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服刑,大部分人會想到監獄,高牆電網戒備森嚴,將罪犯與外界隔絕開來。但其實,還有很多罪犯就在家中服刑,不穿囚服,不住牢房,還可以和普通人一樣工作。他們是正在接受社區矯正的罪犯,即社區矯正對象。社區矯正作爲刑事執行制度,是國家刑事司法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象主要是被判處管制、宣告緩刑、假釋和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

可能有人疑惑,社區矯正的效果好嗎?還有人擔心,社區矯正對象在社區生活,能管得住嗎?從全國看,社區矯正工作從2003年開始試點,2014年全面推進,已累計接收矯正對象500餘萬人,其執行成本只有監獄的十分之一,矯正期間再犯罪率爲0.2%。

去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簡稱《社區矯正法》)正式施行,這是我國社區矯正領域首部專門性法律,標誌着社區矯正工作進入有法可依時代。“一年多來,上海不斷深入推進社區矯正工作,有針對性地消除社區矯正對象可能重新犯罪的因素,幫助其迴歸社會。2020年,社區矯正對象再犯罪率爲0.09%,大幅低於全國0.2%的平均水平。”市司法局黨委委員陳耀鑫介紹。

一人一策,按需施教

“尊嚴?尊嚴能當飯喫嗎?”老範又灌下一口酒,對上門的社工和志願者吼了一聲。熟食店瀕臨倒閉、與妻子長期分居、別人的“有色眼鏡”,都讓他情緒幾近崩潰,一句鼓勵的話都聽不進去。老範的履歷中,“案底”不少——2009年5月,因嫖娼被行政拘留十日;2018年9月,因故意傷害被行政拘留三日;2019年11月14日,因故意傷害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2019年12月13日,青浦區趙巷鎮司法所對老蔡宣告納管,他成爲一名社區矯正對象。

上海目前在冊的社區矯正對象有8600餘人,他們像老範這樣分散在各個社區接受矯正。“是否適合接受社區矯正,是有嚴格認定標準的。”市司法局刑罰執行處處長黃棟介紹,社區矯正對象90%以上都是緩刑犯,這些人中初犯、偶犯、過失犯情況較多,犯罪情節較輕,也有悔罪表現。而大部分危險性較大的罪犯還是在監獄接受矯正。

《社區矯正法》第25條規定,社區矯正機構應當根據社區矯正對象的情況,爲其確定矯正小組,負責落實相應的矯正方案。根據需要,矯正小組可以由司法所、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的人員,社區矯正對象的監護人、家庭成員,所在單位或者就讀學校的人員以及社會工作者、志願者等組成。在對社區矯正對象進行集中教育、個別教育、心理矯正、公益活動、適應性幫扶等工作時,會通過排摸研判需求、制定實施方案、深化落實措施、評估運用效果,進行“按需施教”。每位矯正對象都有量身定製的教育幫扶方案。

在對老範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評估後,矯正小組成員認爲他存在的最主要問題是法治意識淡薄,多次違法經歷都是因爲對法律的無知導致的,而且他嗜酒如命,酒後自我控制行爲的能力差,存在一定安全隱患。“其實他表面看起來大大咧咧,內心卻很脆弱,缺乏自信,長期與酒友廝混,社交圈中這些不良人員對他有很多負面影響。”矯正志願者韓峯知道,老範缺乏家庭支持,鬱悶情緒長期累積,缺少好好生活的動力。

矯正小組成員一邊引導老範多看、多讀法治類電視節目和書籍,一邊協助他進行生活規劃,改變目前的狀態。比如讓他給自己定一個飲酒量化指標,控制喝酒的量,逐步遞減;鼓勵他堅持跑步鍛鍊,通過運動減壓,釋放不良情緒。同時,老範也和妻兒加強了溝通,努力消除隔閡,修復家庭關係。2020年10月,他告訴矯正小組成員:“我把跟別人合夥的熟食店關了,現在妻子回來了,我們要自己開一家理髮店,以後好好過日子。”

制度創新,精細管理

社區矯正對象老顧住在徐家彙街道,他是江蘇省常熟市一家港口公司的高管。2019年,他因重大責任事故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

在案件發生前,他每天都要往返於上海和常熟。但在矯正階段,要遵守嚴格的外出請銷假規定,他只能每隔一兩個星期請一次假。由於他是企業主要負責人,長時間無法到現場處置工作,對公司的整體效益產生了影響,爲此他非常焦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的矯正表現。

2019年11月,滬蘇浙皖四省市會簽了《滬蘇浙皖社區服刑人員外出管理辦法(試行)》,規範了長三角地區社區服刑人員請假外出的規定,其中首次就因工作原因經常性請假外出做了規定。徐彙區司法局社區矯正科、徐家彙司法所第一時間將相關規定對老顧進行了教育宣傳。老顧嚴格按照規定提供了相應的請假證明材料,經過區司法局嚴格審覈及向市司法局報備後,批准同意他在規定時期內可往返居住地與工作地之間,到期後也僅需重新提供證明材料,即可延長請假外出時間。“我切實感受到國家法治建設的公平、公正,即使犯了罪,也得到了矯正機構平等對待和幫助,不僅挽救了我的工作,也讓我的企業能更好地爲長三角經濟發展做出貢獻。”老顧說。

《社區矯正法》對經常性外出規定以法律形式予以固定,讓越來越多確有實際需求的社區矯正對象從中獲益。爲給《社區矯正法》有效實施提供保障,2020年8月13日,本市高級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共同發佈《關於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實施辦法〉的實施細則》,8月20日起施行,成爲全國層面首個省級實施細則。

如今,“社區服刑人員”的稱呼被改爲“社區矯正對象”,進一步淡化服刑標籤,更符合促進社區矯正對象順利融入社會的目標任務;社區矯正的工作目標也從“將社區矯正人員改造成爲守法公民”變成“幫助其成爲守法公民”,淡化了“改造”的烙印,強調修復和恢復正常社會關係;以前,若矯正對象不服從規定,受到三次“警告”就會被重新收監,如今引入了“訓誡”,兩次“訓誡”換一次“警告”,矯正對象有了更多改正機會。

智慧矯正,人文關懷

“你好,我是徐小矯,請問有什麼需要我幫助的嗎?”7月28日,記者在徐彙區社區矯正中心見到機器人“徐小矯”。“徐小矯,請檢索‘缺乏工作紀律’‘觸犯財務問題’的相關案例。”聽到指令,相關案例隨即顯示在屏幕上。

“‘徐小矯’是我們社區矯正綜合應用管理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徐彙區司法局社區矯正科科長王鴻歌說,通過便捷查詢,工作人員可參考以往的同類案件,更科學地制定矯正方案。徐彙區打造的智慧矯正平臺已實現了與本區多個委辦單位數據互通,比如,通過與區委政法委的數據聯通,完善了對轄區兩類對象的技術防控措施;又比如,與民政部門的信息共享後,可以爲社區矯正對象申請低保和就業政策支持等提供幫助。

如今,各區都在推進將社區矯正信息接入上海市“一網統管”平臺、刑事案件智能輔助辦案系統和地方平安建設管理系統,實現全面“智慧矯正”。2020年,徐匯、長寧、虹口、青浦、松江、金山、嘉定7個區實現社區矯正對象零再犯,其中徐彙區連續8年實現社區矯正對象零再犯。“在我們的工作中,數據發揮着重要作用。去年,社區矯正中心通過分析轄區內涉毒類服刑人員的定位數據,發現某一對象與區外涉毒人員接觸頻繁,情況異常,我們將相關信息提供給公安,最終協助公安機關破獲一起涉毒涉槍類嚴重刑事案件。”徐彙區矯正民警張若雲舉例說。在他看來,技術逐漸改變傳統的工作方式,2014年他剛參加工作時,沒有信息化監管措施,只能依靠人力每天進行指紋、簽字考勤。2015年開始使用電子腳環後,矯正對象的日常行動軌跡一目瞭然。如今還引入了人臉考勤,舉手投足間就能完成簽到和簽退。

技術進步的同時,傳統的人文關懷也必不可少。在徐彙區社區矯正中心的習藝室裏,記者看到桌子上堆滿了彩色毛線,社工、志願者正在和社區矯正對象一起編織圍巾、帽子和手套。新航徐匯工作站站長鄭鹿說:“社工主要參與的是教育矯正。6年前,我們開始探索循證矯正,就是找到犯罪的最根源性原因,即犯因性問題,經過評估和分析,有針對性地進行矯正。4年前,我們又加入藝術治療,按照不同對象的特點,開展音樂、沙盤、舞蹈、繪畫等多種治療。”

近十年來,社工們通過“愛的編織”“讓生命影響生命”“幫助殘障兒童”等愛心活動,幫助社區矯正對象改變社會認知和行爲模式。去年,矯正對象和志願者們親手編織的88套圍巾和帽子,就送到了雲南省紅河州的草果洞小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