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透視工程機械企業:強者恆強 綠色化+智能化+國際化成發展趨勢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華中分院 陳紅霞 見習研究員 錢姣姣

近年來,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龍頭企業在技術積累、品牌效應、規模效應等方面優勢越來越突出,呈現出強者恆強效應。

7月8日,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正式發佈《工程機械行業“十四五”發展規劃》,並明確發展目標。“到2025年,工程機械行業整體水平大幅提升,創新能力顯著增強,質量效益明顯提高,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2025年工程機械營業額將達到9000億元,工程機械產品出口額將達280億美元,工程機械出口額在國際市場佔比將達12%。”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爲,“十四五”規劃的提出,明確了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及國內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之下,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將朝向創新驅動發展、綠色發展、智能化發展、數字化發展以及國際化發展的方向前進,工程機械行業迎來了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新時代。

8月末,工程機械行業企業陸續公佈半年報,大多數企業延續去年行業復甦趨勢,實現了營業和淨利潤的“雙增長”。21世紀經濟研究院選取了24家上市工程機械企業,以2021年中報數據爲例,通過主營業務收入、淨利潤、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研發支出以及海外業務收入等數據來呈現企業的經營質量、財務質量、創新能力以及國際化水平,由此來初步評判企業的發展現狀及潛力。

龍頭競爭力突出

2021年上半年,24家上市工程企業總營業收入約爲2319.62億元,其中,三一重工、徐工機械、中聯重科以及柳工四巨頭的營業收入爲1775.99億元,佔比約爲76.56%,超過了¾,行業集中度較高。

根據2021年上半年各企業的營業收入,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市場競爭格局大致可以分爲四個梯隊。

第一梯隊爲三一重工、徐工機械、中聯重科以及柳工四大巨頭,其主營業務收入均超過百億。三一重工2021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 671.28 億元,同比增長 36.4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0.74 億元,同比增長 17.16%,成爲上半年工程機械行業裏唯一一家淨利潤破百億的企業。徐工機械、中聯重科以及柳工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爲532.34億元、424.49億元以及147.88億元,淨利潤分別爲38.03億元、48.50億元以及7.61億元。

第二梯隊爲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潛在力量,營收規模在40-100億之間,共有安徽合力、杭叉集團、山河智能、恆立液壓山推股份以及鐵建重工6家企業。以山河智能爲例,其2021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8.87億元,同比增長57.2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3.16億元,同比增長33.36%,利潤率高達77.19%,表現亮眼。

第三梯隊爲營收規模在10-40億之間的企業,共有漢馬科技、諾力股份、浙江鼎力、建設機械、宇通重工以及艾力精密6家企業。第四梯隊爲營收規模在1-10億之間的企業,企業規模較小,如廈工股份、長齡液壓等。

根據統計數據來看,財務質量與企業經營能力有一定的關聯,經營狀況與盈利能力較好的企業在財務質量上也表現較好。大多數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在40%-70%的合適區間,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在1左右,少數企業呈現數據過高或過低的狀況。

從產品看,工程機械行業總體呈現市場份額不斷向大企業、國產品牌集中的趨勢,龍頭企業有着各自主導的產品市場,具有品牌、規模、技術、服務及渠道上更大的競爭優勢。

混凝土機械市場以三一重工爲代表的國產品牌占主導地位,市場份額穩固且繼續提升,三一重工2021年上半年混凝土機械實現銷售收入177億元,同比增長31.05%;中聯重科的混凝土機械實現營業收入114.74億元,同比增長27.03%。報告期內,三一重工挖掘機械銷售收入260.07億元,同比增長39.46%,連續11年蟬聯國內銷量冠軍,市場份額持續顯著提升。

山河智能作爲國內地下工程裝備 (包括旋挖鑽機和靜力壓樁機等樁工機械)的龍頭企業,2021年上半年,其地下工程機械實現營業收入33.42億元,同比增長40.12%。另外,今年3月份,山河智能宣佈切入負極材料領域,計劃投資 50 億元建設年產10 萬噸負極材料與石墨超高提純生產線項目,未來負極業務將有望持續爲公司貢獻利潤增量,打開成長空間。

隨着工程機械行業競爭程度加劇,企業必須不斷研發創新以保持核心競爭力。數據顯示,24家上市工程機械企業中,上半年研發支出超過10億元的有三一重工、徐工機械以及中聯重科三家龍頭企業。

2021年上半年,三一重工研發費用投入 30.58 億元,增長 13.67 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80.82%。公司累計申請專利 10671 項,授權專利 7759 項,申請及授權數居國內行業第一。徐工機械研發費用投入 22.18億,增長64.43%。截止到2021年6月底,累計擁有有效授權專利6075件;中聯重工研發費用爲20.0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91.23%,上半年,專利申請量同比增長136%,上半年共授權專利266件,同比增長95%,截至2021年6月30 日,累計申請專利11437件,授權專利8944件。

智能+創新+環保

進入智能互聯時代,以5G、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爲代表的新技術日新月異,爲工程機械的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充分賦能。與此同時,中國人口紅利減弱、現代施工項目大型化、日益嚴格的環保要求,以及客戶對產品價值提升的訴求等,要求行業加快往自動化、數字化與智能化方向轉型升級。

例如,“燈塔工廠”建設上被視爲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領路者,核心就在於數字化、自動化、先進分析、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以及工業物聯網等先進技術。截至目前,全球範圍只有69家擁有“燈塔工廠”,其中21家在中國。

三一重工的燈塔工廠通過深度融合製造運營系統(MOM)、物聯網管理平臺(IOT)、車間物流管理系統(WMS)、遠程控制系統(RCS)、智能搬運機器人(AGV)等系統,構建三一智能製造管理平臺,形成生產製造的“工業大腦”。數據顯示,三一重工上半年推動 7 家燈塔工廠建成達產,產能提升 70%、製造週期縮短 50%、自動化率提升 36 %,累計已實現 11 家燈塔工廠建成達產,整體自動化率大幅提升。

此外,徐工機械以“智造4.0”的新模式建設爲主線推進公司數字化轉型。不僅打造了徐工全球數字化供應鏈平臺(X-DSC),更是在業內率先將SAP ECC升級至S/4 HANA。在數字化研發領域,打造行業領先的工業物聯網IOT平臺,逐步實現對2300餘臺設備聯網、數據採集,切實推動製造過程精益管理和生產效率的快速提升;同時,注重5G與智能製造的融合應用,圍繞“1個專網”、“2大平臺”、“3大鏈條”、 5個大類、32個重點場景應用,徐工重型以5G+MEC方式重點打造32個工業應用場景爲突破,全力構建智慧園區,打造工程機械行業首個下沉MEC5G獨立組網的全價值鏈工廠。

中聯重科加速推進工業互聯網轉型,率先將“5G+工業互聯網”應用於塔機研發。5G塔機遠程智控系統的成功應用,實現從“塔機高空操作變地面操作”到“遠程智能控制”的跨越,該系統填補了塔機遠程智能吊裝的空白,提升了塔機操控的智能化水平,爲塔機少人化以及無人化的實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外,中聯重科在業內率先佈局農機產業,如今,農機和智慧農業板塊已成爲公司三大業務板塊之一。

山河智能加速智能製造升級。在工業城產線改造上,打造智慧下料中心,實現下料全程無人值守自動完成。同時還藉助仿真技術實現了產線的進一步優化。

值得注意的是,工程機械行業是“污染大戶”。根據《重型柴油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第六階段)》相關規定,2021年7月1日起,全國範圍將全面實施重型柴油車國六排放A標準,並在3年內過渡至B階段,這對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

在此背景下,節能減排、新能源使用以及電動化滲透將支撐工程機械行業穩健發展。三一重工在7月31日發佈的混凝土機械新品均已提前3年達到“國六”B階段排放標準。數據顯示,相對國五產品,國六產品的碳氫化合物(HC)及氮氧化物(NOx)的排放量降低77%以上,顆粒物(PM)排放量降低67%以上,排放更加清潔環保。同時,三一重工佈局智能換電技術,推動電池、電控和電驅的自主開發,累計推出 26 款電動化產品,產品覆蓋挖掘機、起重機、攪拌車、自卸車及路面機械。其中,推出了新能源攪拌車和新能源自卸車,全球首款氫燃料電池攪拌車,搭載高效氫燃料發動機,加氫僅需 20min,續航可達400km(標載,40km/h等速)。

中聯重科也在智能綠色產品研製方面取得新突破。在工程機械板塊,研製出四橋62m長重比極限米段泵車,泵送效率提高5%-8%,綜合能耗低2%-4%,另外,“塔式起重機綠色設計與製造一體化平臺示範”國家綠色製造系統集成項目通過驗收。上半年,共開展近30款新能源產品研發,覆蓋高空作業機械、挖掘機、攪拌車、礦卡 等8類主機,其中16款新能源產品已完成下線,包括28米純電動直臂式高空作業平臺、7.5噸純電動挖掘機等。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爲,隨着國際社會對碳排放、節能減排、保護環境更加重視,以及國家“十四五”規劃總體目標的確定,企業將對環保方面的投資加大力度,企業資本性支出金額將會增加,對生產經營產生一定影響。特別是對於缺乏核心技術和資金投入的小企業,企業面臨淘汰的壓力更大。

國際市場大有可爲

多家龍頭企業的半年報顯示,工程機械產品的海外市場表現搶眼。

根據海關總署數據,2021年上半年,我國工程機械實現貿易順差130.25億美元,是上一輪景氣高點2011年的9.11倍。

從數據上來看,海外業務收入超過10億元的企業仍是三一重工、徐工機械、中聯重科以及柳工四巨頭,三一重工在海外市場仍然發揮其龍頭優勢,是唯一一家海外業務收入超過百億的工程機械企業。其中,山河智能與山推股份的海外業務收入也逼近10億元。

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工程機械行業總體需求量與固定資產投資額高度相關,受宏觀經濟週期性變化的直接影響,具備一定的週期性。但從國際市場來看,區域經濟景氣度存在區域差異性,工程機械呈現弱週期性,因此國際化是行業主要企業的主戰略。”

三一重工有望從中國龍頭走向全球龍頭。2021年上半年,三一重工實現國際銷售收入124.44 億元,同比增長94.69%。公司在全球主要市場包括三一美國、三一印度、三一歐洲等海外事業部銷售實現高速增長,亞澳區域56.67 億元,增長120.05%;歐洲區域37.51億元,增長 46.85%;美洲區域19.61億元,增長173%;非洲區域10.65億元,增長99.72%。

此外,三一重工的挖掘機產品在北美、印度、歐洲等主要市場的份額及銷售量大幅提升。東南亞市場集體突破並持續快速增長,多個國家繼續保持數一數二市場地位。未來,三一重工的國際化戰略除了亞洲市場之外,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非洲國家,都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間。

徐工機械將國際化戰略上升爲主戰略。上半年實現海外業務收入48.54億,同比增長68.51%。尤其是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佈局優勢明顯。徐工機械已在亞太區域、中亞區域、非洲區域、西亞北非區域、歐洲區域、大洋洲區域共涉及64個國家佈局了完善的營銷網絡,設有20家備件中心, 24個辦事處,近400個服務網點和120餘個備件網點。

中聯重科突破海外高端市場。上半年公司出口收入27.68億,同比增長超過52.28%。其中,高空作業機械銷售額17.36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97.95%,高機海外銷售已覆蓋五大洲56個國家和地區,產品相繼進入歐洲18 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高端市場,與全球各地區大型租賃公司與終端客戶相繼實現合作;突破全球高端履帶起重機市場,超大噸位履帶起重機產品批量出口海外市場,與土耳其簽訂2000噸級履帶起重機出口訂單,爲我國出口海外國家最大噸位起重機;此外,歐洲工廠在意大利正式落成,塔機、汽車起重機、高空作業機械實現本地化生產與銷售,助力歐洲市場的深入拓展。

柳工是國內行業中最早於1990年代就開展國際業務的企業之一,上半年實現海外收入 26.37億,同比增長69.43%。經過近二十年的境外開拓經營,目前已進入深度國際化階段。公司在海外設立了印度、波蘭、巴西 3 家制造基地和印度、波蘭、美國、英國4家海外研發機構,同時擁有多家包含整機、服務、 配件、培訓能力的營銷公司,並通過300多家經銷商的2,700多個網點爲海外客戶提供銷售和服務支持。另外,柳工的海外業務基本覆蓋了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沿線絕大部分國家和地區,較高匹配國家對外發展戰略。

截至2021年上半年,山河智能在海外已成立了十多家子公司。其佈局全球的18個重點區域中,有13個區域實現同比增長,其中10個區域增長率超過100%。除了明星產品微小型挖掘機暢銷歐美外,大型礦用挖掘機在非洲和南美地區取得了突破,其中,山河智能礦用挖掘機SWE600F和 SWK90寬體自卸車批量出口東南亞市場。

儘管海外市場需求快速增長,受疫情影響市場發展卻分佈不均衡,新興市場國家增長速度普遍較快,中國工程機械企業主要在東南亞市場的份額較高。“相較於國內市場,國際市場在各家工程機械企業的大盤中佔比相對較小,海外市場發展對其業績影響如何,還有待進一步觀察。”上述業內人士如是說道。

隨着國內樓市調控持續趨嚴、鋼材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同質化競爭更爲激烈等因素影響,工程機械行業多空交織,2021年上半年行業多家企業綜合毛利率有所下滑。目前,工程機械行業仍維持高景氣度,工程機械行業自身更新週期尚未結束。

“週期陷阱”彷彿是懸在我國工程機械行業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自2016年下半年復甦至今,我國工程機械行業進入高速增長期,按照行業五年左右的景氣週期計算,目前即將面臨調整窗口。不過,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爲,工程機械行業如同此前一樣的低景氣週期難以重現。經歷了週期洗禮的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正通過產品和服務的不斷升級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去週期化將成爲長期趨勢,行業的馬太效應也將愈發明顯。另外,可以看到目前中國工程機械後市場領域業務利潤較低,發展相對滯緩。隨着“十四五”規劃的提出,工程機械存量市場博弈不斷加大,後市場業務服務需求進一步擴容。

(作者:陳紅霞,見習研究員錢姣姣 編輯:李清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