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5日,2021人工智能合作與治理國際論壇在清華大學舉行。論壇以“如何構建一個平衡包容的人工智能治理體系”爲主題,彙集世界各地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思想領袖和實踐者,共同探討構建適合人工智能健康發展的治理體系,分享人工智能技術前沿與治理經驗,以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

論壇中,與會專家學者不約而同談到了人工智能發展帶來的風險與挑戰,並提出應加強全球合作與對話,推動共治共享,形成人工智能向善的力量,推動建立科學合理的人工智能國際治理體系。

人工智能存在算法偏見和侵犯個人隱私等風險

談及人工智能合作與治理,與會專家學者不約而同談到了人工智能發展帶來的風險挑戰。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表示,人工智能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標誌性技術。智能時代的“大門”已經緩緩開啓,然而,在提高社會生產力、賦能治理現代化的同時,人工智能也帶來了公共安全風險、隱私侵權、數字鴻溝、責任困境、倫理失範等許多新的挑戰。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白雅婷提到,人工智能在疫情應對、抗擊氣候變化中都發揮着重要作用。與此同時,人工智能也存在算法偏見和侵犯個人隱私等風險。隨着人工智能應用在世界各地愈加普及,需要就公平道德的人工智能治理體系的構建路徑達成共識,國際合作至關重要。

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姚期智指出,隨着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的相互嵌入,保持科學技術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良性互動與協同越來越重要,這需要我們做好人工智能技術開發、應用與治理之間的平衡。然而,人工智能對數字經濟時代的隱私保護和數據安全也提出了挑戰,不斷精進的算法、高效的算力和隱私保護是人工智能理論的新方向。

要推動全球共治共享,形成人工智能向善的力量

面對人工智能發展帶來的風險挑戰,如何構建一個平衡包容的人工智能治理體系?

全國政協副主席汪永清認爲,要推動開放包容,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摒棄強權霸道邏輯,擺脫意識形態偏見,最大限度地增強合作機制、理念、政策的開放性和包容性,構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負責任格局。要推動協商互鑑,堅守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建立起跨文化信任,尊重和包容差異,統籌發展與安全,兼顧效率與公平,防止治理規則政策取向顧此失彼、避重就輕和歧視性排他性,共建具有廣泛共識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規則和倫理標準的平衡性框架。要推動共治共享,創建人工智能治理各方參與的開放性平臺,通過跨學科、跨領域、跨地區、跨國界的交流合作,推動相關各方遵循基本科技倫理,把進步的價值取向嵌入人工智能數理模型,形成人工智能向善的力量,推動形成人工智能治理的最佳實踐,形成各方積極參與的共治共享良好局面。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提出,人工智能治理必須協同多元主體、兼顧多維目標、融合多元價值,加強全球合作與對話,構建平衡包容的人工智能治理體系。大學作爲人類科技文明的重要策源地,不僅要在人工智能基礎理論與技術前沿努力突破創新,也要踐行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塑造良善的人工智能價值與倫理,推動建立科學合理的人工智能國際治理體系。

外交部軍控司副司長馬升坤則圍繞未來如何進一步規範人工智能軍事應用問題建議,從國際法層面,應遵守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從道德層面,應秉持“智能向善”理念;從技術層面,應加強對人工智能技術的評估和監管;從治理層面,應積極倡導全球共同治理。

該論壇由清華大學主辦,設有3場主論壇、1場特別論壇和7場專題論壇,邀請來自中國、美國、英國、沙特阿拉伯、意大利、澳大利亞、法國、新加坡、韓國、印度、瑞典、丹麥、馬來西亞、日本等國人工智能治理領域的專家學者70餘人參與研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