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劉軼琳6月21日報道:2021年中考剛剛結束,成績尚未公佈,卻有家長髮現孩子出現沮喪、失落情緒。心理專家提醒,決定孩子情緒的往往是家長的態度。即便考試失利,家長也千萬不能將自己的負面情緒扣到孩子頭上,理解、接納、陪伴纔是解決問題的“良藥”。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心理諮詢門診部副主任醫師蔣文暉說,對於中考,既要看重,又要看輕。中考作爲初中生人生中的第一場重大考驗,決定着未來的升學路徑等現實結果,因此確實值得看重。但是這份“看重”應放在考前而不是考後。

“考試後,我們家長就應該強調‘看輕’,讓孩子知道:雖然這是人生第一場重要考試,但是它不是最後一場,它也不是唯一一場,所以在考後可以把它看作是人生中一個重要的體驗。這個體驗可以帶來五味雜陳的感受。孩子未來的人生會經歷各種考驗,可以把這場考試當作一場試水。中考可能會起到作用,但絕不是全部,不管考得怎麼樣,都不能決定孩子的一生的命運。”

蔣文暉說,如果孩子考得不是很理想,他們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情緒,尤其是比較負面的情緒,比如失望、沮喪、懊悔;比較嚴重的情況下,還可能出現抑鬱情緒,會進行自我否定、自責,認爲考得不好對不起家長,從一場考試沒考好聯想到自己的人生很失敗,甚至出現極端的想法。

事實上,如果孩子出現負面情緒,家長的態度是解決問題的基礎。蔣文暉說,作爲家長首先要做的是理解和接納,這樣的態度才能幫助到孩子。其實對於負面情緒的疏導,在孩子願意的情況下,比較好的辦法是讓孩子和自己最信任的人進行交流,談論內心的感受。這個人可以是同學,可以是老師,甚至可以是網友。如果孩比較內向,不太喜歡交流,家長也可以鼓勵孩子用寫日記的方式將自己的情緒記錄下來。

“無論是說出來,還是寫出來,其實都有一個思考的過程。這會幫助孩子從情緒裏面跳出來,不完全被負面情緒壓住。”蔣文暉說。需要提示的是,如果孩子在考後出現反常的情況,比如長時間呆在房間不說話,或者是說出“我很難過”、“無法承受了”甚至更嚴重的話語,那麼家長就應該引起重視。

蔣文暉說,這種情況下,家長應設法建立與孩子通話的渠道,用相對平和的方式去和孩子進行溝通。孩子不願意交流,家長也應擺出願意傾聽和陪伴的姿態,幫助孩子安全地走出困境。如果實在無法解決,也應該及時向專業機構尋求幫助,請醫生來幫助化解“危機”。

事實上,無論是哪種類型的考試,一旦失利,孩子都可能出現低落情緒,失去動力,影響後續的學習。“一場考試沒考好,覺得後面就沒有希望了。”其實這樣的想法很多是來自於家長焦慮情緒的傳導。

“可能家長也是很看重這一場考試的結果,那麼孩子無形當中吸收了這種對待考試的態度,萬一沒考好,他就會覺得對家長沒法交代了,太對不起家長了。”

蔣文暉說,其實孩子很多的壓力是來自於家長。家長作爲成年人,相對孩子有更好的情緒調節能力。面對孩子的考試,家長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過好自己的這一關,這樣纔有能力在不增加孩子負擔的情況下去幫助孩子。如果孩子考試考得不好,家長再表現出負面狀態,不良影響是會互相疊加的。

“所以建議父母,不管最終孩子考出什麼樣的成績,都要去理解和接受孩子。理性的去對待每一次的考試和人生中比較重要的環節,而不是一味在孩子發揮失利的時候,將自己的不良的情緒傳導給他。”蔣文暉提醒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