引發外界關注。

早在2014年4月,新浪推出P2P平臺微財富。2014年年底,深圳票據理財平臺中匯在線暴雷逾期,微財富作爲合作方中招。微財富此後幾年間轉型變身P2P,在2017年底處於停擺狀態後,於2019年6月28日正式關停。

除微財富外,另外兩家P2P平臺——新居金融、水母理財也都在上線後受到監管政策等影響,頻頻更名(比如水母理財,其名稱叫過水母智投、新浪易融、新浪智投等),基本處於暫停發標狀態。

2019年3.15晚會之後,根據鳳凰WEMONEY等媒體報道,因爲新浪旗下大王貸款AP被投訴爲714高炮導流,新浪被曝光之後雖下架了大王貸款中的714高炮,但新浪有借、新浪卡貸仍打擦邊球繼續爲714高炮導流。

到了2020年6月2日,旗下海南新浪愛問普惠科技有限公司,因爲曾被多家媒體報道稱因暴力催收,遭警方調查後被註銷。同月,新浪支付9項業務違規,被央行罰沒1884萬元。

不過,儘管新浪金融處於重重圍困、至今沒有摸索出主營產品和商業模式,新浪對金融業務的野心卻正越來越明顯。

3月23日,在宣佈私有化近6個月後,新浪正式退市。對於退市後的業務問題,新浪董事長曹國偉發佈內部信稱,包括新浪金融在內的一些垂直業務將更加獨立地發展。這意味着,新浪金融等垂直業務,將決定着新浪私有化後未來的命運走向。

據悉,新浪金融內部目前在大方向不變的情況下,正在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包括對內部人員分工等進行細化。

“新浪廣告收入增速放緩已沒有疑問,但同時可以看到的是,金融科技業務已成爲新浪所有業務板塊增速最高的部分。”一位互聯網觀察人士就如此表示:但新浪金融的希望,仍是隻有寄託於微博活躍用戶。

顯然,這是雙刃劍:一方面,高達數億的微博活躍用戶,可以成爲新浪金融發展的根基;另一方面,當像“微博借錢”這樣的金融產品,連最低要求的年化利率“明碼標價”都做不到時,它又真能承擔起拯救新浪的重任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