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生物學系的克里斯蒂娜·皮卡德和尼古拉斯·馬尼克聯合團隊在最新的工作中,研究了遭受化學戰襲擊(CWA)後,利用蒼蠅作爲環境化學樣品採集器的情況。相關成果近日以“昆蟲作爲化學傳感器:使用液相色譜-質譜(LC-MS/MS)檢測蒼蠅中的化學戰劑模擬物和水解產物”爲題,在線發表於《環境科學與技術》上。

蒼蠅在尋找水源和食物時會在環境中取樣。利用它們的這一特性,人們可以在數公里外用誘餌誘捕器誘捕蒼蠅。

在本研究中,聯合團隊將三種蒼蠅暴露於CWA模擬物中,以確定這些化合物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的持久性和可檢測性。同時,研究人員還利用了液相色譜-質譜(LC-MS/MS)法,以檢測蒼蠅腸道中CWA模擬物和水解產物。

研究人員將蒼蠅暴露於CWA模擬物如甲基膦酸二甲酯、磷酸二乙酯以及殺蟲劑敵敵畏中,並給予適當的溫度和溼度條件。在暴露後的14天內,蒼蠅被逐批處死。

研究人員用LC-MS/MS法提取和分析了這些蒼蠅的蠅糞。檢測發現,蒼蠅腸道中CWA模擬物的數量,雖然隨着暴露時間的延長而減少,但在暴露14天后依然可檢測到。說明蒼蠅腸道可提供一個很長的可檢測窗口。

除了分析CWA模擬物外,研究人員還將蒼蠅暴露於沙林毒氣中。14天后研究人員對蒼蠅腸道進行了檢測,發現其中還有沙林的水解產物異丙基甲基膦酸。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工作展示了在不危及生命的情況下,人們可以利用蒼蠅從偏遠地區或進入受限區域獲取有價值樣本的潛力。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21/acs.est.1c07381

來源:中國科學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