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政策靠前發力,地方一攬子支持舉措將加快落地

央地聚力穩增長 切實振作一季度經濟

經濟參考報

隨着一季度臨近尾聲,穩增長舉措開足馬力。《經濟參考報》記者注意到,近段時間,有關部門密集開會部署,持續釋放“加大工作力度”“切實振作一季度經濟”等政策信號。不少地方也緊鑼密鼓召開穩增長工作調度會議、一季度經濟運行分析會等,強調全力衝刺,以一季度“開門紅”奠定經濟發展“全年穩”。

根據相關安排,在宏觀政策靠前發力的同時,不少地方一攬子穩增長政策舉措將盡快出臺。“切實有效減負紓困”“全力以赴穩定工業增長”“千方百計擴大有效投資”“多措並舉挖掘消費潛力”成爲攻堅的重點方向。

“當前經濟運行面臨新的下行壓力,困難挑戰增多”“強化週期性調節,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化改革開放,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把圍繞穩市場主體保就業的宏觀政策落實落細”……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將《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44個方面52項重點工作,逐一分解到國務院部門和有關地方,並明確責任和完成時限。

錨定全年目標,宏觀政策靠前發力,是實現“開門穩”“開門紅”的關鍵。近日,多個部門密集召開會議,釋放相關信號。

3月16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專題會議時強調,“切實振作一季度經濟,貨幣政策要主動應對,新增貸款要保持適度增長”。3月1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召開一季度部分省市工業經濟運行情況視頻座談會強調,持續加大工作力度,保持工業經濟平穩運行。並提出“着力穩定企業生產”“確保重點產業鏈供應鏈循環暢通”“落實好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系列政策”“加大助企紓困力度”等具體任務。

一組組數據也體現出財政政策“適當靠前發力”的取向——2021年四季度所發行的1.2萬億專項債大部分將在今年一季度投入使用;1至2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進度達14.3%,爲近五年最高;截至2月底,今年地方政府新增專項債券發行規模8775億元,完成提前下達新增債務限額超過60%。

“今年經濟增長目標定爲5.5%左右,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付出艱苦努力才能實現。這意味着穩增長是貫穿全年的主線,而且要前置發力。”摩根士丹利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光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高瑞東表示,實現一季度“開門紅”,有助於穩定預期、提振信心,是全年經濟企穩向好的關鍵。

“切實振作一季度經濟,贏得‘開門紅’,將減輕後續穩增長壓力。”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表示,從相關部委釋放的信號看,宏觀政策將加快落地見效。

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財政支出力度加快,推動擴大有效投資,引導各項重大工程及早開工建設,貨幣政策靠前發力精準發力充足發力,擴大新增貸款規模和降低綜合融資成本,同時結構政策着重促進經濟循環,釋放國內潛在需求。

與此同時,地方政府也在緊鑼密鼓部署落實穩增長政策,強調全力衝刺,加快趕超,實現首季“開門紅”。

記者注意到,近一週來,多地密集召開穩增長政策落實情況調度電視電話會議等,強調“確保全省經濟一季度實現良好開局”“以一季度‘開門紅’奠定經濟發展‘全年穩’”等。其中,四川提出,做實做細國家政策吸收轉化,儘快出臺四川省一攬子穩增長政策舉措,爭取更多項目納入國家“盤子”。陝西強調全面發揮各級穩增長專班的統籌協調作用,加強經濟運行調度,確保各項政策紅利儘快釋放。

此外,不少地方在一季度經濟運行分析會上強調,要搶抓有限時間,拿出超常規手段,全力衝刺一季度經濟發展目標,爲打好全年經濟工作翻身仗奠定基礎。

從地方部署重點看,“全力以赴穩定工業增長”“千方百計擴大有效投資”“多措並舉挖掘消費潛力”“切實有效減負紓困”成爲重頭戲。比如,穩工業方面,陝西強調,集中優勢資源支持重點產業擴大產能,鼓勵能源企業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多產多銷,推動一批符合政策要求的重大能化項目儘快落地開工。湖北強調,強化要素保障,加大信貸投放,穩定價格預期,加大紓困解難力度。

擴投資方面,四川提出,加快傳統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加大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全面放寬民營企業市場準入,抓好700個省重點項目建設。海南強調,按投資計劃要求倒排項目工期,做到責任到崗、精準到人,加快推進項目建設,確保完成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任務。

此外,紓困惠企方面,吉林表示,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強化銀政企對接,確保企業貸到款、貸好款,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打好財政資金、債券資金、社會投資、金融資本“組合拳”,加快債券項目謀劃實施。通過產業政策幫助企業擴大生產、穩定運行。

“總的來看,地方穩增長的關鍵發力點在於用足用好地方專項債,引導擴大基建、製造業等各項投資有效回升。同時促進消費回升,爲市場主體提供更多市場機會。”劉向東說。

高瑞東認爲,擴內需仍是地方穩增長的重心。相較往年,各地重大項目年度計劃公佈更早、規模更大,重點投向基建和產業,爲穩增長提供有力支撐。從消費來看,各地普遍以新能源汽車、綠色智能家電、綠色建材等作爲切入點,挖掘消費潛力。“總體來看,一季度,隨着穩增長政策逐步見效,預計經濟將逐步企穩回升。”(記者 班娟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