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張藝

盈利2.92億元,計劃分紅4.26億元。上市才兩個月,星輝環材(300834.SZ)就要幾乎分光所有可供分配利潤。這一現象被深交所所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星輝環材未解禁的原始股東持股比例約76%,因此,原始股東將拿走分紅的3.25億元,其中更有2.74億元是分配給實控人一家。

星輝環材IPO融資,超募了多達近20億元。深交所要求星輝環材說明上市當年進行高比例分紅的原因及必要性,是否存在通過高比例分紅向主要股東進行利益輸送的情形,是否存在將募集資金間接用於利潤分配的情形。

更爲蹊蹺的是,界面新聞發現,在上市不到兩個月時間裏,星輝環材會計師事務所、財務總監、獨董等關鍵位置先後出現變更。

二級市場上,發行價55.57元/股似乎是星輝環材遙不可及的“天花板”。上市以來股價從未上觸過發行價,最新股價39.03元/股更是較發行價跌去了約30%,套住一衆打新族。中籤星輝環材的投資者如果未及時減倉,每籤虧損超過8000元。

自稱成熟期無重大資金支出安排

星輝環材於2022年1月13日登陸創業板,主營業務爲聚苯乙烯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日前披露的年報顯示,2021年期間星輝環材實現營業收入19.76億元,同比增長50.69%;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2.92億元,同比增長32.08%。

這一業績數據在創業板新股中表現尚可,極爲突兀的是利潤分配方案。

公告顯示,星輝環材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22.00元(含稅),合計派發現金股利4.26億元。星輝環材提取法定盈餘公積後的利潤連同上年末的未分配利潤,剩餘的可供股東分配利潤爲4.37億元。

截至2021年末,星輝環材貨幣資金1.37億元,佔總資產比例15.42%。此次分紅的數據是星輝環材去年淨利潤的146%,也是可供分配利潤之和的97%。

星輝環材2021年年報利潤分配方案

就高額分紅的合理性,星輝環材也有解釋,“公司發展階段屬成熟期且無重大資金支出安排的,進行利潤分配時,現金分紅在本次利潤分配中所佔比例最低應達到80%”。

那麼問題來了,這是一家上市才兩個月左右的公司。既無需求,爲何要選擇上市?

一家公司上市成爲公衆公司有着諸多益處,包括完善公司治理,規範企業運營,樹立企業品牌形象,擴大公司知名度等,但最重要的一點是,便是豐富融資渠道,不斷投入擴張來做大做強,贏得更好的發展前景。

星輝環材卻稱,公司已無重大資金支出安排,進而進行高比例分紅。

當下或許如此,但未來如何呢?星輝環材2021年年報的“公司發展戰略”中並不完全如此。

星輝環材當下經營產品單一,有且僅有聚苯乙烯產品,包括高抗衝聚苯乙烯(HIPS)和通用級聚苯乙烯(GPPS)兩種。

星輝環材發展戰略顯示,公司戰略規劃包括,“以聚苯乙烯產業爲基礎,拓展至其他合成樹脂領域,並進行縱深改性開發,形成多品類、專業化的產品結構”。

2022年的計劃則是,除了年產30萬噸聚苯新材料生產項目的二期工程達產外,星輝環材還將“聚焦於具有高附加值、高技術壁壘的高分子新材料業務,推出適應市場需求的新技術、新產品”。

在技術創新及產品豐富計劃中,星輝環材也提到,在產業鏈方面,公司“計劃將產業鏈向下遊延伸,拓展至塑料板材、塑料片材的生產”。

未來要研發新品,勢必涉及研發費用;完成研發後,生產又需要新的生產線;新品的銷售推廣前期也需要大量銷售費用。這些處處均需要資金的投入。

因此,深交所要求星輝環材結合公司主要業務模式及主營業務開展情況、募投項目建設情況及未來重大資金支出安排、利潤分配的資金來源等,說明本次利潤分配方案與公司業績成長性是否匹配,是否符合公司長遠發展的戰略,是否會對公司的可持續經營造成影響。

董事會關係密切,多個關鍵位置變更

年報顯示,這一則分配預案經董事會研究擬定,獨立董事發表了同意的獨立意見。

星輝環材7位董事會中3人爲獨董,另四位分別爲董事長陳雁升、副董事長陳粵平、董事陳燦希和董事陳利傑。

招股書顯示,陳雁升和陳冬瓊系配偶關係,陳粵平系陳冬瓊的兄長。陳燦希爲陳雁升之子,1995年出生,目前香港科技大學生命科學碩士在讀。陳利傑爲公司總經理。

如此董事會結構提出如此分紅預案並不意外。畢竟首次公開發行後實際控制人陳雁升、陳冬瓊、陳創煌及其一致行動人陳粵平等合計持股比例64.43%。即,可分得現金2.74億元(稅前)。

因持股比例集中,招股書提示,星輝環材存在實控人控制不當風險,“如果公司的實際控制人通過行使表決權或其他方式對公司經營和財務決策、重大人事任免和利潤分配等重大事項實施干擾和控制,可能損害公司或中小股東的利益。”

蹊蹺的是,星輝環材剛上市便有不少管理方面的變故。

首先,會計師事務所變更。1月21日,星輝環材上市剛滿一週,星輝環材變更了會計師事務所,由原華興事務所變更爲司農事務所,原因在於隨原審計團隊工作變動而調整。

其次,公司獨董資深財會人士李新航也於同日離任。李新航現任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有着高級會計師、中國註冊會計師、中國註冊稅務師、英國國際會計師、資深英國財務會計師、資深澳大利亞公共會計師傍身。

倉促替補的獨董齊珺尚未取得獨董資格證便於同日提名上任。齊珺爲暨南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助理,與獨董鄧地爲同事。鄧地2007年至今歷任暨南大學管理學院EDP中心主任、MBA中心主任、院長助理。另一獨董韓然爲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教師。

李新航原爲星輝環材審計委員會召集人,鄧地爲薪酬與考覈委員會召集人,韓然爲提名委員會召集人。

再次,財務總監離任。3月4日晚,星輝環材公告原財務總監林綺寧因達到法定退休年齡而辭任,並聘任王麗容擔任財務總監。林綺寧58歲,確已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但距其原定任期至2023年3月2日尚未屆滿,且剛公司上市便離任似乎有些突然。

離職公告當晚也正是年報披露之時,這份2021年年報會計負責人落款便由新上任的王麗容來簽署。

超募近20億元怎麼花?

事實上,即便如此分紅完成,星輝環材大概率不會對公司可持續經營造成影響。因爲上市後的星輝環材賬上資金確實極度富餘。

星輝環材IPO計劃融資5.64億元用於年產30萬噸聚苯新材料生產項目二期工程,實際募資淨額25.09億元,超募資金19.45億元。

截至2021年末公司資產總額8.88億元,本次募資金額與3個星輝環材相當。這筆超募資金該怎麼花,星輝環材也在頭疼。

超募資金中的5.80億元已被用於永久補充流動資金,佔超募資金總額的29.82%。另星輝環材董事會通過議案,以不超過20億元閒置募集資金(含超募資金)和不超過10億元的自有資金進行現金管理。

一家年營業收入不超過20億元、賬上貨幣資金1.37億元的公司,可以拿出不超過30億元購買現金管理類產品。

深交所也問及,星輝環材是否存在將募集資金間接用於利潤分配的情形。

基本面上,星輝環材去年滿產滿銷,目前聚苯乙烯系列產品產能超過18萬噸/年,2021年產量達到19.67萬噸,產能利用率109.29%,在華南區域中聚苯乙烯生產規模排名第二。公司稱2022年中期將實現二期工程全面達產。屆時,公司年產能將超過30萬噸,達到華南區域排名第一。

讓人十分憂慮的是公司今年的業績。

星輝環材產品聚苯乙烯的主要原材料爲苯乙烯,屬石油煉化下游大宗化工產品,苯乙烯價格變動隨原油價格的波動較明顯。去年苯乙烯佔採購總額的比重爲85.90%。

2022年以來,隨着地緣政治的變化,國際油價大漲,布倫特原油WTI原油期貨一度上衝130美元/桶。目前國際油價仍在高位徘徊,且市場預期年內大概率保持高位。

此時,原材料成本高企,星輝環材毛利率將受影響,今年業績也存在變臉風險。

星輝環材截至去年末預付款餘額8271.73萬元,較期初大增618.32%。星輝環材稱,公司於2021年12月底增加苯乙烯採購,預付合計4950萬元。

年報中,星輝環材受到限制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賬面價值爲1.20億元和0.52億元,受限的原因是爲公司開立票據、借款提供抵押擔保。但星輝環材去年末總負債1.20億元,其中應付票據餘額4450萬元,短期借款、長期借款餘額均爲零。抵押擔保規模和負債規模並不匹配。深交所要求說明是否存在其他對外提供擔保的情形。

界面新聞查詢招股說明書發現,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籤署日(2022年1月10日),公司不存在對外擔保事項。招股說明書也並未披露所有權或使用權受到限制的資產。

超募的星輝環材股價走勢不如人意。股價從未達到發行價,上市首日即破發,最高價也只有52.34元/股。之後一路走跌,最低曾下探至37.15元/股,最新收盤價39.03元/股,總市值76億元。

此外,星輝系在資本市場還有另一家兄弟公司星輝娛樂(300043.SZ),這家公司2010年上市,實控人同爲陳雁升,涉及遊戲業務、玩具業務、足球俱樂部三大業務。值得注意的是,星輝娛樂去年業績暴雷,預虧4.95億元-7.06億元,最新市值只有40億元。

兩家上市公司,一家業績暴雷,一家充滿蹊蹺,實控人當務之急是練好企業內功,而非高比例分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