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章)

艾問人物·黃飛燕

樂薦存在的意義:健康管理的銜接有空白

2019年,樂薦作爲一家服務B端的企業健康數字化服務平臺,踏上新徵程。

嘉賓黃飛燕:樂薦的本質是平臺,或者是說高科技化的平臺,或者說智能化的平臺,它本質是科技公司,因爲它要做的事情並不是說自己去做每件事情,正相反它是把企業員工的需求帶進來不同的合作伙伴去滿足不同的需求,說白了,誰是最適合於幫助他健康的這麼一個(,而這個被優質的選到一起去之後,無論它是醫院,還是健康管理公司,還是遠程設備的公司,遠程設備醫療設備的監控,或者它可能只是瑜伽師營養師,但必須是適合他的,適合他,能夠幫助他有長期維護他的健康態。樂薦要做的事情是通過科技化的手段來幫助他去選擇適合他的這些服務體系,最終圍繞他。

小片詞:儘管樂薦僅僅是一個高速發展不到2年的年輕企業,然而黃飛燕在醫療領域卻已經深耕十幾年。2004年,黃飛燕和丈夫張黎剛創立愛康網,正式開始兩人在醫療領域的創業。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黃飛燕後來創立樂薦,有很大一部分經驗和參考是來自於它。

嘉賓黃飛燕:16年前,當時我女兒兩歲大的時候,她就是得了普通的感冒,當時情況,每次要去排很長的隊,掛號,每一天再次去的時候就換了一個不同的醫生,所以在短短的一個禮拜之內,這個孩子就不斷的看不同的醫生,喫不同的藥,一個禮拜之後就變成很重的肺炎了。這過程當中我們就看到整個醫療效率真的是有一點低的,所以就覺得是不是通過一種互聯網的手段,我們就想醫療數據能夠集中起來,而且如果是互聯網預約的話,說我提前都已經約好了知道說哪個專家在什麼時候會再次出診,所以當時出於這麼一個簡單的初衷,創立了最早的愛康網。

艾誠:體檢並不是愛康的創業初心。

嘉賓黃飛燕:對,一開始是想解決很多人看病掛號難的問題。

小片:翻開黃飛燕與張黎剛的個人履歷,不難發現,愛康網的成立絕不是偶然,而是在互聯網大潮下,醫療從業者的必然選擇。1995年到1999年,身在美國的黃飛燕和張黎剛,像所有的美國青年一樣,感受着互聯網帶來的衝擊和機會。

嘉賓黃飛燕:那一代,我們當時的留學生就覺得這麼好的技術爲什麼不帶到中國呢?也提升中國各方面的效率,也擴大它的信息化,所以我們當時就把它帶回來了,當時張朝陽是第一個回來的,他帶回來的是搜狐,是一個大門戶,我們後來已經晚了一兩年,

主持人:當時在您的心目中,您要從美國come from US to China,從美國給中國的創業帶來什麼呢?

嘉賓黃飛燕:當時是張朝陽他想把雅虎變成中國的雅虎版本,所以他就起了一個名字叫搜狐,可是他回來之後他需要朋友來幫他,因爲我們都是在波士頓一塊,我是在波士頓大學,他是在MIT讀書,他就問我有什麼朋友願意回中國的嗎,我就去問了張黎剛,他說我願意,然後他就成爲了搜狐第一任內容總編輯。

主持人:一個哈佛醫學院做了搜狐第一任的總編輯。

嘉賓:沒錯。但是他做了一年,他覺得他只做總編輯還不是他想要的,他原來在哈佛醫學院本來是要往諾貝爾獎那方面走的,因爲後來他的幾位老師都拿了諾貝爾獎,所以我們就開始重新考慮創業,後來創立了藝龍網,(畫面出字:1999年,黃飛燕、張黎剛聯合幾個朋友一起創立了後來的藝龍網。)藝龍網只是嘗試了一下,後來下定決心回到他的老本行,就是愛康,那就是想把互聯網帶到中國傳統醫療進行,那時候很年輕,想變革,想用這種手段給到老百姓更方便的就醫條件,就這麼開始了。

2007年8月,愛康網和健康體檢機構上海國賓合併,成立愛康國賓集團。

小片詞:2003年,非典疫情的突然襲擊,對人們的健康觀念和生活習慣產生了極大的衝擊,除了誕生了淘寶、京東商城、QQ遊戲等互聯網平臺之外,體檢機構也開始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這其中就包括愛康國賓。

嘉賓:愛康那個時候還在互聯網公立醫院的掛號以及互聯網服務上面,還是在舉步維艱的過程當中,當時就決定體檢是那個時候老百姓的需求,於是乎就跟國賓合併,合併之後就形成了愛康國賓體檢集團,就開始不斷的擴大,做體檢業務。

主持人:從愛康國賓,到今天選擇再次創業再出發,樂薦,樂薦的服務對象是做企業員工的健康管理,企業是您的客戶,但是企業員工是享受整個樂薦醫療服務,不管是掛號,看病,保險等一系列的大禮包的一個對象,爲什麼要選定這麼一個細分賽道?

嘉賓黃飛燕:體檢到後來越來越重,而且經歷了十幾年體檢之後,我們發現中間還是有一個很大的斷層,體檢並沒有解決老百姓的健康問題,必須體檢之後得做一些什麼事,或者體檢之前就應該做一些什麼事。才能真正意義上去改善人整個健康體,讓他少得病,體檢和去醫院中間有這麼一個銜接過程,這個事暫時空白沒人做的。尤其這個空白點,當時我們覺得這個空白點如果是能從職場可能是最快的,尤其大的企業,它裏面都是幾千名幾萬名的員工,如果能做一些事情讓企業員工體檢之後,在看病之前能夠儘量不要去看病,減少看病,這不是最好的一個事情嗎?所以樂薦是爲這個事而做起來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