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2020年3月,世界衛生組織宣佈,新冠病毒引起的疫情符合“大流行病”(pandemic)的標準。一晃快兩年過去,第一批在大流行期間出生的嬰兒,如今已經有650多天大了。

人生最初的1000天,是兒童發育至關重要的早期基礎。”包括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高級顧問Jennifer Requejo博士在內的很多兒科專家都同意這種說法。因此,疫情期間出生的嬰兒引起了他們的關注和擔憂。

這些被稱爲“新冠一代”(COVID generation)的孩子們,在子宮內就開始承受前所未有的壓力,出生後看到的幾乎所有陌生人都戴着口罩,聽到的兒歌可能經常來自於屏幕,甚至不知道與小夥伴一起玩耍的機會原本可以更多……這些變化會不會延遲神經發育?如果會,影響有多大?會持久多久?疫情終結後可以補救嗎?

要通過大規模分析得出結論可能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但兩年以來,一些小規模研究的分析結果正陸續透露出,疫情期間出生的一代受到的影響來自多方面,即便沒有感染病毒。 

本月,《自然》雜誌上的一篇深度文章就疫情如何塑造兒童的大腦和行爲展開了探討。在這篇文章裏,我們來看看一些現有的結果。

產前壓力與溝通技能下降

紐約長老會摩根士丹利兒童醫院的一些兒科專家從疫情之前就在關注嬰幼兒的神經發育,尤其是出生後六個月內溝通技能和運動技能的發展

爆發新冠後,他們首先查看了病毒感染是否會造成新生兒神經發育延遲。好消息是,在媽媽肚子裏就暴露於新冠病毒的胎兒出生後似乎沒有出現他們擔憂的問題。然而,很快他們發現了始料未及的問題

當研究人員將疫情期間出生的嬰兒與疫情前的數據相比,發現這些“新冠一代”的嬰兒,普遍在大運動、精細運動和溝通技能測試中,平均得分偏低。這種趨勢與嬰兒父母是否感染新冠無關,也就意味着,疫情大環境可能纔是問題所在

根據他們最近在兒科領域頂級期刊《美國醫學會小兒科》(JAMA Pediatrics)上發表的結果,研究人員分析說,母親孕期經歷的巨大壓力可能是對胎兒的大腦發育產生負面影響的主要因素

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疫情期間調查了8000多名孕婦。近一半的人報告有焦慮症狀,三分之一的人有抑鬱症狀 ——比例遠高於新冠爆發前的幾年。

他們在對出生後3個月的嬰兒大腦進行磁共振成像掃描後發現,孕期焦慮或抑鬱較嚴重的媽媽似乎會影響胎兒大腦的神經連接。

還有一些研究在產前壓力與兒童發育之間發現了類似的關聯。意大利心理學家Livio Provenzi博士和同事們觀察到,孕期壓力較大、更焦慮的母親生下的嬰兒,在三個月大時,調節情緒和注意力方面存在更多問題,例如無法保持對社交刺激的注意力,不那麼容易被安撫。

一個或許令人寬慰的消息是,儘管子宮內的壓力可能不利於嬰兒,一些歷史研究表明,這種影響未必持久。2011年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經歷了洪水,一些孕婦在此期間承受了巨大壓力。她們生下的孩子長到六個月大時,相比對照組顯示出解決問題與社交技能上的缺陷;但到30個月時,結果顯示產前壓力與此有關,父母在孩子出生後對他們的需求有更敏銳的反應,幼兒的表現就越好

缺乏互動與運動技能缺陷

另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或許在出生之後:嬰幼兒與父母、照護人員的交流互動不像疫情前那麼多了。尤其在隔離、封鎖期間,許多小家庭的娛樂時間、社交互動被迫減少,而擔任照護角色的人也可能因爲巨大的壓力或身體狀況欠佳而無法充分地與嬰幼兒一對一互動。

布朗大學的兒科副教授Sean Deoni博士和同事們開發和應用磁共振成像(MRI)等技術研究嬰兒的認知發育,追蹤運動、視覺、語言技能的發展。然而這兩年他們逐漸注意到,來研究所測試發育的孩子要比過去花更長的時間才能通過評估

他們用一套類似於智商測試的方法衡量嬰幼兒的神經發育。與疫情前十年(2011-2019年)內出生的嬰兒相比,他們發現這兩年出生的嬰兒,言語、運動和整體認知能力顯著下降。其中,低收入家庭的嬰兒下降幅度最大,男孩比女孩受到的影響更大,大運動技能受到的影響最明顯。這項研究已在預印本服務器上發佈,目前在同行評議的期刊上進行審稿。

根據Deoni博士的分析,這些問題主要源於缺乏互動。在尚未發表的後續研究中,他的研究團隊記錄了父母與孩子在家中的互動,過去兩年中父母與孩子的交談量低於往年。此外,嬰幼兒無法得到過去那麼多的大運動練習,因爲他們無法經常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或去遊樂場。

缺乏與同伴的互動可能會阻礙一些孩子的神經發育,這一觀點還得到了其他一些研究的支持。例如2021年5月發表的一篇論文中,英國的研究人員調查了當地189個家庭,家長報告了家中8個月至3歲之間的孩子在疫情期間是否接受過日託或學前班,同時研究人員評估了這些孩子的語言和執行功能技能。他們發現,疫情期間在集體中得到照護的兒童,相關技能會更強

這項研究還發現,集體照護的優勢對低收入家庭的兒童更爲明顯,因爲這類家庭通常更難在家中提供支持性的學習環境,家長也更難在同時照顧幼兒、教育其他孩子和工作之間分配時間。

罩的影響

戴口罩對兒童發育的潛在影響也引起了研究人員的關注。心理學家所做的實驗顯示,戴口罩和戴墨鏡一樣會容易把人認錯,並錯誤理解面部傳達的多種情緒。此外,對於正在學習語言的幼兒來說,當不透明的口罩遮住了嘴部的運動,會不會影響他們理解大人說的話,也是家長們擔心的一個問題。

馬薩諸塞大學波士頓分校的心理學家Edward Tronick教授在70年代做過一個經典實驗:父母在與嬰兒面對面互動時,如果突然面無表情,會讓嬰兒惶恐不安,減少互動。

在疫情期間,他和同事開展了一項新的實驗,來考察口罩是否會產生類似的影響。他們通過家長們用手機錄下的視頻來評估家長與嬰兒的互動,發現嬰兒在注意到父母戴上口罩後,表情會短暫的改變、轉移視線或手指口罩等,但不會中斷與父母的互動,這些行爲似乎表明,口罩並沒有完全阻擋孩子對情緒的感知

另一項研究考察了不同口罩對2歲孩子識別語音的影響。實驗結果顯示,戴着不透明的口罩說出孩子熟悉的單詞,不影響孩子的理解,與不戴口罩時的識別結果是一樣的。研究作者、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心理學家 Leher Singh 博士認爲,兒童“比我們以爲的更會彌補信息缺陷”。但研究人員發現,戴着透明面罩說話時,由於透明介質給視覺觀察帶來一定干擾,反而會影響孩子對口語的識別。

如何讓新冠一代更好成長?

許多研究者相信,對於這兩年出生的嬰兒,疫情究竟對他們的人生造成了什麼影響,要從這些早期研究中得出結論還爲時過早有多國研究機構參與的一些大型研究已經啓動,研究人員也在通過數據分享進一步瞭解如何讓新冠一代更好地成長。

一些研究人員持有積極的想法,認爲很多發育落後的孩子是能夠迎頭趕上的,並且不會有持久的影響。例如紐約大學Grossman醫學院的兒童和青少年心理學家 Moriah Thomason教授表示,一些指出負面趨勢的研究結果可能更容易引起關注,“但我相信這代人最後不會受到這場大流行的傷害。”

她正在開展的研究也在評估母親的產前壓力如何影響嬰兒,但她強調:“兒童的適應能力很強,彈性很強。我們樂於看到隨着情況好轉,孩子們能夠在很多事情上‘反彈’回來。” 

另一位兒科專家Dani Dumitriu醫生同樣相信,即使孩子們的大腦真的受到疫情影響,也爲時未晚:“六個月大的孩子的大腦非常可塑,我們可以進行干預,改變其發展軌跡。”

現有的這些研究則提示,在懷孕期間獲得更多的支持,例如來自伴侶或親密朋友的支持,減輕孕婦的壓力,是非常有意義的

研究人員還主張,在孩子出生後立即採取一些干預措施支持家庭。父母可以定期與年幼的孩子玩耍和交談,讓他們有機會在安全的環境中與其他人一起玩耍。一些旨在支持家庭和兒童的政策將會爲這特殊的一代更好的發揮作用。

參考資料:

[1] Melinda Wenner Moyer (2022) The COVID generation: how is the pandemic affecting kids’ brains? Nature Doi:https://doi.org/10.1038/d41586-022-00027-4

[2] Meet ‘Gen C,’ the Covid generation。 Retrieved Jan。 13, 2022, from https://edition.cnn.com/2021/03/11/us/covid-generation-gen-c/index.html

[3] Lauren C。 Shuffrey et al。, (2022) Association of birth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with neurodevelopmental status at 6 months in infants with and without in utero exposure to maternal SARS-CoV-2 infection。 JAMA Pediatrics Doi:10.1001/jamapediatrics.2021.5563

[4] Deoni, S。 C。 L。, Beauchemin, J。, Volpe, A。, D’Sa, V。 & the RESONANCE Consortium。 (2021) Impac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on Early Child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itial Findings in a Longitudinal Observational Study of Child Health。 Preprint at medRxiv https://doi.org/10.1101/2021.08.10.21261846 

[5] Davies, C。 et al。 (2021)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 (ECEC) during COVID-19 boosts growth in language and executive function。 Infant Child Dev。 Doi: https://doi.org/10.1002/icd.2241

[6] Leher Singh et al。, (2021) Infants recognize words spoken through opaque masks but not through clear masks。 Dev Sci。 DOI: 10.1111/desc.13117

本文來自藥明康德內容微信團隊,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謝絕轉載到其他平臺。如有開設白名單需求,請在“學術經緯”公衆號主頁回覆“轉載”獲取轉載須知。其他合作需求,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藥明康德內容團隊專注介紹全球生物醫藥健康研究進展。本文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觀點不代表藥明康德立場,亦不代表藥明康德支持或反對文中觀點。本文也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