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閉幕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出席記者會並回答中外記者提問。爲有效防控疫情,共同維護公共衛生與健康,記者會採用網絡視頻形式進行。

3月1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出席記者會並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新華社記者 殷博古 攝

實現5.5%左右的增長不容易

必須有相應的宏觀政策支撐

美聯社記者:我的問題關於中國經濟所面臨的多重挑戰。中國經濟現在正在逐漸從高速增長向着可持續的、公平的以及綠色的增長進行轉型,我們看到去年中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降低債務水平以及監管高技術企業。今年中國政府制定了不少經濟學家認爲是頗具雄心的5.5%的增速目標,這是在面臨新冠肺炎疫情繼續蔓延以及烏克蘭衝突的情況下制定的目標。我想問的是,這是否意味着中國政府今年將更加重視增長?把增長擺在結構性改革以及減少碳排放之前呢?中國政府將如何平衡這些不同的發展目標呢?另外關於烏克蘭問題,中國與歐洲的重要經貿關係在中國應對此危機中處於什麼位置呢?中國是否擔心與俄羅斯之間的這種關係會因爲目前對於危機的處理影響到與歐洲之間的良好關係,甚至影響到中國自身經濟的發展?

李克強:你提到中國的經濟增速,去年我們經濟總量已經達到110多萬億元人民幣,繼續增長可以說是在高基數上的增長。從世界範圍來看,這麼大的經濟體要保持中高速增長,本身就是很大的難題。剛纔你提到我們今年確定5.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是個雄心勃勃的目標。我還記得,去年就是在這個記者會上,有記者問我,說你們定6%以上,6%這個目標是不是低了?我們不是沒有感到,因爲上一年基數低,去年完全有可能實現8%乃至於更高的增長,但是我們還是確定增長6%以上,“以上”是開了口子,樂見其成。但是我們宏觀經濟政策的標杆是按照6%來確定的,也就是說財政、貨幣、就業等政策都要圍繞着這個標杆進行,這就使得我們降低了赤字率,宏觀槓桿率穩中有降,這也爲今年應對新的挑戰預留了政策空間。

回想2020年,我們在那麼嚴峻的形勢下,沒有搞“大水漫灌”超發貨幣,去年乃至到今年2月份,在世界許多國家通脹高居不下的情況下,我們的居民消費價格,也就是CPI漲幅不到1%,這不能不說和我們實施的合理宏觀政策有關。

當然,剛纔我講的,我們制定宏觀政策是從中國國情實際出發的,沒有評價其他國家的意思。

去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經過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們不僅完成了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而且爲今年打下了堅實基礎。今年經濟確實遇到了新的下行壓力和挑戰,且不說各種複雜環境在變化,不確定因素增多,就是我們本身要實現5.5%的目標,它的增量,也就是中國百萬億元量級以上GDP5.5%的增量,就相當於一箇中等國家的經濟總量。十年前我們經濟總量還是50多萬億元,增長10%,增量有六七萬億元就可以了,而今年得要有九萬億元名義GDP的增量。這就好像登山,如果你要登1000米的山,想爬10%,那100米就可以,如果你要登3000米的山,想上5%,那就是150米。而且條件也變了,越往上氣壓越低、氧氣越少,看似速度放緩了,實際上分量更重。

實現5.5%左右的增長,這是在高水平上的穩,實質上就是進,是不容易的,必須有相應的宏觀政策支撐。比如財政政策,今年我們降低赤字率到2.8%,赤字比去年少了2000多億元。但與此同時,我們加大了財政支出的力度。那你們會問,錢從哪裏來?我在政府工作報告當中已經說了,我們這兩年可用未用、結存的中央特定金融機構和專營機構的利潤,再加上財政預算穩定調節基金,新增支出規模不小於2萬億元,而且增加的規模主要用來減稅降費,特別是退稅,這相當於給登高山的人輸氧。當然,我們還有配套的金融、就業等多項舉措。

如果說我們今年採取的舉措不僅是應對短期的,也是立足當前、着眼長遠的,決不預支未來,是可持續的。因爲正像記者朋友提到的,中國還有應對氣候變化、收入差距、債務等衆多問題,這些都需要我們在中長期過程中,包括今年去有力地應對。有關方面的措施我們都在安排部署,中國現代化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需要在這個過程當中用發展的辦法來解決發展中的問題。

你剛纔提到烏克蘭局勢。當前烏克蘭局勢世人矚目,中方也深感擔憂和痛惜。真誠地希望烏克蘭局勢能夠得到緩解,早日迴歸和平。中國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發展雙邊關係從不針對第三方。我們將本着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精神,同各方發展合作關係,爲世界提供更多的穩定性。謝謝。

退稅優先考慮小微企業

退稅降費是在做減法,

但實質上也是加法

CNBC記者: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有關研究顯示,降費對於小企業的幫助是最大的,減稅次之。您能否與我們分享關於減稅降費影響的具體數據?另外,由於房地產市場發展速度的放緩,地方政府財政有所減少,對這方面有什麼考慮?還有就是涉及消費方面,政府會考慮採取發放消費券等類似的政策措施嗎?

李克強:結論是要有理論和實踐支撐的。從我們這幾年的實踐看,減稅降費效果最直接。我記得去年到東部地區和十幾位企業家交談,他們談到了企業運行中的困難,希望國家再出臺一些宏觀支持政策。我當時就說,中央政府的政策儲備是有的,但需要集中使用。有三項選擇,但只能做選擇題,就是三選一。一是大規模投資,也許你們可以得到訂單。二是發放消費券,可能會直接刺激消費。三是給企業減稅降費,穩就業、促投資消費。他們沉默一會兒,幾乎異口同聲地回答,我們選擇第三項。因爲這是最直接、最公平、最有效率的。從今年我收到的有關報告看,普遍把減稅降費作爲對政府宏觀政策的第一個期待。看來,施肥還得要施到根上,根壯才能枝繁葉茂。

我在材料上也看到,有人擔心減稅降費實施幾年了,邊際效應是不是已經遞減了,也就是說作用不像以前那麼大了。這次我們實施的大規模減稅降費是退稅和減費並舉,規模2.5萬億元。在2020年經濟受衝擊最嚴重時,我們也就是這麼大的政策規模,最終挺過來了,而且我們這次調整結構了,把退稅頂在前面。所謂退稅,就是按照稅制的設計,對市場主體類似於先繳後返的稅額,我們採取提前退稅的辦法,就是一次性把留抵的稅額退給企業,規模1.5萬億元以上。如果效果好,我們還會加大力度。

我們退稅優先考慮小微企業,因爲小微企業量大面廣,支撐的就業人口多,而且現在是他們資金最緊張、最困難的時候,所以我們要在今年6月底以前,把小微企業的留抵稅額一次性退到位,把製造業、研發服務業等一些重點行業的留抵稅額在年內全面解決,對小微企業的增量留抵退稅逐月解決。我在政協參加討論的時候,一位政協委員是企業家,他就告訴我,相比減稅降費和投資等其他措施,退稅來得最快、來得最好。跑個項目可能有很多周折,退稅等於是給企業直接發現金、增加現金流,是及時雨。看來,說破千言萬語,不如干成實事一樁,一定要把這項關鍵性措施落到位。

退稅降費是在做減法,但實質上也是加法,因爲今天退,明天就是增,今天的減,明天就可能是加。去年我們新增納稅市場主體交的錢,超過了我們當年減稅的錢,這是有賬可查的。從2013年我們實施增值稅改革,以減稅爲導向,累計減了8.7萬億元,當時我們的財政收入大概11萬億元,去年已經突破了20萬億元,增加了近一倍。因爲企業在這個過程中受益了,所謂受益是他的效益增加了。所謂水深魚歸、水多魚多,這是涵養了稅源,培育壯大了市場主體。

剛纔你說到地方財政收入遇到新的困難,我們注意到了。所以今年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增幅是多年來少有的,增長18%,總規模達到9.8萬億元。退稅主要是中央財政掏腰包,當然地方政府也得“湊份子”。我們退稅的錢是直達企業,考慮到基層的困難,我們對基層的轉移支付補助資金是直達市縣以下基層。我們的地方政府要當“鐵公雞”,不該花的錢一分錢也不能花,該給市場主體的錢一分都不能少,多一分那是添光彩。謝謝。

財政貨幣政策要

圍繞實現就業目標展開

就業優先也是宏觀政策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記者:我想請問總理一個就業的問題。當前,我們也看到了一些企業預期不穩,部分行業崗位縮減,還有的企業出現了裁員。另外一方面新的需要就業人口又在不斷增加。請問總理,今年我們將會採取什麼樣的措施實現穩就業的目標?

李克強:就業不僅是民生問題,也是發展問題。有就業纔有收入,生活有奔頭,也爲社會創造財富。我記得去年到企業調研時,有企業負責人跟我說,到了8月份,許多職工向他預支工資,爲什麼?9月份孩子要交學費。春節前我到西北農村調研,農民就告訴我,他一個孩子上大學,一年得花費10000多塊錢,還有一個上高中,一年得8000多塊錢,靠種幾畝地是不行的,必須有打工的收入。我真是爲我們的人民羣衆感動。他們在努力打拼,打工、就業不僅關係當前家庭生計,也在爲下一代爭取更好的未來。

今年我們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財政貨幣政策要圍繞實現就業目標來展開,所以我們強調就業優先也是宏觀政策,其他政策要配套,爲實現就業目標努力。因爲我們現在每年新增城鎮就業必須有1100萬人以上,最好有1300萬人以上。我總覺得,只要實現了比較充分的就業,就能夠實現有些人說的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有一個實例,2020年疫情嚴重衝擊的時候,我們沒有定經濟增長指標,但是我們定了一個明確的指標,就是新增城鎮就業要900萬人以上,結果實現了1100萬人以上的新增城鎮就業,經濟不僅實現了正增長,而且增速達到2.2%,在主要經濟體中是唯一實現正增長的。

今年需要就業的城鎮新增勞動力達到約1600萬人,多年來最高。高校畢業生1076萬,是歷年最高。還有近3億農民工要有打工的機會,還要保障退役軍人就業。還有一些企業生生死死,有些人要再就業。城鎮新增勞動力是在增長的,要有新的就業平臺。對於新增需就業人員,我們要給他們以培訓等多方面支持舉措,用市場化的方法來解決就業問題。比如這些年我們在推動大衆創業、萬衆創新,促進發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培育新動能。我們相信普通人有上上智,把他們的特長、聰明才智發揮出來,那就業的大舞臺會絢麗多彩。

這裏還不得不提到靈活就業,因爲有2億多人,形式多樣、覆蓋面廣。作爲一個發展中國家,這種就業形式會比較長期的存在。他們風裏來、雨裏去,確實很辛苦,很多地方在給他們提供暖心服務。作爲政府,針對他們的勞動權益、社會保障等問題,我們要逐步完善政策,也就是說要給這些“騎手們”繫上“安全帶”,讓靈活就業等新就業形態既解燃眉之急,又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謝謝。

“放”“管”並行

對假冒僞劣、坑蒙拐騙等行爲

要堅決打擊

新華社記者:總理您好。這些年,我國的營商環境雖然有所改善,市場主體大幅增長,企業辦事也方便了許多,但各種干擾仍然不少。請問在當前情況下,政府在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和創造力方面還會做哪些努力?

李克強:近十年,國務院每年都要召開一次全國性的推進“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會議。我也注意到,今年開年,許多地方都圍繞改善營商環境的主題來開會。可以說“放管服”改革是爲市場主體改良生長的土壤,減稅降費是爲他們施肥澆水,大衆創業、萬衆創新是要推動更多的市場主體能夠生根發芽。只要我們把人民的創造力發揮出來,把市場主體的活力激發出來,大家可以想象經濟的生動局面。但政府必須進行刀刃向內的改革,不能讓政府部門圍繞着自己的權力在轉,而要通過改革,讓市場主體層出不窮、生機勃勃。

觸動利益是比觸動靈魂要難的。但政貴有恆,這些年我們持續推進市場化改革、推進“放管服”改革,有1000多項行政許可被下放或取消,非行政許可退出歷史舞臺。過去辦企業拿執照要幾十天的時間,多時上百天。現在在全國範圍內平均4天,最少的地方1天。現在大約9成的政務服務是網上辦、掌上辦、異地辦、不見面辦。實際上這是在打破利益的藩籬,使惠企利民突破了傳統的思維,惠企利民的措施我們會繼續推進下去。

這些年通過營商環境不斷改善,我國市場主體已經達到1.5億戶,比十年前淨增了約1億戶,主要是民營市場主體,其中個體工商戶達到1億戶。可不要小看個體工商戶,他們是一頭連着衆多人的生計,一頭連着大衆的消費。我在政協討論時,那些企業家就說,如果沒有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打通微細血管,那大中企業甚至國企央企都動不起來。

大家到經濟發展好的地方看一看,那裏都是改革力度大、營商環境好、市場主體多,所以經濟蓬蓬勃勃。當然,我多次強調,“放”“管”是並行的,“放”不是放責,“管”是政府必須履行的職責。“放”也不是放任,對那些假冒僞劣、坑蒙拐騙等行爲要堅決打擊,尤其是對一些涉及人民生命健康和羣衆利益的,像食品藥品、安全生產、金融等領域,要加強監管,違規違法的必須懲處。現在新業態新模式也在不斷變化發展,我們要不斷完善監管規定和方式,使市場主體真正在公平公正的環境中競爭和發展。謝謝。

40多項政策扶持特殊困難行業

中國新聞社記者:這兩年受疫情衝擊,我們發現以前有一些經常去的小喫店、小餐館關門之後就沒再開業了,包括餐飲在內,旅遊、零售、客運等行業也受到很大影響。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穩市場主體保就業。請問總理,在幫助特殊困難行業方面今年我們將拿出哪些舉措?

李克強:疫情發生後,受衝擊最大的是服務業,特別是接觸型的服務業,其中量大面廣的是中小微企業。他們底子本來就薄,而且可以說是精打細算、日清月結的經營,很多困難積累起來讓他們難以支撐。幫助他們實際上也是支撐就業,因爲僅1億個體工商戶就帶動了近3億人的就業,如果等苗枯旱透根了,再幫他們就來不及了。所以我們一定要看到“秤砣雖小壓千斤”,得給他們及時的扶持。

對這些特殊困難行業,我們已經出臺了40多項扶持政策。僅退稅這一項,粗算一下,像餐飲、旅遊、客運、文化等幾個行業就能夠享受1800億元。他們不僅需要財政的支持,對那些市場前景好的,金融業也要給予“無縫續貸”。而且對他們需要階段性減或免房租、電費的,有能力的地方也應該給予支持,這實際上也是業主在拉住客戶。

當前,消費需求的確比較疲弱,主要是線下消費需求疲弱。大家可以想像,市井長巷店鋪林立、熱氣騰騰,那就是熙熙攘攘的人間煙火。如果關門了,那可不是大吉,老百姓生活都會受到影響。所以我們扶持這些特殊困難行業,不僅是讓他們挺過去,而且也是讓人民羣衆的生活有溫度,讓我們的經濟能夠顯示更多生機。謝謝。

繼續把中國打造成

全球外商投資的熱土

日本共同社記者:總理您好。中國政府表明正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標邁進,提出爲了防止資本的無序擴張要設置“紅綠燈”,特別是加強了對互聯網企業的監管。但是外國資本則擔心因爲共同富裕的目標,中國政府會不會進一步加強對企業行爲的限制?請問中方看法如何?有方法降低投資者的憂慮嗎?

李克強:我們說共同富裕,那是要共同奮鬥的。對外開放政策中國沒有變也不會變,而且我們的外商投資法都有明確規定,要說變只會向有利於擴大開放、有利於投資貿易的方向發展。

外商來華髮展了自己,也給我們帶來了投資、銷售渠道,帶來了我們需要的商品,對大家都有利,我們爲什麼要限制呢。剛纔我講到“放管服”改革,就是強調要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目的還是要給依法經營的企業撐腰打氣,確保各類所有制企業、內外資企業一律平等發展、公平競爭。當然,也希望企業在發展當中都是規範健康的。

中國太大,你要找個案都能找得到。但是從總體上看,中國經濟已深度融入世界。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佔GDP的比重已經超過三分之一,現在進口對工業的綜合影響度超過70%,我們連續十年穩居全球第二大進口市場,而且連續五年成爲全球貨物貿易的第一大國。當然,總體上我們還處於產業鏈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的過程中,但這也表明產業和消費都在升級,市場潛力大,各類投資都有很大空間。

相關國家和我們共同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也就是RCEP,今年正式實施,這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貿區。我們會利用這一契機,繼續推進自由貿易,對國企、民企、外企一視同仁,繼續把中國打造成全球外商投資的熱土。

我明確地告訴大家,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國都會堅定不移地擴大開放。長江、黃河不會倒流。中國這40多年,從來都是在改革中前進、開放中發展。只要是有利於擴大高水平開放的事情,我們都願意積極去做,而且要堅定地維護多邊貿易體制,這也是我們自身發展的需要。

中國對外開放40多年了,發展了自己,造福了人民,也有利於世界。這是個機遇的大門,我們決不會也決不能把它關上。謝謝大家!

本文文字節選自新華網文字實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