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亞洲金融家訪談|中信集團總經理奚國華:雙碳目標將重塑全球產業鏈

面對氣候異常,無人能置身事外,影響或早或晚。

2016年4月22日,全球178個締約方正式簽署巴黎協定,做出約束性承諾。幾年之後,全球以未曾預料的速度編織起了一張綠色網。目前,已有126個國家和地區提出“碳達峯、碳中和”目標。

2030年實現碳達峯,2060年實現碳中和是中國的目標。目標提出後,熱潮漸起,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碳排放交易所、碳中和掛鉤債券,一切都在加速推進。

作爲一家金融與實業並舉的大型綜合企業集團,中信集團(香港上市平臺中信股份,0267.HK)在今年5月10日宣佈了自己的“雙碳”時間表,提出力爭於2025年實現碳達峯,2050年實現碳中和,比我國整體目標分別提前了五年和十年。

“碳達峯與碳中和將深刻重塑全球產業鏈,將對全球經濟格局產生重大影響。”中信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奚國華近日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

他認爲,實現“雙碳”目標是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舉,要求企業順勢而爲,積極融入未來全球產業鏈的變革。

全球產業鏈迎重塑與趨勢性機會

21世紀:你怎麼看“3060目標”對於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會如何重塑世界經濟格局?

奚國華:雙碳目標將爲中國經濟發展帶來深刻變革,這既是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關鍵決策,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核心戰略。我們認爲,中國作爲全球最龐大而複雜的經濟體之一,在推進碳達峯與碳中和的過程中將做到三個平衡。

第一,在總量上,碳達峯與碳中和的經濟學本質,就是要在環保成本與氣候變化損失之間取得平衡,尋找最優增長路徑。

第二,在結構上,碳達峯與碳中和要在結構優化與經濟安全之間取得平衡,既要推進產業結構的清潔化轉型,也要維持產業鏈的完整,保障製造業比重的穩定。

第三,在節奏上,碳達峯與碳中和要在經濟承受能力與環保效益之間取得平衡,審慎研判對製造業成本的衝擊,確保政策的可持續性。

碳達峯與碳中和將深刻重塑全球產業鏈,將對全球經濟格局產生重大影響。歐美等發達經濟體相繼提出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預計未來全球產業鏈將迎來深刻重塑,在技術標準、原料供應、生產工藝、運輸方式、消費理念等環節的變革將持續加速。因此,我們認爲未來能夠主動融入全球產業鏈變革的經濟體,將在新時期的全球競爭中佔據主導地位。深化“外循環”是實現“雙循環”格局的重要方面,推動中國實現碳中和,有助於在未來持續融入全球產業鏈變革,並在其中發揮引領作用。

21世紀:落地到產業,有哪些趨勢性機會,中信集團旗下各大板塊將會進行哪些相應調整?

奚國華:從全社會角度看,落地到產業上的趨勢性機會可分爲三類。第一類是傳統行業限產與清潔化改造帶來的“供給側改革”邏輯;第二類是風電和光伏等清潔能源確定性極高的發展機遇,以及配套的儲能、調峯、電網、氫能等領域的發展;第三類是碳捕捉、碳儲存、碳利用、生物基化工等碳中和路徑下必由的技術研發與突破。

中信在“十四五”時期提出“五五三”戰略,將深耕綜合金融服務、先進智造、先進材料、新消費與新型城鎮化等五大板塊。“雙碳”目標爲中信發展戰略賦予了新的內涵。

綜合金融服務板塊要力爭成爲綠色金融的引領者。截至2021年4月末,綠色信貸領域貸款餘額爲1085億元,佔比將持續提升。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證券在綠色債發行包攬了行業前兩名。我們的碳中和概念股權項目持續增加,在碳市場交易與碳金融創新上也已有佈局。未來,我們將持續提升綠色金融業務的規模與佔比,加速綠色金融商業模式創新,深化轉型金融的發展。

先進智造板塊要力爭成爲綠色低碳技術的開拓者。中信戴卡通過使用鋁合金、鎂合金和碳纖維等輕量化零部件,實現汽車減重降耗。中信重工研發了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餘熱餘能循環利用發電成套裝備。未來,我們將以輕量化技術爲核心進行補鏈、延鏈,佈局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以5G To B應用爲重點,佈局智慧礦山、特種機器人、數字化裝備等,降低生產能耗;以戰略投資平臺爲依託,佈局清潔低碳前沿技術。

先進材料板塊要力爭成爲綠色低碳產業鏈的保障者。我們在海外投資了磁鐵礦、鈮等優質礦產資源,並將發揮其在碳減排方面的比較優勢。同時,研究在銅、鋁、鋰等對低碳減排發揮作用明顯的領域加大投資佈局。

新消費板塊要力爭成爲綠色低碳消費趨勢的推動者。中信是擁有基礎網絡建設、運營資質的五大基礎電信業務運營商之一,還擁有衛星通訊、跨境電信等綜合資源,旗下的中信出版是行業領先的綜合文化服務提供商。後續我們將以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爲切入點,推動5G技術與中信旗下產業與消費業務的融合,倡導和推動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新型城鎮化板塊要成爲綠色低碳城市的營建者。我們實施了包括冬奧會太子小鎮、四川資陽臨空港、上海濱江金融城、汕頭新城建設等重點工程項目,未來我們將把低碳減排理念融入產城融合業務,積極參與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建設,打造精品生態綠色工程。

21世紀:近期我們對湖州綠色金改試驗區做了實地調研採訪,可見自上而下的推動已進階爲自下而上的熱情,中信集團要怎麼結合自身的特點,做好差異化的戰略定位?

奚國華:我國發展的內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歐美相繼宣佈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全球產業鏈將迎來深刻重塑,產業鏈脫鉤的潛在威脅不容忽視,同時,中國經濟歷經數十年的高速增長,正面臨結構優化與驅動轉換的關鍵節點。實現“雙碳”目標是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舉,要求我們企業順勢而爲,積極融入未來全球產業鏈的變革。

中信集團在助力“雙碳”目標的過程中,將發揮產融並舉的特點,落實“兩增一減”的低碳發展戰略。

第一個“增”體現爲綠色金融爲產業低碳化轉型提供融資解決方案。中信集團具備金融全牌照優勢,產融協同能力突出,已在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領域有廣泛涉足。

第二個“增”體現爲實業發展要以放大產業鏈和生態圈的低碳效應爲己任。中信集團正積極融入全球產業鏈的綠色低碳變革。例如,碳中和路徑下汽車產業鏈的輕量化發展正在提速。中信戴卡年產銷汽車輕量化零部件65萬噸,相較於傳統鋼鐵材質零部件每年節省汽車燃油消耗2億升,爲地球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0餘萬噸。中信金屬積極佈局鈮資源業務,推動了含鈮鋼的發展,也促進了鋼鐵產業鏈的輕量化與低碳化。

“減”體現爲集團存量中高碳業務、高環境影響投資要積極推進低碳轉型,新業務佈局要以低碳減排、低環境影響爲原則。中信集團實業板塊中傳統行業有一定佔比,雖然在碳排放方面積極對標行業標杆,但仍需持續推進綠色低碳轉型。例如,中信特鋼正從源頭削減、過程控制、末端治理三方面入手,優化產品結構、創新冶金工藝、提升工廠效率。中信戴卡正發展能源回收利用技術、提高水電鋁和回收鋁使用比重、打造綠色工廠典範。

百萬億資金需求 綠色金融的潛力

21世紀:你怎麼看“3060目標”實施過程中,金融和實業的聯動?有企業跟我們反饋,爲什麼“3060目標”下,行動更有聲勢的是金融機構?

奚國華: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兩者共生共榮,這個關係同樣適用於“雙碳”目標下金融與實業的關係。

一方面,推動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的發展,既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客觀要求,也是金融機構把握業務藍海的必然選擇。

另一方面,絕大多數的溫室氣體由實體企業產生,因此實體企業是實現碳中和的最終行動單元。爲實現雙碳目標,需要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能源結構的調整,研發推廣綠色低碳技術等,這些都需要實體企業積極作爲。

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巨量的資金投入。目前各方關於資金需求的測算衆多,但結論普遍在百萬億人民幣以上。建立健全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體系,可以更好地發揮金融市場優化資源配置、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有效推動碳達峯與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21世紀:我們也看到各大銀行等金融機構都較以往更爲積極的拓展綠色金融業務,比如工行、興業銀行等佔有了相對領先的份額,所以接下來對中信銀行有什麼要求?

奚國華:截至2021年4月末,中信銀行綠色信貸領域貸款餘額1085億元,較年初增幅超過30%。其中,清潔能源貸款餘額157億元,增幅53.53%。

對於中信銀行而言,一是要高度重視“碳達峯、碳中和”的重大戰略意義,認識到碳中和不僅是國家戰略,也是實現自身業務發展和信貸結構優化的重大機遇。要堅定把綠色金融作爲重大戰略來抓,完善體制機制,提升綠色金融業務競爭力。

二是要加強引導,提升服務實體經濟實效。在集團對中信銀行的經營評價中,專設服務國家發展目標和實體經濟指標,要求中信銀行加大綠色信貸投放,提升綠色信貸總量和授信佔比。

三是要加強內部協同,探索打造中信碳金融品牌。充分發揮集團協同的優勢,包括在實業端,積極對接各實業兄弟公司實施碳減排計劃和資金需求,加大融資支持力度;在金融端,聯合各金融子公司的投研能力和多元化融資渠道,採用“貸+債+股+代+租+顧”等多種金融工具,爲綠色產業提供綜合金融支持。

作爲集團主要金融子公司之一,中信銀行已將金融支持發展綠色經濟寫入三年發展規劃,並將配置綠色信貸專項額度,大幅增加對下轄經營機構綠色金融業務的考覈比重。預計2021年綠色信貸規模將比2020年有大幅提升。

統一綠色金融標準至關重要

21世紀:證券等非銀金融板塊,如何和銀行做好協同?綠色債券是綠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證券綠色公司債發行情況如何?中信如何看待國內的綠色債券市場?

奚國華:圍繞客戶的多元需求和產業鏈的上下游需求,提供綜合金融服務,是中信的業務特色。目前中信在全國各地都設立區域協同分會,由當地中信銀行分支機構牽頭,與包括中信證券、中信信託、中信保誠人壽等在內的兄弟金融公司持續推進協同。

在綠色公司債(含資產證券化產品)發行方面,據中證協統計,2020年中信建投證券和中信證券分別以109.28億元和67.09億元的發行金額,包攬了證券行業前兩名。其中,中信證券近三年承銷綠色債券1427億元,業內市場份額達15%。

在國內綠色債券市場融資端上,綠色債券規模顯著提升。證監會、交易所及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均在2021年2月推出專項用於碳中和的綠色債券。但從碳中和債的構成來看,其構成還較爲單一,以AAA評級、公用事業板塊、中央國企爲主。碳中和債票面利率較低,可持續性需觀察。

在市場投資端上,爲鼓勵綠色債券、碳中和債券的發行,提高市場認可度,監管層面目前對機構投資者投資綠債、碳中和債推出了一些激勵性的制度安排,預計未來隨着更多激勵措施的完善和落地,綠債、碳中和債的投資需求有望進一步提升。

21世紀:到目前爲止,對綠色債券、綠色環保產業等評估,國際、國內尚無正式統一的標準,你有什麼建議?

奚國華:從全球來看,目前國際公認度較高的綠色金融標準主要集中於債券和信貸領域,其中影響力較大的綠色債券標準有12個。我們認爲國際統一標準的出現尚需時日,主流標準或將長期共存,這主要是由於各國綠色金融的發展應與本國的資源稟賦和產業結構相適應。

從國內來看,構建統一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至關重要。以綠色債券爲例,目前銀行間、交易所等各個債券市場對於綠色債券的認定標準和評價機制仍有差異,不利於債券投資人對各個市場中的綠色債券投資標的建立清晰的認識,有必要建立完整統一的綠色債券認證、評估、審計體系,同時健全第三方認證和評級機制。

今年4月,多部委聯合發佈《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年版)》,首次統一了綠色債券相關管理部門對綠色項目的界定標準,且標準更加科學準確,例如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潔利用等高碳排放項目不再納入支持範圍,並採納國際通行的“無重大損害”原則,使減碳約束更加嚴格。

規則的完善既有助於促進國內綠色金融市場的發展,也有助於提升中國綠色金融標準的全球影響力,發揮好金融體系助力“雙碳”目標的重要作用。

中信的“2550目標” 

21世紀:碳交易、碳期貨等也按下了加速鍵。你們的業務結構與碳排放息息相關,若碳交易正式統一落地並強制執行,對企業會帶來哪些影響?中信集團在碳交易、碳期貨等方面會有哪些考慮和建議?

奚國華:在碳交易正式落地後,我們認爲與“碳中和”相關的銅鋁焦鋼碳等大宗原材料供應鏈成本將持續走高,可能會對加工製造類企業客戶的生產經營造成影響。產業鏈中工藝較落後的企業也將承受更大的改革壓力,碳排放成爲企業發展規劃不得不考慮的重要因素,從經濟和市場兩方面倒逼企業進行減排。

在碳交易、碳期貨方面,中信集團將持續深入研究碳交易政策文件和交易規則制度,高頻率更新碳交易相關信息與業務機會;引薦先進的綠色能源技術,助力產業客戶實現科技賦能、工藝改造及產能轉移;設計及提供綠色金融相關產品,發揮金融服務實體的作用;持續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的質量和效率,通過研究我國實現 碳達峯、碳中和的主要路徑,幫助實體制造業企業參與瞭解碳排放權交易。

建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引導經濟發展低碳轉型的一項制度革新。爲此,我們提出四點建議:

一是加快全國碳市場制度體系建設。建議儘快出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條例》,爲碳市場體系建設提供立法依據,以保證碳市場的權威性。同時進一步制定和完善相關配套制度和細則,在碳交易相關行業開展投教活動,提高碳市場認知度和活躍度,提升相關行業企業參與度。

二是加快碳交易衍生品研發。建議在碳交易、碳期貨市場能夠成熟化運作之後,積極研發和引入碳期權、碳遠期、碳期貨ETF等金融衍生品工具,以更好地發揮碳市場價格發現和風險轉移的功能,並通過金融創新助力擴大國際碳交易定價影響,以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三是加快碳交易國際化佈局。碳交易、碳期貨市場的國際化佈局從微觀上有助於吸引全球企業和資本參與交易,在宏觀上鞏固我國碳交易國際定價權,並助力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服務國家開放發展。

四是加快碳交易技術賦能。建議以區塊鏈爲基礎,將相關產業鏈企業碳資產上鍊,實現碳資產數字化,爲碳交易數據信息安全實現賦能。

21世紀:要實現中信自身的“2550目標”,你們後續的工作重點是什麼?

奚國華:爲了實現集團的“雙碳”目標,我們將重點在以下五方面推進工作:

一是統籌頂層設計。中信集團將加強對綠色低碳業務發展的統籌推進,細化從集團到各級子公司的雙碳目標戰略規劃,完善集團全口徑的碳覈算工作,確保戰略規劃可回溯、可監測、可評價。

二是優化業務佈局。我們將進一步優化業務結構,並拓展在清潔能源和低碳技術領域的佈局,提高綠色低碳業務的比重。此外,加快綠色金融投融資產品創新,深入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前瞻佈局碳金融衍生工具創新。

三是加大科技研發投入。碳達峯、碳中和過程中有諸多技術空白有待填補。我們將持續加大在新能源、生產節碳技術、碳捕捉技術等領域的研發投入,切實有效降低綠色溢價,爲降低全社會碳減排目標做貢獻。       

四是守住風險底線。必須在風險可控的原則下,研究開發與碳排放權相關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必須重視研究傳統高碳行業轉型下的信用風險,做好存量信用業務的風險研判與增量信用業務的方向規劃。必須關注氣候與環境風險的潛在衝擊,進行環境風險評估和壓力測試,完善風控機制。

五是強化保障措施。要加強技術研發人才培養,增加研發投入。要加強與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等溝通交流,爭取低碳減排研究成果能夠更好地服務和支撐國家、行業相關決策。

關注風險管理,力推國際與國內標準融合

21世紀:你怎麼看“3060目標”實現過程中的經濟金融風險?目標的實現,還需要哪些風險分擔機制,或者激勵措施?

奚國華:“雙碳”目標提出後,在經濟低碳轉型過程中,由於大幅收緊碳排放等相關政策,可能出現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革新,煤炭、石油以及仍然使用高碳技術的石化、鋼鐵、水泥、鋁等製造業,以及其他影響生物多樣性的產業和項目都有可能出現嚴重的成本、利潤變化,導致虧損甚至倒閉。如銀行對火電廠、煤炭企業、金屬冶煉廠等傳統高耗能企業的貸款,可能由於“減碳”的推行造成企業收入、利潤下降,客戶信用風險上升,銀行不良貸款上升。

商業銀行已高度重視綠色金融業務的開展和管理體制的完善,從商業可持續角度支持綠色金融發展。爲促進“3060目標”實現,需進一步研究綠色金融激勵政策,從利潤、風險、資本佔用、產品等方面搭建完善的激勵政策框架。

一是通過適當補貼,降低綠色金融業務的“綠色溢價”,如從貨幣政策工具給予優惠資金支持,財政對重點綠色項目貼息等。二是建立風險分擔機制,如風險分擔基金、保險、擔保機構等,吸引更多資金進入綠色金融領域。三是考慮綠色信貸資產納入貨幣政策操作合格質押品範圍,降低綠色金融資產風險權重。四是通過監管評級、考覈等機制,進一步加強監管對金融機構開展綠色金融業務的引導。

21世紀:中信作爲大型跨國綜合企業集團,有無計劃與領先的國際機構合作,發力低碳經濟?

奚國華:碳中和與氣候變化是當今國際社會的重要議程之一,也是國際合作的重要抓手。自《巴黎協定》簽訂以來,全球已有126個國家和地區提出碳達峯、碳中和目標。應對氣候變化和實現碳中和目標,需要世界各國共同行動,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合作。

中信集團在海外有較爲廣泛的業務佈局,包括礦產資源投資開發和貿易、國際工程承包、高端裝備製造等。在“雙碳”背景下,我們將繼續開展對外合作,加強與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國際機構等溝通交流,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積極參與相關行業低碳標準的制定,積極推動綠色金融國內標準的完善與國際標準的融合,並爭取低碳減排研究成果能夠更好地服務和支撐國家、行業相關決策。

(作者:胡天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