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段只有九十八個字的祕籍寶典

通過這段拍攝寶典

執行神舟十二飛行任務的三名宇航員

開啓了首次中國太空攝影的先河

在太空中和地球上拍照片有什麼不同

這幾張照片背後三名航天員又客服了怎樣的困難

今天老趙受邀走進國家航天局

與衆多前輩、大家一起爲中國航天員首次太空拍攝作品進行研討

老趙跟蹤報道中國載人航天整整十年

這還是第一次走進國家航天總局

會議室這扇防核污染的大門讓老趙覺得這裏真的不一般

此次參會的除了國家航天總局領導外,還有專門負責訓練航天員攝影的專家組,他們由各類攝影學家、美學家、藝術學家組成。幾年前就已經開始對我國航天員進行系統培訓。

由於航天員日常訓練科目衆多,真正進入太空後會遇到什麼突發情況,不僅航天員心裏沒底,就連各位攝影大師也敢打包票。

本次研討會上,航天專家通過過去兩個多月從太空反饋回來的情況,對太空攝影所遇到的問題做了歸納。

一、拍攝視角受限

我們看到過太多的太空中拍攝到的蔚藍的地球,但當我們航天員上天后發現,鏡頭中的想在太空艙裏拍攝一個完整的藍地球難度太大了。

更多的時候我們只能拍到地球的一條弧線。

這是爲啥?

這有兩方面的原因,一個是空間站高度只有400公里,這個距離空間站離地球太近,想拍完整地球只能穿着宇航服出艙,用超廣角拍攝。

另一個原因就是和空間站的圓窗角度有關。

我們的空間站只在航天員休息區安裝了直徑不足30CM的圓窗,空間站其它地方再無窗口。這樣一來航天員只能從側面拍攝地球,景別選擇性大打折扣。

下面這是一張讓航天員等待了很久的照片,片中的燈光就是北京,畫面右側金黃色的五角星就是大興國際機場。

爲什麼說這張照片航天員等待了很久?因爲只有在特定時間空間站飛行到北京上空附近纔有可能拍攝到夜幕中的北京。這個機會遇到等,甚至要碰運氣。

要等到空間站窗戶正對北京,而且還是夜幕降臨的時候,還要北京上空雲層較薄。這幾個條件缺一不可,爲了等待這個時機,航天員用了很久。

2021年8月24日晚上9點29分,當核心艙組合體劃過北京上空時,聶海勝拍下了這張北京夜景。

單從構圖和拍攝時機來說都不算最佳,但在現有條件下能拍出這樣的照片實屬不易。

這麼說來,國際空間站的270度穹頂艙的設計就大大方便了航天攝影創作。

二、光線條件複雜多變

這就涉及到一個專業詞彙“光比” 就是畫面裏明和暗的比值。

簡單說,就是畫面裏既有特別亮的光也有特別暗的陰影。這樣一來,相機曝光就會不準確,出現曝光不足和曝光過度的問題。

造成這個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太空裏沒有大氣層,陽光直射相機,異常明亮,反而深邃的夜空吸收全部太陽光,完全沒有反光。

這樣直接導致,地球被拍得格外明亮,背景星空被淹沒在了黑暗中。

但如此複雜的光線條件也沒有難住我們的航天員。

2021年7月30日,航天員湯洪波拍攝到了北非大陸上萬家燈火的盛景。

這張照片的拍攝時機恰到好處,太陽剛剛落山,餘暉給大氣層鑲嵌上了一道金邊。此時地球上燈火閃爍,宇宙中的繁星與地球上的燈光交相輝映,共同演奏出了一首和諧的生活樂章。

如果湯洪波的拍攝時間再早幾十秒,太陽光就會遮蓋住宇宙繁星。再晚一些,太陽徹底落山,一片黑暗,畫面層次感將大打折扣。

再用“光比”來形容就是,此時光比最佳,不亮也不暗。但這個時機稍縱即逝……

三、飛行速度快

這是老趙我去年在西藏阿里暗夜公園拍攝的銀河,快門速度二十秒以上,三腳架要保持絕對平穩。

航天員在空間站上想像我一樣用三腳架拍星空是不可能的。

爲啥?

說了半天我們不要忘記了,宇航員是在飛行速度達到每秒十公里的空間站上拍攝。一天要經歷十五次日出日落。

這麼快的飛行速度下,相機長時間的曝光會造成畫面拖尾,也就是說星星會拍成一條線。

那怎麼辦?

目前只能加大曝光量,提高感光度,生把快門速度提上來的笨辦法。

雖然航天員在太空拍攝面臨着這種各樣的難題,但我們的航天員通過過人的機智,刻苦的學習,還有深刻理解這九十八個字的太空寶典,未來一定能拍攝出更多更好地太空大片!

另外,在今天的會上,國家航天總局領導還給大家透露了一個好消息。

明年,直徑2米,25億像素的“尋天”望遠鏡將被髮射升空,屆時我們中國人將多了一雙看天的眼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