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進軍免稅渠道?“國牌崛起”的另一種可能與思考

5月10日,爲期4天的中國首屆國際消費品博覽會落下帷幕。在消博會7、8號館內,滿族刺繡、南陽建盞、泉州白瓷、景德鎮青花瓷……雅緻又精巧的展品吸引着觀展人不斷駐足,幾乎每一個茶飲品鑑展臺上都坐着一位品飲者。不過,相比國外品牌雲集的5號館時尚生活展區和2號館珠寶展區的人流如織,這裏人氣還是稍遜一點。

“發達國家靠科技創新創造了優質優價的商品或者品牌,使很多中國消費者成爲國外品牌或者高端商品的忠實客戶,形成巨大規模的消費外溢。”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指出,我國製造業規模已經佔到全球的30%,49個大類、207箇中類、666個小類一應俱全,但總體上還是處在全球產業鏈的中低端。未來一定要靠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搶佔競爭制高點。

事實上,我國商品質量已經越來越好,在年輕一代國人心裏也有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但是在進軍海外市場方面,品牌升級和營銷渠道仍需要提升。

強大內需託舉國產品牌

“我們遴選的參展產品在每個產業每個類別都比較突出,能夠助推我們遼寧製造開拓國內外市場。”遼寧省商務廳會展業發展處副處長李智向記者介紹,根據展會“高、新、優、特”的定位,遼寧選取了紫陶、營口鋼琴等特色產品、老字號參展。

記者在消博會現場看到,參展的地方省市自治區這次都帶來了“名片產品”和“拳頭產品”,比如壽山石、烏龍茶、片仔癀,內蒙古羊絨毯、江西麻布繡等地方特色產品,箱包、機器人、汽車等時尚科技消費品,好幾位消費者直接在現場買走了展品。

“購買的消費者很多,但主要是零售,大型採購商較少。”兩位珠寶展臺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記者在走訪中也發現,“名片交換”等場景多發生在3號館、5號館等其他國際大牌林立的展館,7、8號地方展館則多會看到個人消費者在詢價,甚至討價還價。

但這並不意味着國產品牌沒有機會,在強大內需的託舉下,國產品牌的發展空間很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認爲,當前,我國居民消費率不到40%,明顯低於國際上發展水平相近的國家和地區,更低於發達國家,因此,我國擴大消費需求潛力巨大。

實際上,近年來蔚然大觀的國潮熱已經一再彰顯出消費者對國產品牌的青睞,但國產品牌如何搶佔市場一直是一個探討和待解的命題。

陳文玲提出,未來一定要靠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搶佔競爭制高點,“形成新發展格局,需要需求側通過其內生衝動,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形成產業升級與技術升級,組織管理升級,市場升級。”

實際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近幾年經濟發展的主要議題之一,隆國強也在消博會主論壇“全球消費創新暨免稅與旅遊零售大會”上提出,要把握消費需求升級的質量導向、順應消費數字化轉型和綠色轉型、實現在更高層次供需良性循環等舉措。

免稅潛藏機遇

此次消博會的召開爲國產品牌崛起提供了另外一種角度的思考。

“國產品牌在未來10年、20年一定會迅速增長的。”安永大中華區零售與消費行業主管合夥人鄭銘駒認爲,國產品牌還需要一些時間,可以藉助消博會等平臺跟國外品牌學習。

“消博會承擔着咱們中國的優秀消費品牌推向國際舞臺的關鍵的作用。”安永大中華區政府及區域經濟諮詢服務合夥人於燕認爲,疫情之後,當越來越多的國際遊客回到海南和我國其他地區,對他們來說,購買免稅品肯定是瞄準中國品牌。哪些品牌可能會受到免稅市場的青睞?免稅運營商雲集的海南無疑是最早最大的一塊“練兵場”。這也是不少國內品牌在進入消博會時的小心思——希望在此地先試水,做好進軍國際市場的準備。

海南香樹沉香集團在5號館和海南省展區內都設置了展臺,海南香樹沉香集團董事長丁宗妙告訴記者,消博會結束後,其位於三亞海旅免稅城的門店也會正式開張運營。“進駐免稅店主要是基於客流量和公信力的考量。”丁宗妙認爲,免稅店客流量較大,可以通過一些讓利措施來吸引更多消費者。另外免稅店的產品會比其他渠道要求更高,進駐免稅店會提高品牌知名度,給消費者和市場更多信心。

於燕認爲,把國產品牌放到免稅渠道以及消博會,國產品牌的設計、質量、服務都會被關注到,這也是一個促使國產品牌走向國際免稅渠道的機會。

“我們不能總是講去‘洋庫存’,國產品牌‘去庫存’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海南大學旅遊學院副院長謝祥項多次在採訪中強調,免稅店的商品品類擴容也應該要爲國產品牌提供機會。在謝祥項看來,未來伴隨整體關稅的下降,海南針對國貨精品的離境退稅額度和清單是否會有所改變?這在制度上是可以考慮的。這涉及到國庫收支和消費者購買兩個問題,如果在這兩者之間找到平衡點,那海南不僅可以成爲購買國外商品的渠道,也會是外國人來中國購買精品的一個重要窗口。

丁宗妙也提到,海南在政策制度上具有特殊性,如果藉助政府支持,在客流量較大的免稅渠道把本地特色產品帶動起來,國產品牌也會發展速度更快。

利好的是,國家發改委等23部門於2020年3月13日聯合發佈《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中提出,在免稅店設立一定面積的國產商品銷售區,引導相關企業開發專供免稅渠道的優質特色國產商品,將免稅店打造成爲扶持國貨精品、展示自主品牌、傳播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平臺。

國產品牌對免稅渠道不了解

政策雖好,實施不易。而且國產品牌進駐免稅店還有多個問題待解。

伊犁細君服裝刺繡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萍爲記者講述了公司文創產品進駐免稅店的故事。他們早在2017年進駐了霍爾果斯的口岸免稅店,但一年之後被迫退出。退出後的他們開始在免稅店旁邊的商業區域出售,也和一個跨境電商平臺進行了合作。在疫情之前,國外客戶佔整體銷售的份額達50%。“在自貿試驗區有一些俄羅斯商販,他們在國外免稅店經營,採購量反而比我們在口岸免稅店大。有的甚至直接跑到我們工廠去採購,效果很好。”

“當初他們是看中了我們的手工藝品,但由於中間代理商價格壓得較低,利潤空間太低。當時的產品做得也不夠精緻,就被退出了。”陳萍表示。

不過,像陳萍一樣進駐免稅店的國產品牌只是個別。記者在此次消博會的走訪中發現,很多國產品牌對免稅渠道並不瞭解,甚至混同於一般貿易。

“我對免稅概念不瞭解。”“進免稅渠道,應該去找誰?怎麼才能進去?”“你這邊有什麼資源可以介紹嗎”記者一連問了展區內十餘個國產品牌負責人,他們都表示了同樣的困惑。

此外,缺乏運營經驗、價格吸引力不足、品牌知名度不夠等因素也限制了國產品牌進駐免稅店的步伐。

陳萍也在採訪中多次提到,“我們企業本身是不太願意自己做銷售的,我們可以做生產,提供產品,第三方有資源,幫助我們銷售運營。”

DFS集團中國戰略與業務發展副總裁Keith Tam認爲,國產品牌入駐免稅店的唯一難度在於他本身是非免稅的。不過,他也表示,中國消費者近兩年對國產品牌的興趣非常高,國產品牌的空間還是很大,未來也會關注一些精品的中國品牌入駐DFS免稅店。

傑西卡的祕密CEO王猛則曾向記者表示,一般進駐免稅店的都是價位偏高,且具有高知名度的品牌。國產品牌目前在價位和品牌知名度上還不夠,還需要做好品牌培育方面的工作。

陳萍認爲,還是要把產品的質量抓上來,他們現在也做了很多嘗試,還是很希望能繼續在免稅店經營,“我們的產品不僅要賺錢,也要讓社會得到認可。”

令人欣喜的是,首屆消博會又再次爲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搭建了進駐免稅店的橋樑。陳萍表示,在5月7日開展日,已經與一位經營免稅店的俄羅斯採購商進行了接洽。

(作者:高江虹,實習生,馬靜 編輯:包芳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