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伴隨着收割機在松江小崑山萬畝良田留下一道道機轍,2021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上海主會場系列活動正式拉開大幕。上海其餘8個涉農區同時通過視頻,直播當地的水稻開鐮場景,共同展示江南地區“喜看稻菽千重浪”的豐收年景。

上海農業體量不大,但農民歡慶節日的情緒卻與豐收節當天的天氣一樣熱氣騰騰。“豐收節裏,我們不僅有新大米,而且有各種特色農產品。”來自不同農業合作社和涉農企業的農民熱情介紹:黃浦江大閘蟹在業界多次斬獲金獎,松林豬肉、倉橋水晶梨、佘山水蜜桃等都是松江當地的地產美食;葉榭軟糕、張澤羊肉、四鰓鱸魚等特產,不僅味美,而且飽含歷史傳承的文化底蘊。

更吸引人的是,上海農民的關注點和農業發展方向不僅僅停留在農產品生產上,還圍繞農產品、農耕文化、農業空間構建獨具特色的“農業+文創”發展路線,爲城市提供了更加豐富的農業文化體驗。

松江大米文化體驗基地“八十八畝田”的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他們最近剛入選市消保委“上海特色伴手禮”金榜的葉榭軟糕。始產於明代的葉榭軟糕如今已有400多年曆史,是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使用優質粳米制作的軟糕有着“松、軟、香、甜、肥”的特點。此次被專家和消費者代表推選爲“伴手禮”,還因爲葉榭軟糕新一代傳承人朱燕和同伴們將活字印刷、天然植物染色等技術用到了製作中。軟糕上,多了個性化文字,如“儂好上海”“花好月圓”等。農民的初衷是通過農業伴手禮,傳承併發揚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金山,“農”字頭文創產品也很受國內外消費者歡迎。金山農民畫畫家王阿妮創作的“絲絲入畫”農民畫系列絲巾,同樣是今年“上海特色伴手禮”的金榜產品。

對“農”字頭文創產品來說,帶有農耕元素的空間或許是貼切的展示空間,而在市民眼裏,很多展示空間本身就是獨具鄉野特色的網紅打卡地。

今年豐收節上海主會場設在“雲間糧倉”,其所在地有上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陸續建造的糧食倉庫及工廠,包括南門糧庫、松江米廠、松江麪粉廠、松江縣配合飼料廠等。經過改造,“老糧倉”變成了“文創園”,充滿各種與“豐收”有關的創意:8個高24米、直徑5.5米的筒倉,之前被松江麪粉廠用來存儲原料;經過塗鴉藝術家施政創作後,變成了上海唯一、全國最大的主題筒倉塗鴉《稻田守望者》。

在嘉定、奉賢、青浦、崇明等各涉農區,也有不同的“文創園”“畫家村”。市農業農村委副主任葉軍平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增強上海城市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民豐收節能集中展現上海涉農區“美麗家園”“綠色田園”和“幸福樂園”的建設新成果、新經驗和新風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