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國一季度糧油肉類尤其玉米進口增幅巨大,市場會如何反應?

來源:期貨日報

本週二,中國海關公佈了一季度大宗商品進出口成績單。其中一季度我國包括進口大豆在內的進口糧食總量達3760.6萬噸,同比增長62.32%。分品種看,大豆進口總量2117.8萬噸,繼續佔據主導地位。小麥、玉米等糧食品種進口數量增長幅度巨大。玉米進口量672.7萬噸,同比增長437.8%。小麥進口量292.5萬噸,同比增長131.2%。植物油脂進口量281.6萬噸,同比增長50.7%。肉類進口量262.5萬噸,同比增長20.8%。

“大豆進口量繼續增加還比較好理解,畢竟國內的產量較小,同時市場需求增長強勁,但玉米、小麥、肉類也同步大幅增長多少讓人感到意外,要知道數年前我國臨儲玉米的庫存量最高在2.6億噸,相關機構當時還要在全國大部分地區推廣乙醇汽油的使用,這說明當前國內糧油肉類市場的供求格局跟往年出現了較大變化。農產品期貨投資者胥汝州告訴期貨日報記者,進口糧油如果照此速度大量湧入國內市場,估計用不了多久就會讓市場供應結構、價格漲跌趨勢等發生重大改變,投資者對此應高度重視。此外,當前我國東北地區正值大豆、玉米播種季,進口玉米的大幅增長會不會對當地農民、農場主的種植意向形成影響也值得關注。長期看,還要關注其會不會對國內玉米、生豬養殖等產業等形成衝擊。

中華糧網易達研究院副院長張智先認爲,進口糧油肉類尤其是玉米增幅驚人,主要是國內部分品種產需缺口較大造成的,我國需要大量進口來增加市場供應,這在今年的玉米市場表現的較爲突出。與此同時,當前國內外政治經濟環境複雜性、多變性增強,而一些糧食品種是具有戰略性物質性質的,預防性地進口一些是很有必要的,這並不代表這個品種的市場供應出現短缺了。一些品種雖然總量不缺,但卻存在結構性矛盾。比如我國小麥的供應不但充足,而且庫存量龐大,但小麥市場的優質強弱筯小麥需求量較大,而國內生產的數量略顯不足。這在肉類市場也有所表現。另外,當前全球“貨幣大寬鬆”,我國外匯儲備充足,適當加大一些大宗糧食進口量對美元也具有一定的對沖性。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自2020年9月新季作物年度開始以來,我國購買了大量的美國玉米。截至上週末,美玉米對華出口及銷售未裝船的數量已經超過了2000萬噸,遠超往年同期水平。中信建投期貨農產品團隊預估,今年我國玉米進口總量將超過2500萬噸,穀物類總進口量將超過4500萬噸的水平。”中信建投期貨農產品首席分析師田亞雄告訴記者,玉米進口量的大幅增長,以及國內對玉米、豆粕需求強勁所採取的一些遏制措施等,將改變國內市場的供求關係,會對未來價格的走勢形成較強影響。

據田亞雄介紹,前一時期,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組織有關專家研究制定了《飼料中玉米豆粕減量替代工作方案》,主要工作目標是充分挖掘利用現有飼料資源,建立精準的營養價值參數優化調整飼料配方結構,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多元化料配方體系,降低料中玉米、豆粕佔比,爲保障飼料糧供需平衡、穩定糧食安全大局提供有力技術支撐。估計這個方案實施後,國內玉米供應緊缺的格局會得到較大程度的緩解。

而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副局長梁彥4月2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說,中央儲備糧規模保持穩定,地方儲備糧能夠滿足產區3個月、銷區6個月、產銷平衡區4.5個月的市場供應,36個大中城市及市場易波動地區建立了一定數量的成品糧油儲備。全國糧食完好倉容超過6.5億噸,倉儲條件總體達到世界較先進水平。整體看,此前在國內農產品中,玉米市場存在供應缺口是最爲顯著的,而在我國大量進口美國玉米後,再加上相關政策與措施的實施,國內玉米市場供應缺口已經顯著收窄,甚至被解決。

“2020年國內玉米市場出現了一波較大的上漲行情,生豬養殖的恢復帶來玉米飼用需求大幅增長,使得國內玉米出現了巨大的供應缺口,也使得國內進口美國玉米的數量快速增加,本市場年度我國對美國玉米的購買量已經達到了2319萬噸。另據瞭解,除了進口增長以外,國產小麥和稻穀也被大量用作飼料原料,更值得關注的是現階段我國投放的小麥、稻穀數量足以滿足飼料企業的採購需求。”田亞雄說,預計本年度將有3500萬噸稻穀(含再加工稻穀,按70%出米率算,大致相當於2500萬噸的玉米替代)和4000萬噸小麥用於飼料中的能量原料,即能替代6500萬噸左右的玉米。因此,預計國內玉米價格下行趨勢將被夯實。

胥汝州認爲,隨着大量進口玉米、小麥與高粱的到港,再加上未來數月進口大豆到港量預計是增加的,國內糧油市場一度出現的供需失衡的局面將繼續得到緩解,部分品種不排除出現供大求的局面。而進口大豆大量湧入和國內生豬存欄量預期下滑等還有可能會降低油廠的壓榨利潤,令豆粕、豆油等市場發生較大變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