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天遞交招股書“生鮮電商第一股”的爭奪戰正式打響

作者 / 陳白

儘管“做時間的朋友”是投資圈的共識,但對於經歷過互聯網方生方死極限速度的投資人來說,生鮮電商賽道無疑是一場超出預期的漫長等待。

6月以來,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相繼向SEC提交招股書。這兩者一個起家於北京,一個萌芽自上海,他們是生鮮電商賽道最耀眼的明星企業,商業模式也都以前置倉爲核心,業務覆蓋多線城市。

只是,即使是這兩位頂級玩家的招股書裏,所呈現的數據也都沒有超出外界對前置倉生鮮電商玩家的預期:持續虧損、負向經營現金流。已經成立7年的老玩家每日優鮮,早在2017年就已經宣佈一線城市實現整體盈利,可直到今天,全面盈利依然無期,增長的瓶頸卻已經先一步地到來。

但這可能並不是每日優鮮們不夠努力。如果我們回顧互聯網商業史,恐怕再也沒有一個領域能夠像生鮮一樣,在經歷了互聯網以資金和流量的多次“降維打擊”之後,依然頑強地保持了自己的步調。

2015年,知名投資人、今日資本創始人徐新說了一句話,“互聯網風生水起,只佔了整個社會零售銷售總額10%,那90%你還沒撈着。”六年之後,電商零售在社會零售的佔比已經翻了一番至22%,然而常常佔據商業頭條的生鮮電商,卻並沒有獲得與關注度相匹配的增長數據——2020年,中國生鮮零售市場規模突破5萬億元,其中菜市場在生鮮零售渠道佔比依然超過5成。而電商渠道的比例,依然沒有超過5%。

巨頭的失敗或許更能夠說明其中的艱辛:不止是薈萃了騰訊、紅杉等一批頂級資本的上述兩家獨角獸,即使被認爲是中國巴菲特的高瓴資本,在生鮮領域的投資也並不成功——呆蘿蔔爆雷、永輝超市如今也境況尷尬;而扛起阿里巴巴新零售旗幟的盒馬鮮生,也常常陷入關店、虧損的爭議之中。

對於互聯網公司們來說,更大的挑戰還來自於市場之外。今年3月,市場監管總局對橙心優選、多多買菜、美團優選、十薈團、食享會等五家社區團購平臺的不正當價格行爲做出處罰。而據媒體最新報道,包括美團、拼多多等多家企業近期再被監管通知需收緊補貼,並被要求下架“一分錢秒殺”的促銷活動。

在過去二十年間攜資本和流量優勢所向披靡的互聯網改造運動,從未如此受挫。看起來是具有90%空間的無限藍海,爲什麼卻成爲了不可逾越的屏障?目前看並沒有確切的解釋。

其實早在2010年左右,以本來生活爲代表的的生鮮電商就已經開始嘗試。但可以看到的是,即使是從全球視野來觀察,生鮮電商這一賽道也並無真正意義上的成功者。有人將其失敗的原因歸結於農業產業化進程的滯後,但我們橫向來看,即使是在農業產業化程度已經十分高的美國,即使是亞馬遜孵化的Aamzonfresh,目前也依然在探路之中。

疫情期間點亮的燈火使得生鮮戰場一度亮若黎明,這也進一步使得投身於其中的創業者和資本不得不繼續奔跑,但越滾越大的投入,究竟是對明天世界的賭注還是不可避免的沉沒,這一次互聯網未能算出答案。

對於這樣一個品類極爲豐富且對於時效性要求極高的非標準化戰場,要投身於此,或許註定將是一場無止境的纏鬥。對於大公司來說,或許可以做出類似黃錚式的選擇——在致股東信中,拼多多的黃崢稱未來要投身對農業種植過程的控制以及對食品科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但是對於每日優鮮們來說,留給他們的資金和時間都已經不多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