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宋寧華/文

昨天上午,一名女子經過長風大悅城商場門口時,被大風吹倒的廣告牌砸中,當即暈倒。周圍幾名熱心市民馬上合力把廣告牌扶起,並撥打急救電話。所幸,女子僅受輕傷沒有生命危險,但這幕情景還是令人心驚。

“煙花”消散不久,“燦都”接踵而至。雖然“燦都”沒有在上海登陸,但未來兩天,上海仍將普降大到暴雨。每一次颱風來襲,對於上海這座超大型城市而言,都是一次大考。

面對大考,首先要懷有一份敬畏之心。這些年來,網上有種說法:上海有“魔都結界”,颱風無法“破防”。因爲近年來,每次風大雨大,上海總是有驚無險,安然度過。無論是2014年登陸上海的颱風“鳳凰”,還是2018年幾乎“每週一臺”登陸的颱風“安比”“雲雀”“溫比亞”、2019年的颱風“利奇馬”,還有不久前來勢洶洶的“煙花”,都是例證。但上海地處長江出海口,屬海洋性季風氣候區,水災風險相對較大。只有從最壞處着眼、做最充分準備,才能爭取最好結果,全力打贏打好每一場颱風阻擊戰。

“結界”不是從天降,面對大考,功夫需下在風雨到來之前。迎戰“燦都”,防禦提前就緒。依靠“一網統管”建設,上海市、區兩級城運中心的“城市大腦”功能逐漸顯現,預警研判更加精準。截至昨天18時,上海累計轉移安置33.1萬人,其中浦東新區轉移的人最多,已經達到了9.4萬人。爲了確保城市安全,上海有2000多支搶險隊伍奮戰在一線,這些搶險隊伍不僅有專業人員,還有各區街鎮的人員,一旦有樹木倒伏或者是道路小區積水等情況發生,將第一時間趕赴現場,保障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

面對大考,還需及時補上短板,讓每一次“趕考”成爲下一次“再戰”的寶貴經驗。無論是“頭頂上的風險”、還是“地面下的隱患”,都需萬無一失,不留死角。昨天上午,奉賢區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做好防大風工作的通知》,其中包括加強高空墜物防範,組織人員針對轄區內高空構築物、空調外機、花架雜物、老舊晾衣架、太陽能熱水器等開展全方位巡查工作,及時消除高空墜物隱患。原來,在“煙花”颱風期間,曾有市民反映,屋頂上的太陽能熱水器岌岌可危,以上措施都是在“煙花”颱風期間總結出來的經驗。“煙花”過境後,奉賢立刻組織拆除了全區9094臺太陽能熱水器,徹底消除安全隱患。

迎戰“燦都”,打的不僅是“硬仗”,更是軟實力的彰顯。有專家表示,國際上災害風險應對已經從防災、減災階段發展到韌性城市建設的階段。即防災減災的目標不僅是災前預防、災中減災,還要考慮災後儘快恢復重建。在臺風“煙花”時,曾有浦東家庭農場帶頭人心痛地在微信朋友圈曬出損失慘重的大棚。“燦都”期間,浦東新區農業農村委迅速組織相關部門發佈防颱風防汛管理措施意見,在臺風前檢修加固棚架,清理溝系,搶收蔬菜、林果等,儘量減少農戶的損失。颱風過後,還要做好受災情況統計,及時指導恢復生產,落實保險複覈理賠等。

“燦都”雖然和上海擦肩而過,但仍需科學研判颱風路徑和風雨影響。每位相關人員都要守土有責,持續查漏補缺,及時發現問題、及早化解風險,防止麻痹和鬆懈的心理。細節決定成敗,城市治理的“繡花針”功夫,不僅蘊藏在歲月靜好的尋常巷陌裏,更凸顯於枕戈待旦的雨打風吹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