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發改委:上半年中部地區經濟總量達11.8萬億 來源:證券時報

9月13日,國新辦就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舉行發佈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叢亮在會上表示,今年上半年,中部地區經濟總量達到11.8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4.7%,超過全國平均增速2個百分點,連續2個季度領跑四大板塊,爲支撐中國經濟平穩發展發揮了關鍵作用。

7月2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意見》提出,到2025年,中部地區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取得突破性進展,綜合實力、內生動力和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到2035年,中部地區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共同富裕取得更爲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叢亮指出,中部地區承東啓西、連南接北,資源豐富,交通發達,產業基礎比較好,文化底蘊深厚。2020年,中部地區以佔全國10.7%的國土面積承載了全國25.8%的人口、貢獻了全國22%的地區生產總值。今年上半年,中部地區經濟總量達到11.8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4.7%,超過全國平均增速2個百分點,連續2個季度領跑四大板塊,爲支撐中國經濟平穩發展發揮了關鍵作用。中部地區既有雄厚的經濟基礎、強勁的發展動力,又有巨大的發展潛能,完全能夠肩負起高質量發展的時代重任。

叢亮表示,要從“三基地一樞紐”的功能提升中把握中部地區的重要戰略地位。中部地區爲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和現代裝備製造及高技術產業基地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中部地區在全國經濟發展中處於非常重要的樞紐地位,現在看這個地位越來越重要,很多西部地區的原材料和礦產品要通過中部地區運送到東部沿海地區,包括電力輸送、能源輸送,所以中部地區在全國的骨幹支撐作用會越來越強,這也是它的全局意義所在。

叢亮同時指出,中部地區六個省都承載着國家重大區域戰略使命,比如說江西、湖南、湖北和安徽屬於長江經濟帶,河南、山西承擔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任務。但同時也確實存在着六省之間發展水平有一定差距的問題,如人均GDP較高的湖北省是人均GDP稍低一些的山西省的1.43倍,省際之間的合作聯動還不夠緊密,城鎮化率要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大概6個百分點,整體實力有待於進一步提升。促進城鄉和區域協調發展、形成協同發展新格局,是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下一步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工作。

此外,國家開發銀行在日前制定《關於新時代支持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將全力支持中部地區實現2025年和2035年高質量發展的階段性目標。“十四五”期間,國家開發銀行擬向中部地區發放本外幣貸款2萬億元以上,爲2025年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提供配套金融支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