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時節,大田裏的冬小麥正在冬眠,但在甘肅省平涼市,卻有冬小麥正在抽穗“揚花”。1月19日,科技日報記者走進甘肅省平涼市農業科學院,在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利用與創新育種實驗室裏看到,這裏的冬小麥真的進入了“揚花”期。

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的核心產業。記者瞭解到,爲了全面打贏種業翻身仗,服務現代化農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需要,近幾年,平涼市農業科學院先後建成了土壤農化分析室、作物生理生化實驗室、組織培養室、快速育種實驗室,開展了冬小麥、小雜糧、蔬菜等不同作物快速加代實驗研究,爲優異種質資源和良種培育開闢了新途徑。

每天一上班,平涼市農業科學院科研管理科副科長、副研究員鄭琪就走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利用與創新育種實驗室,查看他種植的冬小麥生長情況,並做好記錄。

“我是從事小麥育種研究工作的,利用這個快速育種實驗室,可以把小麥育種年限從10到12年縮短到2到3年的時間,大大提高育種效率。”平涼市農業科學院副研究員鄭琪介紹說。

鄭琪主要從事平涼冬小麥育種工作,但是一年一熟的冬小麥生長速度嚴重製約了他的實驗進度。然而,農科院新建的作物種質資源與創新育種實驗室,卻大大提高了他的實驗效率。眼下正是三九寒天,但在這個實驗室裏,鄭琪培育的冬小麥已經進入了“揚花”期。

“在我們這個實驗室裏,冬小麥已經開始抽穗‘揚花’,利用這種快速繁育技術,我們可以在室內實現小麥一年四到六代快速繁殖。”鄭琪說,“這個發出藍光的燈管是中科三安的專利產品,它的光譜非常全,模仿了自然光照,給冬小麥的生長提供了非常好的光照條件。”

鄭琪說,常規雜交育種從親本雜交到新品種審定,至少需要繁殖10-12個世代,導致作物育種的過程相當漫長。

隨着我國人口增多、耕地面積減少和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追求不斷提高,對作物育種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縮短作物育種週期、提高育種效率成爲作物育種技術進步的大趨勢。

爲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開展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紮實推進現代化高科技種質資源保護和創新基地及實驗室建設,解決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難題,平涼市農業科學院藉助中國科學院相關專家的指導和幫助,組建起了自己的科研攻關團隊,建成了甘肅省內首家農作物快速育種實驗室,並於2021年11月29日投入使用。

“實驗室的核心技術是農作物快速加代育種技術,延長光照時間,縮短長日照(品種)作物的繁殖週期,有效解決傳統育種技術中五大關鍵技術難題。”正在忙着記錄的鄭琪向記者介紹說,“小麥快速育種技術大幅度縮短了品種選育年限,可以在室內不受時空限制,快速地有針對性、目的性地定向改良品種,在較短時間內選育符合實際生產需求的高產抗病新品種。”

在作物組織培養室,平涼市農業科學院研究實習員王田完成了一直想做但受條件限制而沒有完成的實驗。王田說,平時在大田裏需要兩到三年才能得出的濃度結論,在實驗室裏三到五個月就可以得到結果。

“大田裏影響的因素太多了,沒有辦法能直觀地反映出來。在實驗室可以經過精細控制,把各種因素都排除掉,再通過實驗室和大田相結合,達到科技服務農業生產的目的。”王田一邊做實驗一邊說。

據瞭解,2021年,平涼市農業科學院實施科研項目37項,承擔冬小麥、冬油菜、胡麻、高粱、大豆6種作物的國家、省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15項,試驗示範新品種(系)326個365畝。5個項目通過市級驗收,1個冬小麥新品種通過甘肅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制定頒佈省級地方標準2項,登記科技成果7項,申請新型實用專利3項。

“今後,我們將緊緊圍繞產業興市這一大局和農業科技創新這一主線,緊盯紅牛、蘋果、蔬菜產業鏈發展和種業振興,爲平涼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和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出新的貢獻。”平涼市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曹斌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