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將與天和一號核心艙對接的問天號實驗艙Ⅰ還有3個獨立的睡眠區,服務兩批航天員在軌輪換期間的短期駐站需求,這意味着後續天宮空間站擴展工程實施後,我們可以擁有12個永久睡眠區,大幅度超越國際空間站的8個永久睡眠區。

未來中國空間站不但休息空間更充裕,而且居住條件要遠超國際空間站。

國際空間站睡眠區主要集中在星辰號核心艙與和諧號節點艙,兩個艙段分屬俄羅斯與美國。

星辰號核心艙有兩個睡眠區,和諧號節點艙有四個睡眠區,在過去的漫長時間裏國際空間站實際擁有的睡眠區就是這6個。航天員乘組輪換期間沒有睡眠區的航天員就只能打地鋪,與地球不同,太空失重環境中幾乎不分上下左右,航天員只需要將睡袋固定在通風與噪聲條件相對較好的區域即可。

國際空間站雖然冠名國際,實則是各掃門前雪,俄航天員與非俄航天員之間的平時交流相當少,甚至有時候十天半個月也難得見一次面,偶爾可以看到的國際空間站所有乘員合影,也主要是爲了拍照而聚在一起。

星辰號與和諧號節點艙睡眠區條件大同小異,星辰號睡眠區容積約1.2立方米,配置有向艙外觀察的舷窗,以及通風、照明、艙門、通訊面板、插座、睡袋牆等設備。

和諧號節點艙4個睡眠區呈環形佈置,內部容積與星辰號睡眠區相當,其他設備也大致相同,但是沒有了舷窗,讓本就狹小的空間顯得更加侷促。

隨着科學號實驗艙與歐空局哥倫布實驗艙的睡眠區設備配置到位,國際空間站永久睡眠區數量已由6個增至8個。

再來看天宮空間站的睡眠區條件,若將其拿來與國際空間站對比,那就好比是標間升級到了豪華大牀房。

這裏的大是由表及裏的大,首先是睡眠區的整體之大,天和一號與星辰號都是20噸級核心艙,後者只有兩個睡眠區,前者則是3個。再就是單個睡眠區容積成倍擴大,約3立方米的空間對比國際空間站睡眠區擴大一倍不止。

再就是噪聲問題,理想的睡眠環境噪聲指標是20至50分貝,國際空間站星辰號核心艙入軌初期實測噪聲是69分貝,航天員在該艙段連續工作時間被嚴格限定在2小時以內,否則會有失聰風險。後來通過更換通風、二氧化碳去除等設備及其安裝位置,實現了大幅度降噪,但實測52分貝的睡眠區噪聲值仍然超標。

和諧號節點艙睡眠區設計吸取了星辰號的教訓,將睡眠區配置在遠離工作區域的和諧號節點艙中。遠離噪聲源的同時改善通風風道,並研製靜音風扇,同時對單機設備定向降噪,最終實測噪聲值低於50分貝,達到了設計指標。

天宮空間站總師楊宏此前曾披露,設計團隊花了一年半時間進行噪聲問題攻關,付出了很大的辛苦,最終通過加隔振器的方式有效過濾了噪聲,使得睡眠區噪聲由58分貝降低至49分貝,與國際空間站最安靜的和諧號節點艙睡眠區噪聲值處於同一水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