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藝術在指尖流淌,並經過時間的沉澱,在悠悠歲月的賦能下,大多數的事物都會超過它原本所具有的的價值。

以“蠟染”爲例,作爲我國民間傳統的紡織印染手工藝,本來是人們出於美化服飾的需要,而發明的一項印染技藝,可隨着時間的推移,如今的蠟染工藝更多的是文化傳承的載體,而且已經名列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西江千戶苗寨,可以詳細看到這門技藝的傳承與發展。

古老的印花技藝

“蠟染”是我國古代四大印花技藝之一,由於歷史悠久,其起源年代已無從考究。

這門古老的技藝,是染色材料和染色技術的運用,要用專制的蠟刀蘸取融化的蜂蠟,在已經準備好的布匹上繪製圖案,然後浸泡在藍靛色的染料裏上色。在這個過程中,沒有塗蠟的布面會被染成藍色,而已經塗蠟的布面因爲無法着色,最後用沸水煮去蜂蠟後,會呈現白色,專業的說法也叫作“留白”。

因此,藍色和白色就會構成圖案,而蜂蠟在這整個過程中,擔任的是“防染劑”的角色,也是整個蠟染的靈魂所在,最終的圖案是否美麗,完全取決於蠟染製作者能否熟練掌握塗抹蜂蠟的技藝。

千百年的傳承,蠟染因爲色調素雅、風格獨特,所以常被苗族人用於製作圖案多樣的服飾,穿在身上顯得樸實大方、清新悅目。

在西江千戶苗寨的嘎歌古巷,可以清晰看見這門技藝的詳細製作過程。

以刀作筆,以蠟爲墨

說起蠟染的製作流程,簡單概括起來,就是以刀作筆,以蠟爲墨,在布匹上繪製和染制美麗的圖案。

首先,要用草木灰把布匹漂白洗淨,再把煮熟的芋頭搗碎後均勻塗抹在布匹的反面,等到完全曬乾,就將布匹打磨平整,以便於下一步的點蠟作畫。

然後,準備融化的蠟質(蜂蠟最佳),用蠟刀蘸取蜂蠟,在布匹上填充繪製出圖案,當然也可以提前確定輪廓,按照標識進行作畫,以免不小心出錯。

接着,就是染色了,把畫好的蠟片放進藍靛染缸裏,如果想在布匹上留下顏色深淺不一的圖案,就需要第一次浸泡後,在淺藍色上再點繪蠟花,再次浸染後就能得到深淺的花紋。

最後,經過沖洗,用清水煮沸,去掉蠟質並經過漂洗乾淨後,布匹上就會顯出藍、白分明的花紋來。

在西江千戶苗寨,這樣的製作流程每天都在上演。

“猶如鱔魚裂冰膚”

因爲古代沒有化學染料,只有天然的植物染料,所以人們爲了防止高溫融化蠟質,就選用了能滿足低溫浸染的靛藍色,從大自然中取材,天然又環保。

另外,由於凝固的蜂蠟放進染缸浸染時,往往會因爲摺疊而損裂,所以染料就會順着裂紋浸染到布匹上,這樣就會形成像是天然冰花或是龜紋一般的花紋。

這樣的花紋往往會讓蠟染的圖案層次豐富,更加具有自然別緻的風味。這也是爲什麼人們喜歡蠟染的原因,它就好像瓷釉的“開片”一樣,“猶如鱔魚裂冰膚”,就藝術效果而言,蠟染花紋富有極強的感染力。

悠久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蠟染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具有濃郁的民族色彩。走進西江,穿着蠟染製成的服飾走在千戶苗寨裏,不僅能切身感受到這門古老工藝的魅力,還能讓生活增添美麗的色彩。

(作者:張宇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