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博物

今天文章開始前

先來給大家看幾張圖

怎麼樣,是不是超級可愛?心裏有沒有小爪子撓般的不得勁兒,甚至那種“看到可愛的東西,雙手不自然收緊,想要狠狠地Rua”的“老毛病”又犯了?

放心,你不是一個人,很多人看到可愛的事物都會有這種反應。這不是病,不算暴力傾向,也不是變態心理,反而是一種溫暖積極的表現——心理學家將這種“看到可愛事物就想喫掉它/一屁股坐死它”的心理,命名爲“萌系侵略”(cute aggression / playful aggression)。

這麼可愛的小東西,使勁rua!

好可愛!想一屁股坐扁它

2013年,耶魯大學心理學研究生Rebecca Dyer發現,自己和周圍許多同學都有一種古怪的心理:看到小動物覺得它們好可愛好可愛,可是心裏又想一腳踹飛它們,或者捏扁它們。

這是咋回事兒?

於是,她和小夥伴Oriana Aragón索性做了個實驗。他們從網上招募了109個志願者,向志願者分別展示了成年動物、搞笑動物和動物幼崽三組圖片,並讓大家邊看邊記錄自己當下的情緒。

成年動物、搞笑動物和動物幼崽(僅示意)

結果,志願者們看到成年動物內心基本沒啥波瀾,看搞笑動物時感覺蠻有趣,而看到動物幼崽圖片時,很多人產生了強烈的保護慾望,同時情緒也變得更爲激動、煩躁。

緊接着,他們又開展了第二次實驗。

這次實驗中90位參與者並不知道實驗目的是什麼,只是人手拿一張泡泡紙,在看與實驗一中同樣的三組圖片時,可以隨意捏破泡泡紙。

 就是這種泡泡紙

你猜怎麼着?

當參與者看到可愛的動物幼崽時,不自覺地露出喜歡的表情,並不斷蹂躪手裏的泡泡紙。實驗數據表明,被測者看動物幼崽圖片時捏碎泡泡的數量是看搞笑動物時的1.5倍、成年動物的1.2倍。由此可見,動物幼崽似乎更能激發人們的暴力衝動。

那麼,這種看起來“又愛又恨”的情緒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人們總會不自覺地接近具備“嬰兒特徵”的事物,看見大眼睛、小圓臉、毛絨絨的小傢伙們就走不動路了,不僅會不自覺表露善意、互動溝通,甚至還想要親親抱抱,這都是正常的照顧嬰兒的動機和行爲表現。

可是當這種想要照顧的願望無法達成,而小傢伙們帶給我們的可愛衝擊還在一路躥升,眼看這種積極的情緒體驗就要失去控制時,大腦爲了防止我們被“萌死”,就會產生相反的情緒來調節這種極度強烈的情緒。

原來我長個腦子還是有點用的哈。

可愛狗勾:莫挨老子

接下來,我們就會產生“我想rua它的臉” “我想捏扁它們”的暴力心理,更有甚者還會出現咬緊牙關,捏着小傢伙的臉說:“讓我咬一口你的臉好不好”的真實行爲——沒錯,說的就是你!

所以,Aragón就將這種心理與行爲描述爲“cute aggression”,即“萌系侵略/可愛侵略”。

這個表情包突然有了科學解釋

大家都有萌系侵略心理嗎?

研究人員提出,大約50%-60%的人在面對難以忍受的可愛事物時會表現出一種模擬攻擊性的行爲,並不是人人都會有這種矛盾的心理體驗。

同時,這種“萌系侵略”來得快,去得也快。實驗參與者表明,在看到可愛幼崽圖片後會立即產生積極情緒,五分鐘後,這種積極情緒便有所減弱;其中,對於具有嬰兒表現出頑皮攻擊性的人,他們積極情緒的下降幅度會更大。

所以,一般情況下在我們對可愛的事物產生“萌系侵略心理”後,這種反向的應對情緒很快就能把我們從快樂星球上拉回來,情緒也慢慢迴歸平衡。

因此,不必擔心有萌系侵略心理會演化成一種暴力傾向,或者使人變成虐待狂——它只說明大家對可愛事物沒有一點抵抗力。

實際上,這種可愛侵略的心理很早就受到了關注,在各國語言表達中也能找到蛛絲馬跡。

例如,在菲律賓語中,“gigil”一詞指的是“咬牙切齒,想要捏或擠壓某些可愛得無法忍受的東西的衝動”。在印度尼西亞語中,“gemas”這個詞指的是“當你看到可愛的物體時會產生一種累積的感覺,然後會導致咬牙切齒或捏的衝動。”馬來語中“geram”一詞包含可愛的攻擊性,但也可以含糊地表示憤怒或沮喪。在泰語中,可愛侵略被稱爲“Mankiaow”。

漢語表達中,似乎目前還沒有一個單獨描述萌系侵略心理的字或詞,不如各位朋友在評論區集思廣益一下?

萌系侵略與情緒二態表達

其實,我們常見的萌系侵略只是情緒二態表達的一種突出表現。情緒的二態表達,是指“一個刺激事件,引發了一種評價與一種情緒體驗,但是卻有兩個表達行爲”。

我給大家舉幾個例子。

與愛的人團聚時總會有人忍不住哭;在婚禮上交換誓言的時候,新郎新娘中總有個人淚灑現場;奧運健兒奪冠的時候,不禁眼眶溼潤;遇到自己的偶像激動尖叫;非常難過或焦慮的時候,反而會不經意揚起嘴角做出一個微笑的表情,即便並沒有什麼可以笑的。這麼說吧,“笑哭了”或者是“哭着哭着就笑了”的行爲都算是情緒的二態表達。

在剛剛結束的奧運會上,孫一文奪冠熱淚盈眶

根據目前的研究成果,這種相反情緒的出現是爲了壓制最初的壓倒性情緒,企圖通過相反的情緒反饋去引發原有積極情緒產生生理轉變,從而發揮調節情緒的功能。

比如,小時候笑到無法控制自己的時候,我就會選擇大哭,很快就能恢復平靜,屢試不爽。

當然,情緒的二態表達還有一種特殊情況:感覺積極的人呈現出消極情緒,其實是爲了給重要事件適當尊重,或者是將這種二態表達作爲社會信號傳遞給他人,表現出自己的不知所措或是無能爲力,大概就是這樣吧。

參考文獻:

[1] https://www.bbc.co.uk/bitesize/articles/zqcw96f

[2] https://www.brainfacts.org/thinking-sensing-and-behaving/emotions-stress-and-anxiety/2019/cute-aggression-why-you-want-to-squeeze-adorable-creatures--091019

[3] Stavropoulos KKM, Alba LA。 “It‘s so Cute I Could Crush It!”: Understanding Neural Mechanisms of Cute Aggression。 Front Behav Neurosci。 2018 Dec 4;12:300。 doi: 10.3389/fnbeh.2018.00300。 PMID: 30564109; PMCID: PMC6288201。

[4] Aragón OR, Clark MS, Dyer RL, Bargh JA。 Dimorphous expressions of positive emotion: displays of both care and aggression in response to cute stimuli。 Psychol Sci。 2015 Mar;26(3):259-73。 doi: 10.1177/0956797614561044。 Epub 2015 Jan 27。 PMID: 25626441。

撰文 | 井今貝

微信編輯 | 高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