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做CT、驗血,一個小時後咱們再聯絡。”電話那頭的男性語氣溫和、輕快,他就是昨天火遍全網的“感染者218”。

“感染者218”是34歲的張先生。得知自己是密接後,他獨自在車裏度過了漫長的11個多小時,等待疾控通知,避免更多人被封控。“中國好鄰居”是如何作出這樣的決定,他又有着怎樣的故事?

“我喜歡北京的包容上進”

張先生的微信頭像是一張工作照,身形魁梧,笑容親切,很接近人們想象中東北漢子的形象。但由於工作緣故,他的衣着又是略顯時尚的休閒西裝,很帥氣。

的確,文藝和世俗交織是他的性格底色。正如他的微信個性簽名:“做個俗人,一身正氣”。

他生於1987年,吉林長春人。“我在長春幹家裝設計,幹了9年。4年前,朋友說一線城市的氛圍更好,我就奔北京來了。”張先生說,“在北京我沒感覺陌生,因爲很多同事朋友都是來自五湖四海。再加上我們這行,靠的是專業性,有本事就不愁喫飯。”

他喜歡北京的氛圍。“這跟我的性格有關,我不喜歡太‘養生’的生活。在北京每天看到忙碌的人,每天都能知道自己哪兒有不足,每天都在不斷向前走。”張先生說,北京也是個包容的城市,不論家鄉在哪兒,也不論是什麼行業,只要脾氣相投,就能成朋友。

我不怕自己感染,別影響別人

得知自己成爲密接後,他一頭鑽進車裏,渡過了漫長的11個多小時。

“我跟工人面對面交流了兩個小時,我戴了口罩,他們沒戴。所以工人確診後,我就想着自己八九不離十了。”張先生說。

當時,疾控部門通知他可以回家等消息,但張先生卻鑽進了車裏。“我是一人喫飽全家不餓,所以遇到事兒,肯定會首先考慮身邊的人,其次再考慮自己。如果我被感染了,那我希望所有問題到我這兒結束,不要影響別人。”張先生說,跟他一起同住的還有一對夫妻,“大家出來掙錢都不容易。我要是回家,人家兩口子就有可能成密接。”

悶在車裏的時間最難熬。他不敢開窗、不敢喝水,也沒上過一次廁所。冠華苑社區黨支部書記王松林說,社工曾幾次給張先生打電話,安撫情緒,但電話那頭的張先生情緒一直很平靜。

正如張先生自己說的:“我屬於心比較大的人,遇到問題就去解決,不找理由、也不躲避。”

客戶:安心休養,等您出院

25日,張先生在醫院開始發高燒,頭特別沉,渾身肌肉痠痛。大約在一天多後,他退燒了。

入院匆忙,他沒帶電腦,但一直掛念着手頭的項目。“昨晚我還跟客戶道歉來着,說我確診了,方案要延遲。對方特別痛快,說讓我好好休養,他們會一直等我。”

加裝設計師的重要工作是跟客戶溝通,讀懂其心理和需求。直爽的張先生常能跟客戶成爲朋友,他的作品也得到很多人的認可。“我不會拿過來不改不動,就直接上手設計。”張先生說,房子戶型沒有完美的,他會根據房子的缺點,用各種方法去彌補。

單位的上級領導也多次打電話問候,讓他安心配合醫院治療。

同住友人:他爲人熱情,廚藝倍兒棒

張先生住的是一個兩居室,跟他同住的還有一對年輕夫妻。

“我性格比較內向,不愛說話。所以從前跟別人合住時,可能幾年都不交流。”一位室友告訴記者,自家不生火,主要靠點外賣解決三餐。張先生是個非常熱情的人,好幾次在做美食之後,邀請他們一同品嚐。“他做海鮮很拿手,蝦尾、炒飯都很棒,還經常唸叨東北麻辣燙好喫。”

23日下午將近3點,室友突然接到了張先生的電話:“我感覺自己有80%的可能性被感染。但是你們別害怕,我一直在自己車裏,沒回合租房。把你的手機號給我吧,社區、疾控、公安部門有可能聯絡你。”

正因如此,小兩口居家觀察僅3天后,就可以自由活動了。

如今,張先生正在康復中,老家的父母尚不知道他是“感染者218”。

“如果跟他們說了,肯定免不了要擔心。老家疫情也很嚴重,他們也沒法過來。”張先生說,等他出院,生活還是按照原來的節奏走,“我這個年齡,願望很簡單,就是踏實工作,攢錢買房。”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