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參考報

支付領域互聯互通加速推進。最新消息顯示,支付寶與中國銀聯在全國範圍實現收款碼掃碼互認。支付寶還與中國銀聯推動完成了多家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的開放合作。微信支付團隊也已與銀聯雲閃付以及多家銀行機構開展互聯互通合作。

業內人士認爲,打破壁壘、支付領域互聯互通是大勢所趨,不過,由於頭部企業長期培養的市場優勢以及掌握生態閉環的主觀意願,移動支付互聯互通雖然在技術上比較容易實現,但短期並不能對現有格局產生顛覆式影響。但從長遠來看,支付領域利潤分配模式乃至盈利模式都會產生深刻改變,各類支付主體要做好支付體驗,深耕用戶精細化運營。

監管強力助推互聯互通加速推進

12月2日支付寶發佈消息稱,在開放共享和安全有序的原則下,支付寶與中國銀聯攜手加速推進互聯互通。據支付寶介紹,支付寶與中國銀聯在2020年開始基於條碼互聯互通業務展開密切溝通和探索,並陸續在北京、天津、廣州、深圳、成都、重慶、西安等多個城市實現收款碼掃碼互認。目前,支付寶與中國銀聯在全國範圍實現收款碼掃碼互認。

這一進展快於市場預期。今年10月,支付寶發佈《支付寶與中國銀聯互聯互通工作進展》稱,“計劃明年3月份覆蓋全國所有城市”。博通諮詢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表示,相較於原定計劃提前了整整四個月,支付寶對互聯互通的積極可見一斑。

與此同時,支付寶與中國銀聯推動完成了工行、建行、中行、交行、招行、中信、廣發銀行、Mi Pay等28家銀行和機構的開放合作,用戶可以通過各銀行、雲閃付及其他機構的App掃描支付寶收款碼實現支付。王蓬博表示,此次互聯互通的合作方不僅包括雲閃付和銀行,還包括了Mi Pay、翼支付、通聯 IPAY等支付機構,這樣的嘗試已經爲以後更大範圍的互通奠定了基礎,技術和合規上的通路被打開。

除了支付寶,微信支付團隊也介紹稱,已與15家銀行機構開展互聯互通合作,具體包括銀聯雲閃付、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平安銀行、廣發銀行、光大銀行、寧波銀行、江蘇銀行、杭州銀行、西安銀行、福建農信。

業內人士認爲,移動支付互聯互通的“超預期”背後有政府監管的因素。中國政法大學法治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車寧表示,從《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19-2021年)》等政策文件制定,到清算機構等公共基礎設施的設立完善,再到互聯互通具體措施的貫徹執行,各方多策並舉持續推進支付互聯互通。而隨着法律政策的規則完善及執法力度持續增強,企業也更主動配合推進互聯互通。

優化客戶體驗

由“異化”向“常態”迴歸

打破壁壘、支付領域互聯互通是大勢所趨。車寧表示,隨着生態場景和業務規模的高速成長,移動支付已成爲互聯網乃至整個經濟生活正常運行的重要基礎設施,正是從這個定位出發,不管是提升經濟發展活力、優化客戶使用體驗和消費意願,抑或打造良好營商環境、維護中小微企業健康成長等,客觀上都需要移動支付特別是條碼支付的互聯互通。也就是說,“互聯互通”本身就是經濟發展的內在需要,是“異化”向“常態”的迴歸。

支付領域互聯互通模式是多樣的。實際上,除了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支付機構之間更廣義的生態之間的互通和開放也在逐步推進。

比如,支付寶已經逐步開放線上交易場景。目前淘寶85%商鋪已經支持消費者通過雲閃付付款。安裝雲閃付App的用戶,在淘寶購物提交訂單後,即可在支付寶收銀臺直接選擇“雲閃付”支付。

再如,雲閃付App全面支持Q幣、QQ音樂和騰訊視頻的充值服務;微信支付在小程序場景內自助開通雲閃付功能,微信支付商戶可通過微信支付商戶平臺開通“雲閃付付款到商家”功能;微信支付支持用戶通過雲閃付付款至已開通的商戶。

車寧表示,支付的互聯互通將會帶來整個互聯網生態的互聯互通,現有的以巨頭爲核心“畫地爲牢”的市場格局將會逐步打破,頭部企業將更注重發展硬核科技、深耕產業生態,中小微企業更有發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消費者也會得到更高質量的消費體驗。

格局逐漸生變利潤分配等仍待釐清

支付領域互聯互通已經取得重大進展。不過,距離真正的“一碼掃天下”還有一段距離。

例如,就銀行App掃支付寶條碼而言,目前僅支持在支付寶側已開通商家服務收錢碼的商家進行支付,暫不支持個人收款碼。同時,支付寶仍不能掃其他銀行機構的收款碼實現支付。

另外,微信支付和支付寶之間的壁壘目前還沒有被打破,雙方之間暫未實現線下條碼的互認互掃。

王蓬博表示,微信支付和支付寶要實現互聯互通,還有數據歸屬、信息安全性、接口互通後的清算流程等問題需要釐清。“最關鍵的是相互掃之後,兩家如何分配利潤等問題。”他說。

車寧認爲,由於頭部企業長期培養的市場優勢以及掌握生態閉環的主觀意願,移動支付互聯互通雖然在技術上比較容易實現,但短期並不能對現有格局產生顛覆式影響。從長遠來看,移動支付的市場競爭焦點、利潤分配模式乃至盈利模式都會產生深刻改變。

王蓬博表示,隨着互聯互通的逐漸推進,不同場景和渠道之間的壁壘被逐漸打破,支付機構在未來也可以將越來越多的流量場景、渠道和服務商納入到自己的生態體系當中,從而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經營生態,擴大用戶池。提升自己服務商戶和消費者的能力,將逐漸成爲支付機構能否實現自身業務進一步突破的關鍵要素。

“巨頭自有生態圈內的用戶將基於自身偏好擁有更多支付選擇權,進而倒逼各類支付主體做好支付體驗、深耕用戶精細化運營。”易觀高級分析師蘇筱芮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