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百個法案被阻,40萬老人沒法領津貼。。。這些年,立法會亂象害苦了香港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白雲怡 陳青青 胡雨薇]不久前,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曾言,自己對未來香港立法會扮演的角色有三個“期待”:一是能把香港各界民衆的訴求帶到立法會,二是履行基本法下修訂法律、審批撥款等憲制職能,三是監督行政機關工作。

很多人或許並不完全知道,林鄭月娥這“三個期待”的背後,是多年來香港立法會惡意“拉布”、爲反對而反對、幾近癱瘓的亂象現實,而這更導致多項涉及特區民生提案和撥款遲遲無法通過。《環球時報》記者整理過往資料發現,2014年到2020年間,在部分激進反對派議員的阻礙下,上百個涉及香港社會民生的法案被延期,遲遲無法通過,其中涉及醫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各個方面。

拉布、流會、耍流氓。。。攬炒派議員常用的三個“爛招”

爲擾亂立法會的正常運轉,香港的激進反對派議員們最常用的手段是惡意“拉布”。“拉布”是政治術語,指議員故意以馬拉松演說等方法阻撓議事。1957年,美國參議員瑟蒙德連續演說24個小時以拖延民權法案通過,創造了史上最長的“拉布”記錄。儘管在其他國家和地區,這個“賴招”已經很少被使用,但在香港的立法會中,一些激進的反對派議員們卻仍然頻頻用它興風作浪。

據港媒報道,在香港立法會早年沒有“拉布”的年代,財委會平均用1.12小時審議一個項目,但近年增至3.21小時,個別項目經歷數十小時審議才通過,主要原因就是不斷有人制造惡意“拉布”。

“製造流會”也是一個反對派經常使用的手段。據統計,在2016年至2020年立法會會期內,議員要求點算法定人數501次,耗時約87小時,因法定人數不足而流會14次,損失約73小時會議時間。直至因疫情而延長的2020至2021年度,在攬炒派議員離開立法會後,立法會終於可以重回正軌。過去一個年度共通過了46項政府法案,比過去幾屆每年平均通過約20項,多出一倍以上。

反對派用上述兩種手段阻撓立法會正常運轉的最典型的案例之一是2019年-2020年間的內務委員會主席的選舉。這“修例風波”之後,反對派議員在立法會內更加囂張,原本10分鐘能結束的內務委員會主席選舉過程,竟耗時6個月、歷經17次會議都未能完成,原因就是原內務委員會副主席郭榮鏗和其他反對派議員的故意拖延,而這也導致多達14條法案不能及時審議,超過80條附屬條例在修訂期限前無法跟進。對此,行政長官和社會各界都表示擔憂和不滿,有40多名建制派議員發表聯署聲明,譴責郭榮鏗。

某些反對派議員們還有更下作、甚至可用“耍流氓”來形容的手段:爲阻撓立法會正常運轉,一些反對派議員曾在立法會扔出腐爛盆栽的“臭彈”與不明液體的“臭水”,導致會議暫停,刷新外界對其手段的認識下限;2019年11月6日,特首林鄭月娥按計劃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但當她步入議事廳時,原本平靜的反對派議員突然戲精附體,手持標語跳起來大聲叫喊口號,某個裙裝女議員甚至不顧觀瞻站在桌子上叫嚷。受到多次阻撓後,林鄭月娥最終離開大廳。這也是1997年後,行政長官首次無法在立法會發表報告。

上述種種亂象,“泛民”內部一些人士都已看不下去。前民主黨創黨成員、香港前立法會議員狄志遠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過去相當長時間裏,立法會充滿了對抗性的氣氛,“像是打仗”,且政治立場決定一切——即使特區政府推動的一些項目有利於特區治理,反對派也會故意阻撓,這導致雙方關係日益疏遠惡化,香港諸多問題得不到解決。“如果立法會未來繼續成爲一個政治戰場,香港的前路將會非常艱難。”

老人拿不到津貼、行業被迫裁員、浪費大量公費。。。那些年,立法會亂象作的“惡”

在過去這些年中,立法會的亂象已深刻影響了香港的社會、經濟和民生治理,使許多民生改革措施在推動起來舉步維艱,受損最大的還是特區的普通民衆。2012年,香港政府推動“長者生活津貼計劃”時,獲得近八成香港市民的支持,卻因反對派“拉布”而未能通過,逾40萬符合規定領取津貼的老人因而蒙受損失。

反對派“癱瘓”立法會的行爲還引發過“裁員潮”。據《大公報》2015年報道,立法會的惡意“拉布”令多項基建工程“半生不死”,承接政府工程顧問合約的大型建築師樓與承建商首當其衝,有大型承建商裁員200人,也有大型建築師樓裁員20%,大學建築系畢業生就業也更加困難。建築界業界一度形容稱,該行業正面臨金融海嘯後最嚴峻的困境。

一些事關香港前途的政策也因立法會無法正常運轉而被耽誤。還是2015年,香港要成立創新及科技局,就曾因“拉布”無法撥出款項。據當時香港媒體計算,創科局撥款只需3500萬元,而當年“拉布”浪費的費用就早已超過這個數目。

除了故意推遲撥款、讓政府有錢不能用,立法會的空轉和內耗也在消耗大量公帑。在2014年和2015年中,香港醫管局、教資會和立法自己都因“拉布”而被暫停發放資助金,不得不動用儲備金。2013年,醫管局不得不提早贖回部分定期存款以應付醫院日常運作,少收了約1000萬元的利息收入;2014年則損失利息過百萬元。立法會祕書處及議員每日平均總薪酬津貼爲255萬元,等於每“拉布”一天,就有200多萬元打了水漂。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香港法學交流基金會副主席傅健慈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香港立法會亂象從2014年“佔中”起日益嚴重,耽誤了很多民生經濟決定,特別是在2019年和“黑暴”期間,反對派議員對立法會的議事秩序的破壞愈發變得經常性,暴力阻礙、惡意拉布、無理抵制和否決,讓立法會徹底變成一團糟,根本無法正常運作,更拖垮特區政府施政,令許多舉措推行起來舉步維艱,不僅使市民的生活無法得到改善,也破壞了香港國際大都市的形象。

沒了“攬炒”,立法會在過去一年上交漂亮“成績單”

香港特區第六屆立法會任期原本至2020年9月30日屆滿。由於當時香港疫情嚴峻,特區政府去年7月31日決定將第七屆立法會選舉推遲一年舉行,攬炒派議員因此離開立法會。但沒有了他們的惡意阻撓,這一年來,香港立法會反而重回正軌、運作高效。

公開資料顯示,在延任的一年中,第六屆立法會完成審議所有須立法會審議的法案,這也是自2008年第三屆立法會完結以來首次在立法會會期中止時沒有法案未能獲得處理,時隔13年終於再現“告別議案”辯論。在這屆立法會,特區政府共提交128項法案,當中124項獲通過,比過去兩屆只通過80多項法案多出約50%。

其中,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在該年度通過了120項撥款建議,涉及承擔額約3282億港元,多項撥款涉及改善民生和抗疫等市民切身利益。審議每一個項目平均所需時數,與過去四個立法年度相比下降約71%。

傅健慈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未來的香港立法會應是彙集來自不同的政團、專業、背景及立場的、才德兼備的代表,以客觀、理性、務實的態度議政,監督政府,積極爲民生經濟議題發聲,解決社會深層次的矛盾。只有這樣,才能真誠地爲市民服務,爲香港謀求福祉,也才能使香港真正融入國家發展大格局,確保“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