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度|歐洲豪門爲何自建聯賽?70億歐元獎金,誰能不動心

因利而聚,也勢必因利而散,歐冠改制擴軍23年以來,始終在追求分成最大化的豪門集團,終於在新冠疫情導致的收入縮水面前,選擇分家單幹。

19日凌晨,來自英超、西甲、意甲的12家歐洲豪門宣佈,組建超級聯賽——歐超聯賽將由15家創始俱樂部和另外5傢俱樂部組成,皇馬主席弗洛倫蒂諾爲歐洲超級聯賽首任主席。

自2018年11月《足球解密》網站首次爆料歐超醞釀至今,歐足聯已經多次隔空喊話,警告豪門不要鋌而走險,然而最令切費林們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爲了瓜分超過70億歐元的總獎金,12隊冒着全員被FIFA和歐足聯雙重禁賽的風險,也要鋌而走險——既然我們自己就有流量,自己能賺錢,爲何還要你歐足聯給我們分?

改革,動了富人的蛋糕

1999年,歐足聯對歐洲冠軍盃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原本只有各大聯賽冠軍准入的鐵律,第一次擴大到了五大聯賽的靠前球隊,最大限度地將精英俱樂部納入其中。

而那個賽季,最終在諾坎普會師的曼聯和拜仁,實則都是一個賽季前的英超和德甲亞軍,倘若沒有時任歐足聯主席約翰松的銳意改革,這場經典對決顯然不會發生。

時移世易,儘管普拉蒂尼任內,歐足聯一再提出爲中小聯賽平權,並在資格賽階段儘可能保障弱國聯賽強隊權益,然而頂級聯賽對弱勢聯賽的吸納空前強化,所謂保障,也只是一紙空談。

2018-2021年間的歐戰分成,最大的一塊蛋糕,仍然屬於歐冠32強。由於合同尚未執行完畢,具體分成情況暫不得而知,但在上一個合同年度,即2015-2018年間,歐洲五大聯賽排名前三的俱樂部,平均分到了該國歐戰總收入的85%。

總而言之,就是富人更富,窮人更窮。

得益於外戰豐厚獎金,拜仁、尤文和巴黎均成爲各自聯賽寡頭,相似的情況也發生在歐冠——2013-2014賽季至今的8個賽季裏,歐冠只在皇馬、巴薩、利物浦和拜仁四隊間擊鼓傳花,所謂充分競爭,成了一紙空文。

打着“均貧富”的口號改革,結果卻是更加兇猛的壟斷——面對前任的失敗,以改革者自居的歐足聯主席切費林,上任後意圖進一步改變獎金池分配,給中小球隊更多分成。

同時,繼續加強財政公平法案對豪門的“緊箍咒”,嚴厲打擊豪門違規挖角,先後被歐足聯或禁止轉會、或開出罰單的巴塞羅那、馬競、切爾西和曼城,都撞在了槍口上。

面對歐足聯的有意打壓,2016年歐洲超級聯賽的構想就已經進入論證——今年1月,歐超創始俱樂部更齊聚都靈召開峯會,而彼時歐足聯的警告,不過一句“參與歐超的俱樂部和球員,將被禁止參加國際足聯與各大洲足聯組織的所有賽事”。

時隔兩個多月,12家豪門敢於逆風而動,顯然早就做足了預案——“歐足聯從未像如今般不安。”《衛報》前體育作家亞瑟·霍普克羅夫特如此寫道。

而據BBC報道,一旦歐超正式開始運行,本賽季歐冠和歐聯賽事很有可能暫停,但此舉顯然正中豪門下懷,既然不帶我們玩,那我就玩我們自己的!

35億歐轉播費,史上第一大單

歐超幾時正式開打?舉行後和歐冠賽程衝突怎麼辦?在歐超肉眼可見的吸金能力面前,這些攸關生死的大事,陡然間都成了小問題。

早在1月歐超籌建階段,《泰晤士報》就報道稱,歐超將有15支常駐球隊和5支逐年輪換的“嘉賓球隊”,而英超Big6都將是歐超的創始成員,所有15支永久創始球隊每屆比賽將獲得3.1億英鎊的獎金,受邀球隊也會獲得1億英鎊。

20隊分成兩組各10支進行主客場比賽,每組前四出線,然後繼續通過主客場制完成淘汰賽,而決賽則將在中立場地舉行。此外,參加歐超球隊,還將按名次決出參加新世俱杯的名額。

而今,伴隨着弗洛倫蒂諾爲首的豪門話事人正式向歐足聯攤牌,世界最大的網絡體育直播平臺DAZN聞風而動,立刻開出了一年35億歐元的天價轉播價碼。

儘管近年來,燒錢不眨眼的DAZN在體育賽事網絡直播方面,屢屢創下令人咋舌的手筆,但將轉播費提上35億歐元大關,還是史上未有。作爲對比,歐冠新轉播合同一年收入也才24億歐元。

35億歐元的轉播費,顯然只是豪門球隊保底的獎金池——按照歐超章程,創始球隊每支一年能直接分到3.8%的收入,另外還有20%的轉播+贊助費會作爲排名獎金。

作爲歐超的金主之一,摩根大通也將提供35億歐元,作爲15傢俱樂部和賽事的啓動資金。

轉播費+啓動資金就有70億歐元,這還不算蜂擁而來的商業贊助……

除此之外,參加歐超無論戰績如何,都將是一本萬利的買賣:15家創始俱樂部將分享35億歐元的基礎設施補助,每傢俱樂部將分得1億歐元-3.5億歐元不等,這筆款項將用於球場、訓練設施和彌補疫情導致的球場方面的收入損失。

每個賽季每傢俱樂部有權在自己的數字平臺上轉播4場比賽,收入均由俱樂部獨享;15家創始俱樂部將平分32.5%的電視轉播收入,另有32.5%的收入爲20隊平分。

沒有進入淘汰賽階段的球隊,將按照成績來分享20%的轉播和贊助收入;剩餘的15%收入將基於各俱樂部的聲望劃分商業份額。

更加誘人的是,分紅明顯比歐冠更加可觀的歐超,賽事整體規模並不比歐冠更大,單場比賽的價值更高,即便戰績欠佳,也能因保底收入,而獲得遠高於聯賽和歐戰的進賬。

去年2月歐洲足壇被新冠疫情籠罩至今,持續的空場作賽,豪門比賽日收入、門票收入基本歸零同時,賴以餬口的電視轉播收入也大幅縮水……

進退維谷之間,天上掉下來一塊巨大蛋糕,焉有不一哄而上、分之後快之理?

豪門單飛,聯賽咋辦?

當豪門可以強大到聯合生錢時,誰還樂意補貼小俱樂部?一旦歐超進入運行階段,歐冠、歐聯、歐洲盃和歐洲國家聯賽的吸引力,將直線下降。

2008年金融危機至今,除了少數金主憑藉入駐豪門,實現了戰績和營收的“雙贏”之外,投資足球多數情況下穩賠不賺:資本的收益率愈發低下,英格蘭銀行的基準利率更是降至了歷史新低的0.1%,衆多投資中小俱樂部的新貴,更多是爲“情懷”堅持至今。

這也意味着,一旦歐超開戰,無處可去的“熱錢”,將扎堆進入歐超,從而促使豪門和小球隊的鴻溝愈發拉大。

更加致命的打擊,或許在於歐超成立後,多數豪門將徹底捨棄聯賽、專攻歐超。

畢竟,多數豪門就算在聯賽再“磨洋工”,也不會鬧到降級的地步;而歐超勢必取代歐冠的大背景下,爭奪聯賽歐戰名額甚至冠軍,更多時候只是面子工程,無關賺錢。

而長期蝸居國內聯賽、至多能踢營收明顯差了一個檔次的歐冠歐聯的中小球隊,生存空間勢必愈發萎縮,好不容易培養出的球星,也勢必會被歐超球隊輕鬆挖走——畢竟,後者擁有幾近不設上限的轉會費和工資預算,以及令球員無從拒絕的曝光率優勢。

儘管眼下歐足聯以禁賽要挾歐超12隊懸崖勒馬,但很顯然,禁令一旦實施,只能促使歐超更快與歐足聯劃清界限。

眼下國家隊賽事的號召力,早就和上世紀不可同日而語,更多球員在利益和榮譽面前的選擇不再兩難。更何況雲集了英、法、西、意、德、葡等國家隊精英的歐超,一旦全員禁賽,受損的仍是各國足協和國家隊,進而是歐足聯旗下的各大賽事。

“同歸於盡”的結局,雙方勢必都不會接受。

然而,把歐超從規劃逼成現實的,或許也是歐足聯本身。連年來,歐冠、歐聯、歐洲盃的瘋狂擴軍,已經令豪門球隊的比賽負荷愈發不堪。

將熱身賽上升爲歐國聯,進一步壓縮賽事彈性、充實腰包的同時,愈發不滿球員被頻繁徵調、參加無謂賽事的豪門,期盼改革的呼聲,在FIFA公佈新世俱杯方案後,得到了空前靈感並付諸實施,着實也是意料之中的必然。

以公正公平公開爲改革起點,收穫的卻是史無前例的壟斷,這或許纔是歐超成立本身,最大的反諷。

責任編輯:朱學森 SN2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