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詩人、小說家的韓東,永不退休。”10月21日,由江蘇省作家協會主辦的“韓東詩歌創作研討會”在南京舉行,詩人、作家韓東今年已經60歲了,這是他四十年寫作生涯裏的第一次個人創作研討會。會上,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李敬澤說,“一代人漸漸老去,韓東已有力地證明,在生命的不同階段都可以保持有力的創造力。我們的詩歌和小說需要韓東這樣的藝術家,需要韓東這樣的人走在人少的、偏遠的地方,他的目光總能有力地啓發我們。”

學者說——

他讓詩歌回到了生活,是“詩人中的詩人”

在研討會上,與會專家的手邊都放着一本韓東的最新詩集《奇蹟》,它收錄了韓東近一兩年來創作的125首詩歌新作。在詩人、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何向陽眼中,詩集《奇蹟》中有一個關鍵字——“看”。“‘看’的意象如此之多,如此動人,它是一種強調,是對真實的追尋與肯定。在他這裏,詩歌的藝術變成了一種‘觀’的藝術。他的詩中有一種難得的繪畫感和敘事性,他的詩是反抒情的,很多詩你看着非常冷,他力圖很抽象地去解釋,但他又用‘看’把它具像化。”何向陽說,“衆生在‘看’中得以復活。當你關注,當你在‘看’,那是一種愛的行爲,詩變成了愛的產物。而且,韓東的‘看’還打通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這在詩歌中是非常珍貴的。”

詩人、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張清華相信,作爲從1980年代中期成長起來的重要詩人,韓東擔得起“詩人中的詩人”這個稱謂:“他是一個具有方法論意義的詩人。我們讀韓東的詩,不僅接受了一篇篇文本意義上的詩歌,還深受他生命觀和認知方法的影響。當代中國詩歌解構主義的實踐確實是從韓東開始的,還有平民主義的價值觀、口語寫作的倡導也是從他開始的。”

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何平認爲,談論韓東的詩歌,無論如何離不開談論韓東這個人,談論他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文學活動。“韓東是‘第三代詩人’的代表,以審美‘挑釁者’的面目出場PASS朦朧詩人。但新世紀以來,尤其是近幾年,他深居簡出,遠離文學活動,我們很少看到他在各地頻繁上演的詩歌節露面。他每天的日常是帶着午飯的飯盒到工作室開始一天的寫作,是喧鬧火熱文學生活的邊緣人。我想說,我們讀韓東不能是抽象的‘詩人意義上的韓東’,而是一個真實的活生生的韓東。”

詩人、蘇州市文聯副主席小海認爲,韓東之重要在於他讓詩歌回到了生活。“1980年代讀大學中文系,我們接受的概念是‘文學要提煉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但韓東不是,他把詩歌拉回生活,不再俯視生活,不再宏大敘事,他覺得詩人是人羣中的一員,他回到了基本的人性和基本的七情六慾。這是巨大的扭轉。由此我們可以說,好的詩人是有世界觀的詩人。”

在《花城》特邀主編朱燕玲看來,韓東寫詩,不是表演,更不是歌唱。他的個人化,也不是表現爲宣泄,而是他酷愛細小的切口,重視個人經驗。“沒有浮華的辭藻,沒有濃烈的情緒,表面的冷漠,深處是對所有生命的敬重,也溫情,也沉重。這種人生的痛感,是遠離浪漫主義的,是形而上的,是哲學的。”

好友說——

“韓東永遠寫的是好詩,他的寫作非常乾淨”

當日,研討會還請到了幾位有特殊身份的專家,他們既是學者、作家,也是韓東的親友團,這個“親友團”的陣容相當壯大,包括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蘇童,江蘇省作協副主席葉兆言,南京藝術學院教授李小山,南京藝術學院教授毛焰和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原社長黃小初,他們都各自回憶起與韓東的相識相知。

黃小初說自己知道韓東的名字時還在讀大學,後來到了南京,第一次見到韓東是1986年的春天,“我第一次見小海在韓東家,那時候韓東家已經高朋滿座了,我和蘇童到了以後就受到了韓東非常熱情的款待,我此生喫過的最好的鴨子是在韓東家喫的桂花鴨,就是桂花季節的老鴨”。黃小初說自己對詩歌是門外漢,經常不知道詩好在哪裏,但卻能看出來什麼是爛詩,而韓東永遠寫的是好詩,“因爲那樣的詩我永遠寫不出來”。

蘇童與韓東相識於1984年,“有一天我騎着自行車穿越整個南京城到了瑞金路的韓東家裏,我認識韓東的時候,他已經在醞釀着寫小說了,對於韓東的詩歌我就像當年的大學生一樣,《有關大雁塔》《你見過大海》這樣的詩我們都可以背下來”,關於韓東寫小說,蘇童告訴大家韓東喜歡在潔淨的場域裏寫作,“哪怕是一張桌子,他希望是乾乾淨淨的,所以從某種意義上看也是一種象徵,有喜歡韓東的,也有不喜歡韓東的,但是大家都認爲韓東的寫作非常乾淨”。

關於“親友團”,葉兆言自認和韓東的關係更多的還是親,因爲天生就認識他,“大家可以回憶從什麼時候開始認識他的,但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我小時候懂事的時候就認識這個人”。在葉兆言的記憶中間,他和韓東的哥哥從有記憶時就在一起玩了,“我和他哥哥做了一件荒唐事兒,南京很多地方是有書攤的,我們會經常去看小人書,韓東就跟着我們,我是一個比較善良的人,他哥哥經常拉着我就跑,我們倆出去以後,我童年記憶中有這樣的印象,萬一這個小孩兒沒有了怎麼辦,我對韓東最早的記憶就是這樣的”。葉兆言認爲韓東最大的優點就是做人不俗,他希望年輕人如果向韓東學,還是要多學一學爲人的那種不俗,“有詩人的氣質比詩更重要”。

毛焰這幾年和韓東共職了兩年,他回憶說他們兩人幾乎每天都會談論文學、詩歌,尤其談論詩歌談的比較多,“韓東可能就是隨便聊聊,但對我來講特別過癮,變得非常有意思”。

李小山親切地稱韓東叫“韓二”,“這樣比較親切,我們親友團就是韓二的孃家人,孃家人聽到很多嘉賓給韓二這麼的讚揚,我特別高興,這樣的讚美希望來得更多一點,因爲韓二配得上”。

韓東說——

“不習慣,也不懂規矩,但對我來說是第一次”

“不習慣,也不懂規矩,但它給了我一次感謝的機會。”對於人生裏的第一場個人研討會,韓東說,“這麼多年來,寫作這件事得到了各位朋友的幫助,我對幫助過我的人都記得很清楚,要感謝的人太多了,謝謝大家。”

談及詩歌,韓東分享了一個他的觀點:“我們這一代用現代漢語寫作的詩人,確實抵達了中國現代漢語詩歌創作的一個高峯。這裏的主語不是我,而是我們這一代人。其中有兩個因素,一是現代漢語的成熟,二是一種世界意識。什麼是世界意識?世界意識不是地方意識,不是中心意識,也不是唯西方意識,而是自自然然地‘在世界中’。你是整體的一個局部,並不和整體發生衝突。不是對立、對比、競爭的意義上才能確立的那種存在。就詩歌而言,這兩點是一代人能取得長足進步的原因。”

本次研討會由江蘇省作家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丁捷主持。江蘇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汪興國說,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第三代詩人”爲“新時期文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在這個過程中,韓東作爲這個流派的主要代表詩人之一,走在了同仁們的最前邊。他的《有關大雁塔》《你見過大海》和“詩到語言爲止”的提法也以“文學史”名義進入“經典化通道”,他在1985年後創作的一系列標誌獨特風格的新詩,已成爲中國新詩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開了一個成功的和愉快的研討會”,在總結髮言時,作家、江蘇省作家協會主席畢飛宇說:“對韓東個人而言,這個會也許沒那麼重要,但是,對我們江蘇作協來說,這個會很重要。江蘇是文學的沃土,自然也是詩歌的沃土。韓東這個人,韓東的文本,韓東的詩歌精神,韓東的詩歌美學,包括他作爲詩人的個性氣質,都是非常寶貴的。爲了我們江蘇文學的未來,尤其是詩歌的未來,我們就必須把韓東研究這項工作做好,並深入下去。”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黃彥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