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心悅心聲 滌心谷

這個世界在過去的一個月格外不平靜,俄烏戰亂、疫情反覆、東航失事……災禍一樁接一樁,每天打開手機都不免讓人倒吸一口涼氣,感慨世事無常。而現在大數據精準推送,看的越多就越給你推送,有的人手機玩着玩着就抑鬱了……

研究顯示,負面新聞接受過度會誘發心理問題。疫情爆發後,甚至出現專門的英文詞Doomscrolling形容持續不斷瀏覽負面新聞的狀態,在全球還出現了人們因看疫情新聞過多而抑鬱的現象。

專家指出:“人們有許多焦慮,想通過不斷刷新聞找到心中的答案,並自認爲能讓自己舒服一點,但實際上總是感覺更糟糕。”

1

爲什麼我們喜歡“自虐”?

一方面,互聯網的普及讓信息傳播超速。我們在一天之內能經歷從聽聞噩耗,看到畫面,關注事件進展,再到相關人士分析原因,瞭解經歷者的故事,聽取家屬的心情,然後指責喫人血饅頭、散佈謠言的無良媒體等一整套流程。

另一方面,面對龐大的信息量,我們似乎更容易遺忘。今天被疫情牽動神經,明天這些關心就被埋藏在記憶角落。

但人的情緒還會如潮水般隨着新聞熱點起伏,“過時”的同情被拍死在沙灘上。

面對他人的苦難我們只剩按秒計算的情緒波動,少有更深層的記憶與思考——比如更進一步的行動,對更龐大的機制或者結構的反思,以此爲未來的改進提供某種參考。

由於疫情引發的抑鬱和焦慮的人數逐年上升,人們不僅關心健康,還有因疫情難以平衡的工作和生活,以及長時間缺乏人際交往和社會歸屬感,每天關注新聞成了某種程度上與世界聯繫的唯一方式。

即使兩耳不聞窗外事,也無法完全避開負面消息。畢竟負面消息大多是突如其來的,某個時間段各種渠道紛紛報道轉發,哪怕是茶餘飯後的談資,也容易對心理造成衝擊。

2

我們如何走出“刷屏抑鬱”?

2.1 當我們漫無目的刷手機的時候,往往是缺乏自我意識的。你注意不到自己的身體或者情感可能有某些需求,是不是餓了,是不是該睡覺了,是不是感到孤獨。

久而久之,你甚至都沒意識到,這種強迫性的刷屏,其實是你填補內心空洞的方式。我們可以迫使自己去覺察一下自己,留意一下此時此刻,你的身體、你的情緒、你所處的環境,也許可以幫助你弄清楚你真正需要什麼。

2.2 我們也可以採用“隔離手段”,儘量放下手機,與網絡上的消息保持距離,更不要重複瀏覽已經知道的負面消息,以官方媒體等可靠的信息源爲主,減少注意力的損耗。

將重心轉向現實生活,不妨和親人朋友談談自己的感受,哪怕是糟糕的感受。實在不知道怎麼說,無聲的陪伴也好於獨自承受。

2.3 這段時間emo是正常現象,不要被悲傷的情緒嚇到。如果有什麼能讓自己開心的事情就去做,可以喫一些甜食,千萬不要覺得發生這樣的事,我怎麼還“笑得出來”……

如果以上這些你都做不到,那就先允許自己在糟糕的感覺裏躺平一陣,好在我們還有時間,等將來狀態好一點了,再想想自己還能做什麼。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