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青報刊文:割一茬“韭菜”再跑路,健身房的坑還嫌少嗎?

來源:聶書江/中國青年報

最近一段時間,有關健身房卷錢跑路的新聞突然增多。社交媒體上出現了一些有關健身房倒閉的短視頻,一些傳統媒體也關注了疫情之下健身行業按下暫停鍵後難以爲繼的問題。實際上,由於傳統健身房盈利模式單一,又加上疫情導致的客流量下降、預付費堆高負債率和場地租金增加等問題,健身房收益確實不如過去幾年。一些經營者在接受調查時也吐苦水:“我們想好好經營的,誰願意倒閉?只是我們裝修改造和場地租金開銷實在大,現在疫情又中斷了現金流,不得不破產。”

然而,這種表述並不符合健身房行業的事實,甚至掩蓋了健身房野蠻生長的現實。企查查的數據顯示,2020年主流城市(含一線和新一線城市)的健身俱樂部平均增長率爲4.12%,商業健身房平均增長率爲7.30%。一方面,我們看到一些已經開業的健身房毫無徵兆地宣佈倒閉,但是,另一方面,新的健身房又在持續湧入。這種自相矛盾的局面令人困惑。

傳統的健身房大多采用預付費模式,然而,這種能短期內快速回籠資金的模式同時也帶來最大的問題——高負債率。因爲健身房大多開在商業繁華之地,且租金年年攀升又不穩定。即便籤了合同,仍然面臨被房東隨時收回場地或漲租的情況。關鍵的問題是,這些費用是一種長期投入負擔,這樣就與短期快速斂財形成矛盾。爲了償還器材費、人工費、場地費等欠賬,一些健身房不得不絞盡腦汁去吸引新的顧客,或以情侶卡、親子卡、父母卡等名目誘惑消費者衝動辦卡消費。

當以上手段不能持續增加收入時,健身房就會使出終極大招——假期割“韭菜”模式,即瞅準某長假,在半個月前抓緊宣傳讓利新政策,鼓勵老會員邀請自己的親朋好友進店體驗,一旦長假到來,就立即閉門謝客,隨後張貼破產通知,最後人去樓空,只留下一個微信公衆號作爲唯一溝通渠道。如果受騙的消費者想舉報或維權,一律回覆“等待法律途徑解決”,至於如何解決,則沉默不語。

實際上,我們普通消費者心裏是有一杆秤的,對於疫情衝擊下健身房實體店的經營困難問題並非不理解。一些消費者甚至直言,大家應該跟小微企業抱團取暖,共克時艱。但令人困惑的是,既然企業高層已經下定決心要倒閉了,爲什麼還算準日子,“割一波韭菜”後再倒閉?難道倒閉這種大事是臨時決定的嗎?

當商家變着法兒算計健身愛好者時,也在爲整個健身行業的“壞口碑”貢獻自己的“力量”。在中國消費者協會公佈的2020年受理投訴情況中,“辦卡”消費入坑投訴仍是熱點,尤其是健身行業,一直處於投訴的前三名。在此背景下,人們對健身房的形象認知也從健康活力慢慢轉向“大騙子”“忽悠”“跑路”“割韭菜”等負面詞語。爲了健身行業的長遠發展,“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斂財訣竅該被治治了,只有妥善保護消費者權益,才能重新改善健身房在公衆心目中的印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