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普洱茶衝向元宇宙:清朝茶磚拍賣100萬,茶餅照片NFT能拍出1000萬

時代週報

到現在爲止,還沒有人能準確描述元宇宙是什麼,但這不影響有不少人在“萬物皆可元宇宙”理念的驅動下,規劃他們的商業版圖。

在茶與元宇宙結合的語境下,有人暢想在腦機接口創造的元宇宙中,我們可以“經常去金陵探望陸羽,知己對坐,品茶談詩”;也有人暢想茶葉本身最迷人的是香氣和滋味,未來或許會有黑科技直接作用於人的神經,實現嗅覺和味覺的傳感。

不同於虛幻的暢想,香港國際普洱茶協會祕書長王唯唯正在思考,如何將茶與元宇宙的結合付諸實踐。“我的設想是現實與虛擬結合,更準確地說,是利用最新技術促進現實世界的發展,而非製造另一個幻境。”

2021年11月23日,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王唯唯反覆強調,“我們不賣茶,更不鑑定茶的優劣,我們希望在元宇宙建立一個新的‘茶馬古道’,用NFT技術讓每一餅普洱茶的來源和流轉渠道都能透明,這樣也可以推動從茶農開始的每一個流通環節都能自律。”

NFT的全稱Non-Fungible Tokens,譯爲“不可同質化代幣/不可替代代幣”。換言之,NFT是區塊鏈的一個條目,由於它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屬性,所以能被用來代表獨一無二的事物。

NFT解決流通痛點

元宇宙內的“新茶馬古道”,籌建靈感來源於古時候的茶馬古道。彼時,仰賴於茶馬古道上馬幫專線護送,產自雲南普洱的普洱茶並不會進入市場流通,而是歷經數月之久運抵京城,直接供皇家享用或與外邦交換物資。

而現在,在市場流通領域裏,普洱茶的品質參差不齊、真假難辨。據時代週報記者調查,普洱茶市場上有很多不法商販造假做舊,造假手段主要是以溼倉加快生茶的陳化速度,製造出所謂的“陳年老茶”;或者把茶的包裝做舊,以表現出陳舊感。這導致普通消費者很難鑑定陳年普洱茶的真假和優劣。

王唯唯所構想的“新茶馬古道”,是依託NFT(全稱Non-Fungible Tokens,即非同質化代幣和區塊鏈技術),讓普洱茶在流通環節實現實物與所有權分離,進而使茶葉保真且溯源的一個路徑。

實物方面,這條“新茶馬古道”想做的是在普洱茶還沒有離開茶山,甚至還沒有離開茶農茶園的時候,就由當地茶農組成的自治組織對其進行集中的第三方託管,讓普洱茶的實體長期保存於茶山倉庫內,這個過程能夠保證普洱茶確實爲當地茶園生產的真品。

在所有權方面,普洱茶的實體被封存進倉庫的同時,一個個與實物對應的NFT也被生成,讓NFT代替普洱茶實體進入市場進行交易,所有的流通環節都將“上鍊”,即在區塊鏈上生成標記。最終,當用茶人希望拿到茶葉實體飲用時,只需茶農將該NFT消滅並把實體直接寄給用茶人。

“通過這種手段,能夠克服‘交易必須流通,而一旦流通則不能保真’這一矛盾。”通過對比其他的交易方式,王唯唯發現,NFT能夠完美地實現茶葉在單一固定地點保真密封,而所有權可以交易這一模型,“這是可靠的、適合的(交易方式)。”

上述構想,闡述了NFT的稀缺性與唯一性。“由於每一個NFT都有獨一無二的數字化屬性,所以沒有任何倆個NFT是完全相同的。正如藝術品一樣,比如名畫《蒙娜麗莎》可以有很多複製品,但是真品只有一個。所以NFT非常適合映射現實世界中較爲稀缺的資源。”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NFT技術人士向時代週報記者解釋道。

在上述技術人士看來,區塊鏈是技術,NFT是依靠技術把實體數字化。當下在遊戲、藝術品、域名、收藏品、虛擬資產、現實資產、身份等方面都有NFT的應用,非常適合用NFT來標記它在區塊鏈上的數字所有權。“你可以比對現實世界中的房產證之於房子,NFT不僅僅一對一的標記了這個實物本身的存在,也同時用數字證書的形式標記了某人對該物品的所有權,且不可篡改。”

而在王唯唯看來,“NFT作爲一種先進技術,對現實世界應該產生更積極的意義。我們希望通過NFT率先推動普洱茶行業新秩序的產生,推動各相關環節習慣於保真溯源的規範。”

NFT治不了源頭亂象

在現實世界的普洱茶行業裏,亂象確實不僅僅只發生在流通環節裏。

“茶葉作爲農產品,國家對其的管理標準局限於‘什麼是不行的’,對於好茶葉沒有統一標準。而且茶葉不是標品,行業內也沒有統一的認證方式。”11月25日,北京硯田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槐方偉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表示,NFT在整個茶葉領域的作用有限。

事實上,由於茶葉生產涉及了種植、採摘、炒制、保存、銷售等多個環節,每一個環節都會產生造假的可能,或者產生質量的偏差。而這些環節又涉及了茶農、公會以及品牌上等各方的利益。而NFT技術僅僅解決了流通環節,相當於只能解決知名品牌商的優質產品在市場上不被仿冒的問題。

“新茶馬古道”的構想被業內人士認爲過於理想化。“供應端或是茶葉生產方在實際操作中,如果不能保證透明的機制,也會極大消耗消費者的信任度。”槐方偉談到。

時代週報記者調查發現,技藝嫺熟的製茶行家能夠很輕易的調配茶的口味。這意味着在供應端茶農或公會也有可能將當時消費者購買的茶餅更換包裝紙,甚至是拿新茶通過烘培、窩堆等技術調配口味,沖泡出來的茶跟普洱陳茶口味不相上下,“哪怕是行家也有被這種技倆‘打了眼’的時候。”槐方偉說。

另一方面的擔心來自於NFT技術的導入,可能引發茶葉的金融化“歧途”。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鄧小鐵教授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談到,NFT無法徹底解決普洱茶在供應端即可能出現造假的問題,而這一漏洞或許會使普洱茶NFT落得與“陽澄湖大閘蟹禮券(又稱“蟹卡”)”類似的窘境。

所謂蟹卡的窘境,原因是該禮券的超印超發,以及超前銷售。供應商一端的存貨可能遠遠低於市場上流通的禮券標識的數量,最終導致了提貨時不能全部兌現,即發生了“擠兌”。事實上,這還是涉及了供應端的誠信問題。

對上述一系列問題,清華一位技術方面的專家就普洱茶茶餅,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在他看來,茶餅在壓制過程中,其紋理都是獨一無二的,類似人類的指紋。可以將這種紋理用精密儀器進行掃描,將掃描結果一併製作在NFT的信息當中,以保證NFT與現實茶餅的一一對應關係。

顯然,上述可以預見的問題,並不能夠通過給茶餅貼上一張“身份證”,生成一條NFT就能解決。王唯唯也意識到了這一問題,他認爲“當前普洱茶市場的無序,不能期待全部用NFT技術解決,但是如果能通過這種技術,推動良好秩序的建立,並把這種秩序延伸下去,自然也能促進茶農、茶商和當地自治組織的自我監督。”

NFT充分不必要

一位愛茶人士對時代週報記者談到:“在我們眼裏,茶葉不是股票或紙黃金,而是農產品,需要消費者飲用,如果不喝,茶就沒有價值。”

這句話提醒了一般茶葉的價值所在,也同時暗示了NFT技術適用的“侷限性”。

不僅僅是茶葉,對大多數消費品而言,其最終的目的都是“消費”掉,所以大部分產品,並不會產生多次流轉的需求。對於品牌方來說,如果是普通產品,通常使用的防僞方式,有條形碼、二維碼、以及最近開始被酒類產品使用的三維碼等等。以現行的防僞手段就可以實現唯一的、不可複製的“身份證”,進而實現保真溯源的目的。

對此,王唯唯也坦誠道:“NFT是充分不必要條件。”在他看來,只要良好誠信的秩序建立能夠建立起來,用什麼樣的技術來保持和實現,並不是問題的關鍵。

上述侷限性,其中原因之一,是當下NFT“性價比不高”。在當前“算力”條件下,生成一個NFT的成本是極高的,並不適用於一般消費品上。“有些品類可能達到100美金。”上述清華技術專家透露。

在王唯唯看來,普洱茶與波爾多葡萄酒有類似之處,都是非標產品(同一酒莊每年的出品品質也都不一樣),都有源產地溯源需求,都可長期存放,同時品類裏的高端產品都會產生收藏價值。“比如82年的拉菲,價值足夠高,甚至可以進行拍賣。但市面上仿冒品很多,這樣的產品就適用NFT技術。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波爾多葡萄酒都有82年拉菲的價值,所以並不是所有波爾多紅酒都適合貼上NFT標識。”

而NFT的另一個適用條件,就是可實現與實物分離,進行單獨且必要的多次流轉。

茅臺也是衆所周知的具有收藏價值的消費品,年份越久遠價值越高。但同樣被衆所周知的是,市面上流通着的茅臺,沒有任何人敢確定其真假,即便瓶子是真的,也可能被不法商販灌裝了假酒。“有專門回收茅臺空酒瓶的地方,可以賣到30-50元/個,要看成色。”一位常年在小區門口收購各種老酒的人士對時代週報記者“提示”。

而市面上很多茅臺酒,都存在流轉屬性,一瓶酒可能被送禮或者轉賣多次。很多高級的普洱茶餅也有同樣的屬性,甚至可以“上拍”。近日,香港蘇富比就宣佈舉行首場普洱茶拍賣,於2021年12月8至16日推出《珍茶淺酌》網上專場,拍賣呈獻逾20件拍品,涵蓋百年號級古董茶、五十年代印級茶、七十至九十年代七子餅茶等,當中以清末民初百年陳雲號(白票黑字)最爲罕有,估價在90-120萬港幣。

“現在造假手段如此高明,無論是茅臺酒還是高級的普洱茶,任何人都無法保證流轉過程中的真實性。運用NFT是讓實物不參與流轉,減少被‘掉包’的可能性,同時NFT還能記錄全部流轉過程,實現了保真和溯源。”王唯唯談到。

在上述不願透露姓名的NFT技術人士來看,製作普洱茶的NFT,可能拍賣出上千萬的價格。“畢竟現在一個QQ頭像做成NFT,都能拍到2000萬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