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人民銀行發佈《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2021)》 金融有力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穩企業保就業成效顯著

來源:金融時報

本報訊 記者馬玲報道 人民銀行6月8日發佈的《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2021)》(以下簡稱《報告》)指出,2020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和前所未有的挑戰,全國各地區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三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就。各地區經濟穩定恢復,結構持續優化,發展質效穩步提升,中國成爲2020年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也是少數實施正常貨幣政策的主要經濟體之一。中國人民銀行堅持科學決策和創造性應對,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精準導向,堅持以總量政策適度、融資成本下降、支持實體經濟三大確定性方向,應對高度不確定的形勢,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爲我國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正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報告》顯示,2020年,全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2.3%,經濟在一季度受疫情衝擊後逐季恢復向好,內生增長動能逐步增強。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分別同比增長2.9%、1.3%、3.3%和1.1%。東部地區經濟引領作用繼續增強,中部地區產業結構持續優化,西部地區經濟貢獻度穩步提升,東北地區經濟緩慢恢復。

根據《報告》,2020年,區域經濟金融運行主要呈現以下特點:一是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區域協同發展穩步推進。二是投資結構繼續改善,高技術產業和社會領域投資增長較快。三是對外貿易逆勢增長,消費復甦逐步向好,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四是新興發展動能顯著增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新進展。五是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減稅降費政策成效明顯,民生底線保障有力。六是金融有力支持抗疫保供、復工復產和實體經濟恢復發展,穩企業保就業成效顯著。七是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力度加大,金融改革創新持續深化。八是金融體系保持穩健運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展望未來,《報告》指出,2021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我國經濟呈現穩定恢復態勢,穩中加固、穩中向好,但也要看到,當前國際環境依然複雜嚴峻,國內經濟恢復也不平衡。全國各地區將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優化區域經濟佈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以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區域重大戰略爲引領,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推動東北振興取得新突破,開創中部地區崛起新局面,鼓勵東部地區加快推進現代化。人民銀行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科學精準實施宏觀政策,搞好跨週期政策設計,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

《報告》強調,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把服務實體經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珍惜正常的貨幣政策空間,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的關係。健全現代貨幣政策框架,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管好貨幣總閘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進一步發揮好再貸款、再貼現和直達實體經濟貨幣政策工具的牽引帶動作用,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延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創新、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的支持,深化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繼續釋放改革促進降低貸款利率的潛力,優化存款利率監管,推動實際貸款利率進一步降低。多渠道補充銀行資本金,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爲實現經濟總量平衡、結構優化、內外均衡,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創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以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